瑞士再保險首席經濟學家:注重GDP增速不如關注改革紅利

    國是訪問 | 瑞士再保險首席經濟學家:注重GDP增速不如關注改革紅利

    

    疫情對中國經濟、全球經濟的衝擊仍在持續。面對空前挑戰,各國都推出了大規模刺激政策救市,試圖撈起跌至谷底的經濟增長數字。

    然而,全球財政貨幣政策“火力全開”真的能對沖疫情影響嗎?各大經濟體實現復甦需要怎樣的新動能?淡化GDP增長目標對中國來説重不重要?

    針對這些熱點問題,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近日專訪了瑞士再保險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安仁禮(Jérme Jean Haegeli)。

    國是直通車:此次疫情對全球經濟影響幾何?您對今年全球增長前景有何預判?

    安仁禮:在2020年的全球衰退中,經濟活動萎縮程度和衰退速度都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的兩倍。我們預計,全球經濟上半年將下行,下半年僅會部分實現緩慢恢復,今年全球GDP將下降3.8%。

    新冠疫情的發生及其引發的經濟危機凸顯了經濟韌性的重要性,同時也擴大了經濟體之間存在的韌性差距。受疫情衝擊較嚴重的國家所採取的財政刺激應對力度反而最小。一些歐洲國家在疫情發生之前,經濟韌性已然較弱,因此面對疫情衝擊時就更顯乏力。

    中國經濟在此次危機中呈現出較強韌性,這也主要得益於此前數年中國在去槓桿、調結構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

    國是直通車:當前各主要經濟體都相繼出台了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有觀點認為這些措施更多聚焦短期提振增長,長期而言將帶來更多負面影響,這樣的代價是否值得?

    安仁禮:財政刺激政策無法讓我們避免危機,如同汽車安全氣囊並不能防止汽車相撞,只能減輕碰撞的影響。短期來説,這些措施確實有其意義,但從長期發展角度來講是不夠的。現在大家看到的是經濟在重新加槓桿,希望我們不要重蹈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的覆轍,不要更多依靠債務來進行刺激,而是要推動結構性改革。

    我們在中國看到了一些積極改革措施,但在歐洲等地區還沒有這一跡象,因此我強調相關舉措的重要意義。在危機過後的適當時間內,甚至從現在開始,各方應着手設計一些金融框架,幫助部分因疫情造成資金鍊緊張的企業通過資本市場進行籌資,例如提供資金支持或注入股份等。如果眼下我們無法妥善應對,未來一旦再有危機襲來,情況可能會更加糟糕。

    國是直通車:疫情對現行國際產業鏈供應鏈佈局有何影響?中國在其中有何優勢?

    安仁禮:過去幾十年來,全球供應鏈蓬勃發展。然而新冠疫情的暴發和傳播對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供應鏈造成了強烈負面衝擊。受相對成本考量、風險管控要求、長期戰略考慮和防範未來貿易爭端影響供應鏈需求等驅動,全球供應鏈將進行結構性調整。這可能會促使製造業形成多條平行供應鏈,減輕全球經濟對單一生產基地的過度依賴。

    中國目前也在重構疫情過後的供應鏈韌性。由於中國對製造業外商直接投資的依賴程度越來越低,供應鏈風險對中國來説是可控的。同時,中國擁有潛力巨大的國內市場,並正在加快投資“新基建”,這兩點有助於中國轉型成為消費型和數字化經濟體。

    中國最有能力從危機中脱穎而出,並在勞動力市場、基礎設施等一系列基礎指標上仍具有競爭優勢,官方大力推動的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還將進一步加強該優勢。

    國是直通車:全國兩會即將舉行。您認為中國在設定發展目標時應關注哪些領域?

    安仁禮:面對如此巨大的經濟衝擊,且未來前景仍存在不確定性,是否設定官方增長目標確實是一個重要問題。但我覺得,增長目標不如改革重要,更要緊的是進行結構性改革,夯實經濟基礎,優化經濟前景。

    在兩會即將到來之時,我們更關心的是,中國將決定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保持經濟增勢,如何強基礎、增韌性、優結構,不斷推進改革,這比一個短期目標更為重要。

    所以,不管中國政府是否宣佈一個具體增長數字目標,我們都會更加關注結構性改革,更加關注政府是否沿着正確方向繼續推進。這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來説都非常重要。

    國是直通車:面對嚴峻內外形勢,如何評價中國一攬子宏觀經濟政策的效果?

    安仁禮:中國政府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方面積極作為,迅速出手,這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復甦來説都展現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全球範圍來看,我們也希望看到更多精準政策,從而發揮更大政府能動性。

    疫情帶來一個契機,讓我們可以採取措施降低全球可持續發展基礎設施投資的壁壘或障礙,從而增強未來經濟韌性。

    當前中國正通過“新基建”來減少經濟下行壓力,為未來增長提供動力。這標誌着中國正立足國內,通過提振內需,緩解今年因全球經濟衰退、疫情導致供應鏈中斷等外部阻力造成的風險。

    雖然從整體投資規模上看,“新基建”佔比仍較小,但這有助於推進國家整體規劃、提高中國經濟供給側效率、緩解人口紅利下降等結構性問題,也將助力加速數字化轉型、城鎮化升級、區域經濟融合、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城鄉協調發展等,從而增強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後勁。中長期看,“新基建”將為中國打造更加強勁的增長引擎、提高生產率。

    記者: 王恩博

    製圖:侯雨彤

    

文章來源:國是直通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68 字。

轉載請註明: 瑞士再保險首席經濟學家:注重GDP增速不如關注改革紅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