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投行女胃癌離世: 投行女的生活並非你所想象
這個世界上有着這樣一個羣體:
她們抗壓能力強、素質高、能吃苦
膚色白、氣質佳、身材好
長得漂亮還超會賺錢。
簡直就是女人中的尤物
她們就是——金融女
有人可能會説:作為一個男人,我非常欣賞這類女人,但我堅決不會娶一個金融女。
請不要誤會這是一種“歧視”,當一個男人説這句話的時候,他的言外之意可能是:“你們知道,金融女有多辛苦嗎?你們知道投行人過的是什麼日子嗎?”
不知從何時起,投行女成了一個負面的稱謂。她們要麼是被當成男人使的女漢子,要麼是陪客户吃飯喝酒的女銷售,在很多人眼裏根本就是兩者兼而有之。
借用電影《智取威虎山》中座山雕的話:一個字,不是正常女性。
投行這個工種其實本來不具有女性參與的屬性,因此在外界的想象中,能進投行的女性必然是異於常人的,又或者她們需要利用一些女性優勢來從事這份工作。
同時,投行自己也不待見女性。一位資深投行女跟我講,當年她在投行幫領導招聘新人,領導下了一條指令:“女生再優秀也不要。”其實就連她本人也受到領導的不待見,但因為她是保薦代表人(簡稱“保代”),那時候投行的保代稀缺,需要簽字人,領導只好老大不情願地留下她。所以女性能在投行存活下來,必然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用心。
不久前,28歲的中金公司投行女因胃癌離世的消息在網絡上瘋狂傳播,這件事擊中了很多人脆弱的神經,我們都擔心過度的工作會傷害甚至摧毀我們,我們都害怕成為工作的奴隸。
其實我的投行經歷和她有那麼一些相似。
28歲時我在投行度過了最忙碌的一年,由於工作緊張,我也得了胃病。經過了一年持續的不適之後,我終於有時間去醫院做胃鏡檢查,結果嚇了我一跳:膽汁反流性胃炎,胃部有滲血點,且胃部糜爛。我休息了半個月之後,毅然離開了投行。
辭職的時候,很多同事都不理解我的激流勇退,而我卻已經是思考了很久。盧梭説過:“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只要可以想通生活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不留戀物質的得失,就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
人生就是那麼奇怪,我會在離開投行的時候流眼淚,並且在四年後的今天,意識到自己其實還是喜歡投行的工作方式,於是又開始從事投行性質的工作。在朋友看來,我一定是腦子壞掉了,才會重入火坑。
但我逐漸明白,是不是自由與從事的工作無關,與你對自己生活的要求有關。離開投行的日子裏,我嘗試放下負擔,我開始彈琴、畫畫,我到香港求學,最終我發現,我還是喜歡與資本市場相關的工作。但這一次,我知道了要學會同時經營自己的投行工作與生活。
實際上,大部分投行女的生活並非你所想象。很多能在投行堅持下來的女性,都有她們保持生活質量的秘訣。
我問過一個四歲孩子的媽媽,如何在投行工作與家庭生活上保持平衡。她立刻兩眼放光地説:“你知道嗎?雖然孩子爸爸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更多,但孩子還是更喜歡我。因為我只做那些最能引起孩子興奮點的事兒、最讓她開心的事。於是我就成了家裏她的最愛。”
一個我認識投行姑娘,經常在微信朋友圈裏發自己做的美食和去健身房的照片,洋溢着對生活的熱愛。其實,你不會想到,她的365天裏有200天都在出差,從一個項目奔赴另一個項目。
在香港工作的時候,我通常9點下班,晚上還要為財經媒體寫作專欄文章,但每天我都會堅持在家附近的公園跑步。那段時間裏,雖然經常兩點才睡覺,但我卻覺得身體狀態前所未有的好。
很多時候,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需要一種技巧,也需要一種決心——告訴自己:我決心過上有質量的生活,我要給這種有質量的生活留出時間。
和投行工作的其他男同事一樣,投行女也需要經常出差,與客户交流。但我們可能會早起半小時化妝打扮,我們會在酒店的健身房跑步,還有些長期出差的投行姑娘甚至在當地的瑜珈會所辦了會員卡健身。出差不代表生活質量的下降,除非你根本不熱愛生活。
現在有一句流行的話:“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偏要靠才華,那麼倔強。”但這其實是個悖論。對於很多投行女來説,明明有出眾的才華,為什麼要掩蓋自己的天賦,靠臉吃那幾年的青春飯呢?
不過必須承認,作為女性,保持美麗是非常重要的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説,能保持美麗、保持身材,都是人生贏家的標誌。
我在一家意大利精品投行工作時,有天第一次與同事拜訪歐洲客户公司的CEO。那天CEO的出場給了我一次華麗的觸動,他穿着乾淨、剪裁得體、熨燙整齊的西裝及白襯衫,頭髮一絲不苟,皮鞋發出亮光,指甲修剪得非常整齊,甚至塗了無色的指甲油,渾身散發出領導者的氣場。相比之下,我突然覺得,自己雖然也穿了套裝,揹着名牌包,但卻顯得不夠精緻。與歐洲貴族相比,我們東方人只是把自己套在了名牌衣服裏,匆忙地把包挎在肩上,卻沒有關注到如何通過細節襯托出自信而職業的形象。
後來我注意到一個事實,很多成功人士非常注重自己的外表得體而富有魅力,這讓他們在人羣中出現時顯得非常與眾不同。很多時候,你需要不斷地提醒自己:要更愛自己一點,為照顧自己留下一些時間。
當然,投行女也會像外界所想象的,她們貌美,但卻大齡單身。但這不代表她們過的不開心。我認識的不少單身投行女,她們長得漂亮又有才華,每年可以自由的出國旅行,享受生活,沒有家庭所累,她們不需要依靠一個男人來生活。如果你真的嚮往自由,這其實是一種自由的路徑。
儘管工作負擔很重,但投行女並不是都會因此而加速折舊、甚至過勞死亡。其實她們完全可能擁有比其他女性更幸福的生活——只要她們像對待客户一樣來對待自己的先生和孩子,像做項目一樣經營自己的家庭。這樣看來,唯一可能殺死她們的,只有外界沒來由的非議。
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有想多賺錢的衝動,畢竟,這也是個人能力的某種反映。所以,儘管“occupyingwallstreet”以及高盛前僱員在《紐約時報》上公然抨擊高盛的“moneymakingculture”,讓華爾街在美國已經變成了一個負面詞彙,甚至在中國,媒體上對投行的負面報道也日益增多,但仍然有不少人試圖進入投行工作,特別是在當下中國。
《Monkeybusiness》自第一章起就向我們描繪了奢侈腐化的華爾街投行生活:出差坐頭等艙,住5星級酒店,享受豪華轎車服務,身着手工制的西裝,打愛馬仕的領帶,穿菲拉格慕的鞋子,下班可以享用免費的酒水,還能盡情與脱衣舞女歡樂!不難理解,為了過上這樣的生活,多少華爾街的投行人士都把靈魂出賣給了魔鬼,而那個撒旦的名字就叫“金錢”。
你要是真以為中國的投行人士也能時不時攤上這樣的好日子就大錯特錯了。2006年我在律師事務所工作時,有次聽到其他項目組的律師無比羨慕地談到投行。他説起他們的一個IPO項目去北京報材料,然後説券商住五星級酒店,他們只住三星,語氣中掩飾不住的一股子酸味兒——如今管這調調叫“羨慕嫉妒恨”。於是我心存念想,以為那就是投行生活——高端金領人士。
等我真正進入投行,滿懷期待地踏上第一次出差之旅,到了目的地武漢,裝做漫不經心地問企業來接我們的司機説:我們住什麼酒店呀?司機爽快地回答:白宮!就在東湖邊上,風景好的很。我心裏嘀咕,白宮是個啥星級的酒店呢?等到了地方,終於明白了,原來白宮就是企業自己開發的一個房地產項目,啥星級也沒有,除了形狀像美國白宮外簡直一無是處,沒過兩天我就被那裏對蚊香免疫的毒蚊子咬得眼睛紅腫。而這家打算再融資的上市公司的辦公樓也是一座毫不起眼兒的小樓,因為沒有電梯,每天我的心肺功能都得到了很好的鍛鍊。青花瓷般的投行金領夢直接被打得粉粉碎。
其實這主要是由於中美不同的投行工作方式造成的。讀過《monkeybusiness》,你會發現這些投行助理們(相當於中國普通投行人員)整天干的事就是編撰各種項目建議書、融資方案和招股説明書,但他們並不需要在客户企業進行詳盡的盡職調查,他們出差通常是為了到客户所在的公司進行商洽或是進行路演。按我的理解,在美國的上市制度下,上市本身不難,但找到真正對公司感興趣的客户把股票發出去才是關鍵。
而在中國,鑑於中國證監會制定的一系列嚴格的上市標準並要求企業必須通過證監會發審委的審核才能過會,因此,通常情況下,一般的企業很有動機為了滿足這些標準而捏造事實或者造假,或者説中國的商業社會本來就很混亂,這就導致了中國投行的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到企業去實地發現企業的真實情況,協助企業滿足中國證監會的各項審核和要求,從歷史問題到未來發展目標,從財務狀況到日常公司治理,從税務、海關、環保到員工社保,無所不包,在中國,一次IPO的過程,就是一次企業社會責任和商業道德的全面培養過程,或者是一次為了讓企業看上去滿足這些標準而進行的“包裝”過程。
所以,我們的投行人員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呆在企業所在地,按照上市的標準一條一條的核查企業的現狀,符合的就如實寫入招股書,不符合的就想辦法規範它,這個過程少則個把月,多則半年一年。鑑於中國的經濟發展現狀以及中國上市公司主要的行業類型,這些有前途的企業多半集中在一些二三線城市,甚至是一些窮鄉僻壤,試問在這樣的地方如何有五星級酒店,又如何能穿什麼手工西裝和進口皮鞋瞎得瑟?大部分的投行人員不得不長期忍受入住那些小縣城裏不入流的酒店甚至在簡陋條件下手洗衣服的痛苦(很多中國投行是不給員工報銷什麼洗衣費的,自金融危機之後,有些曾經默許員工在出差額度內使用酒店洗衣服務的券商也已通過要求員工打印酒店房費清單的方式取消了這項優惠)。有時,在一個地方呆得時間過長,一不留神遭遇換季,還得在那些當地的商店裏買些平時完全看不上的四流品牌衣服應付天氣變化,穿上之後,基本就可以與當地人融合了。投行,完全不是你想象的衣着光鮮的行業。
即使你進入了一個大投行,做的是像工行上市這種規模的項目,也不等於你就可以大住五星級酒店,工行的各分支機構遍佈全國各中小城市,要想完成全面的盡調,你非得跑到這些小地方去遛遛不可,一樣苦逼的日子。
等你不自覺適應了這些之後,即便你升為部門副總或更洋氣一些的ED、MD,你可能也不再對光鮮衣着有太多講究,我當年的好幾個領導,即使在與客户談方案時,也穿着最普通的毛衣和羽絨服,甚至我認識的一個國內大投行的MD,都一直穿凡客的襯衫。很多在投行工作的人,賺錢的慾望強烈,但物質的慾望可能已經淡泊了。
經過我幾年下來的觀察,中國投行裏不是沒有那些喜歡擺派頭的人,但如果你看到一個投行人士過於(我用“過於”這個修飾詞是為了防止某些小資人士不必要的對號入座)講究衣着和外表,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已經逐漸遠離實質性業務工作,如果他不是公司高管或部門老總級的人物,就很有可能是個“忽悠派”,當你有實際業務問題諮詢,請避開這類人。
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奮戰,好不容易把企業材料報到了北京,你以為真能住五星了嗎?大方的企業也許會在見面會或上會那兩天安排一下金融街的像樣酒店給投行人員一點甜頭嚐嚐,通常在中國這種審核嚴格的資本市場中,企業沒見到錢絕不“撒鷹”,我們這些只做中小企業的第二梯隊券商不得不嚴格按照自己公司的出差標準入住不那麼考究的酒店,而我做了資本市場之後,發現向各家券商打聽誰家在北京的像樣酒店有協議價成了大家常常提起的熱門主題。
至於“夜夜笙歌”的部分,中國投行也不是沒有,那乾脆就是一種折磨,鑑於中國人長期以來就偏愛所謂的健康生活,沒人願意在幹了一天活兒之後還陪着企業的幾個高管在那些小城市看起來不那麼正經的KTV唱唱跳跳,外加紅黃白幾種酒混着喝個沒完。有些企業真的會叫幾個當地美女來“公關”,陪着什麼領導唱個小曲兒,參加這種活動對於我們投行女員工來説無異於自取其辱,還得假裝臉不紅不白地坐着。
經過以上總結,基本可以認定:在中國,投行算得上是個髒活兒、累活兒。萬一你的項目成功上市,別忘了上市酒會時趕緊秀一秀你的愛馬仕皮帶,那幾乎是你得瑟的唯一機會。
程女士生前和小孩開心玩耍。 新快報 圖
按照現行條例,員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四十八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視同工傷,但腦死亡後如果家屬堅持繼續治療呢?
深圳某企業員工家屬童先生,就因為妻子繼續治療無法認定為工傷,從而與深圳市人社局打起了官司。我國醫學的死亡與法律的死亡定義不相統一,成了深圳市人社局被告上公堂的導火索。最終,童先生一方的訴訟請求被深圳市鹽田區法院駁回。
員工在車間突然暈倒被緊急送院
“她下班回來説累,本來已經打算讓她做完今年的工作,就回老家照顧三個孩子,誰知道……”坐在新快報記者面前的這位膚色黝黑的微胖中年男子,在幾個小時的採訪中,談及妻子的突然離世,幾度落淚,不停往自己杯子裏盛水,喝完一杯又是一杯,試圖以此平復自己悔恨的心情。
童先生,39歲,是深圳一製鞋工廠的員工,他與妻子程女士同在一個工廠上班,兩人育有3子女(男童6歲,女童10歲,女童14歲)。童先生告訴新快報記者,就在妻子去世前一個月,程女士下班總覺得身體疲乏,哪知道在2015年12月29日,她在公司廠房車間突然倒下就再也沒有醒過來。
當時突然暈倒、神志不清的程女士被緊急送往深圳龍崗中心醫院。新快報記者從深圳龍崗中心醫院作出的死亡記錄中看到,程女士因病情嚴重2015年12月29日10時48分轉入深圳龍崗中心醫院搶救。醫生入院診斷為右側小腦出血破入腦室系統;腦疝形成;腦室積血;腦積水;吸入性肺炎。
據搶救經過記載,程女士在深圳龍崗中心醫院入院時,上了呼吸機,急診行雙側額角錐顱腦穿刺外引流手術,術後程女士意識依舊是深度昏迷,病情不可逆發展,再次向患者家屬交代病情,告知病情危重性,隨時可能出現死亡。
隨後,程女士病情持續危重,神志深昏迷,無自主呼吸,腦幹等各種反射均消失。次日(12月30日)院方告知家屬,程女士已基本腦死亡,沒有搶救價值,勸原告放棄治療。
童先生仍堅持要求醫生盡一切力量繼續搶救。12月31日3時40分,程女士無血壓,無自主呼吸,院方再次告知可以放棄搶救,但童先生心有不甘,繼續要求醫生搶救。直至2015年12月31日13時35分,程女士被宣佈搶救失敗臨牀死亡。
搶救超過48小時不認定工傷
既然妻子程女士是在工作時間突發疾病身亡的,是否可以申請工傷認定?童先生説,當時按照他和工廠的想法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於是,程女士所在的工廠為程女士向深圳市人社局申請了工傷認定。但令童先生始料不及的是,深圳市人社局作出不予以工傷認定的回覆。
《廣東省工傷保險條例》在第十條(一)中規定,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四十八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視同工傷。深圳市社保局認為程女士在車間突發疾病,送醫院搶救“超過48小時”,不符合《廣東省工傷保險條例》第九、第十條規定,因此認定程女士不屬於或不視同工傷。
妻子明明是在上班時間突發疾病倒地,在搶救未到48小時的時間裏,醫院已經告知童先生,程女士基本腦死亡,病情不可逆,沒有搶救價值,勸告放棄搶救了。只因童先生對妻子的不捨,心有不甘才堅持要求醫生繼續用藥,導致宣告死亡時間超過了《廣東省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48小時,而無法為妻子程女士認定工傷。
對此,童先生百思不得其解,最終將深圳市人社局告上法庭,要求深圳市人社局重新對程女士作出工傷認定的行政行為。
各方説法
家屬
“法律一定不會鼓勵原告採用利己的方式, 儘早讓亡妻在48小時內死亡以獲得工傷賠償”
在深圳市鹽田區人民法院庭審上,童先生一方認為,在程女士的搶救過程中,醫生在48小時內已經多次告知家屬,程女士腦出血破入腦室,腦疝形成引起腦幹反射消失,已經沒有實際的搶救價值,臨牀上可以宣告死亡。但童先生對於亡妻的多年情分實在難割捨,膝下的幼子也難以接受自己的母親突然離世。童先生在已知道沒有搶救價值的情況下,本能作出堅決要求醫生繼續搶救的決定,致使醫生宣告臨牀死亡時間超過48小時,但被告深圳市人社局卻依然認定程女士在車間突發疾病,送醫院搶救“超過48小時”才死亡,作出不屬於工傷或不視同工傷認定的行政決定。
“雖然腦死亡是人的真正死亡。法律一定不會鼓勵原告採用利己的方式,儘早讓亡妻在48小時內死亡以獲得工傷賠償,原告相信也沒有任何一部法律會讓原告去作這樣的選擇”,童先生的起訴狀中寫到。
深圳市人社局
搶救過程超過48小時 不符合工傷認定條件
面對原告的指控,被告深圳市人社局辯稱,程女士在2015年12月29日早上8時25分左右在工作時突然暈倒,後於12月31日13時35分搶救失敗,宣佈死亡,整個過程已經超過48小時,不符合《廣東省工傷保險條例》第十條規定視同工傷的認定條件,深圳人社局要求依法駁回童先生一方的訴訟請求。
鹽田區法院
程女士死亡時間,以超過48小時的為準
最終,童先生和三個未成年孩子與深圳市人社局的官司還是輸了。
新快報記者從深圳市鹽田區人民法院關於該案的判決書中看到,原告(童先生)主張醫院的搶救過程已經記載程女士於2015年12月30日基本腦死亡,該時間應為死亡時間。被告主張應以醫院出具的《死亡醫學證明書》記載的死亡時間12月31日13時35分作為死亡時間。
深圳市鹽田區法院認為,深圳龍崗中心醫院出具的《死亡醫學證明書》中記載的死亡時間為12月31日13時35分,並不是原告童先生主張的12月30日,因此,程女士的死亡時間,應以《死亡醫學證明書》為準,程女士從突發疾病到經搶救無效死亡已超過48小時,不符合《廣東省工傷保險條例》第十條第一款(一)規定,不能視同工傷。
最後,深圳市鹽田區法院駁回了童先生一方的訴訟請求。
(本文原標題為:她該不該被認定工傷? )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肥叔”:你理解有問題,我只是告訴你,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別的我説啥了?
網友“劉雨璨”:他們也是舊傳統觀念的受害者
網友“一路執着”:那就更應該與時俱進,修改這種不合理的法規
網友“小范”:3個孩子厲害
網友“你看不見的路”:説一個細節……生了三個孩子,男童6歲,女童10歲,女童14歲……如果6歲的還是女童,估計還會生4歲甚至2歲的男童……不知道為什麼,身為女性,對這種家庭,總是同情不起來
網友“上海市楊浦區陳虎”:閲。全國各地很多單位碰到這樣的事情都是這樣的啊!
網友“湖北省武漢市澎友”:看來既然要死,還得趕早
網友“登高望遠”:應獲民政臨時救助。
網友“劉雨璨”:荒唐!鹽田中院的判決嚴重違背天理人情!
網友“anonydigital”:謝謝回覆。因為在工傷保險條例中並未規定“死亡”是以死亡證明為準,而且在醫學上腦死亡也認為是死亡,所以如果法庭如果採用醫學上的死亡認定標準的話,其實也合情理,也更人性化。我是這樣認為的。
網友“龍翔”:廠方不人道,西醫更糟糕!
網友“每事問”:你傻吧,看清楚再發表言論,當事人和廠方都以為是可以認定工傷的,是深圳的人事社保部門不予認定,你就這麼把廠方噴進去了……這不是無腦麼。
網友“肥叔”:請你仔細閲讀工傷保險條例,48小時這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一個小小的人社部門有權利能超越法律法規做出認定?
網友“每事問”:請你再仔細讀一遍文章和這個人的發言再看看我的回覆再來説話。仔細看看
網友“你看不見的路”:説一個細節……生了三個孩子,男童6歲,女童10歲,女童14歲……如果6歲的還是女童,估計還會生4歲甚至2歲的男童……不知道為什麼,身為女性,對這種家庭,總是同情不起來
網友“一路執着”:好奇葩的地方政策
網友“肥叔”:這不是地方政策,這是全國都在用的法規!
網友“anonydigital”:我覺得這個取決於法庭對“死亡”定義的司法解釋。根據死亡證明書來定不能説有錯,但是很機械。
網友“心戈”:這個切入點比較靠譜。
(1970-01-01)
“如果我死了,你們今後生的孩子就用我的名字好嗎?我怕你們會忘記我。”這是年僅6歲的小悦悦在被推入手術室之前對媽媽説的話。而病牀旁,聽到這句話的小悦悦父母,早已泣不成聲。
6月21日,做完顱內腫瘤切除手術後,住在重病監護病房的小悦悦一直沒能甦醒過來。同時,她還出現了肺部感染的併發症。
二十天後,7月12日,聽從上海復旦大學兒科醫院的建議,父母將小悦悦從上海帶回了江蘇鎮江老家。
兩天後,這個才上幼兒園大班的小女孩,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病牀上的小悦悦。本文圖均由小悦悦父母 提供
6歲女童突發病情,家人無奈募集捐款
小悦悦本名陳子軒,是一個愛唱歌跳舞的6歲小女孩。
據小悦悦的父親介紹,孩子出生的過程就經歷了不少磨難,所以後來他們為她取名“悦悦”,就是希望她能開心快樂每一天。
然而,今年5月底,小悦悦突然開始出現頭暈、嘔吐、視力下降等症狀。
“我們當時以為孩子可能是着涼,或者近視了,也帶她去醫院查了很多指標,還準備給她配眼鏡,但是都不見病情好轉。”小悦悦的父親陳明説,“當時誰都沒想到會是腫瘤這麼嚴重的病。”
後來,悦悦的病症越來越嚴重,從小就很少尿牀的她,突然出現了大小便失禁。父母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帶孩子去鎮江市第四人民醫院做了全面的檢查。
而醫院給出的診斷結果是,小悦悦患上了一種腦內罕見的腫瘤,必須依靠手術進行治療。
醫生告訴陳明夫婦,小悦悦患上的顱咽管瘤是“良性腫瘤中的惡性”,治療難度非常大。如果一次手術不能完全切除,腫瘤很快又會擴大,後續就要再次進行開顱手術,病人會非常痛苦。
醫生的話,彷彿一道晴天霹靂,擊垮了這個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
陳明夫婦開始帶着小悦悦四處求醫。從鎮江轉到了南京,又從南京輾轉到了上海,在小悦悦被病痛折磨的同時,家裏的積蓄也花得所剩無幾了。
在小悦悦6月底接受手術之後,重症監護病房的費用更是每天就要七八千元。在上海住院20多天,治療的費用就已經超過了20萬元。
對於這個小小的三口之家來説,小悦悦高昂的治療費用實在超出了他們所能承受的範圍。但不到最後一刻,小悦悦的父母不願意放棄任何可以救孩子的希望。
無奈之下,小悦悦的父母只能開始尋求好心人的幫助。走投無路的陳明夫婦開始四處詢問親朋好友,陳明的弟弟也在網絡眾籌平台上幫小悦悦發起了一則愛心捐款。
各界踴躍捐款,學生也自發幫忙
在捐款發佈後的短短十天,這則關於小悦悦的網絡眾籌已有超過4800人次進行捐款,多的50元,少的5元,這樣一點一滴積聚起來,善款累計已超過16萬元。
除此之外,還有看到消息的好心人加了陳明的微信,直接向他轉款。甚至有一個好心人,直接給陳明的微信轉了5000元。
“真的很感謝大家的幫助,這裏面的每一筆我都會記下來,盡我所能償還給大家。”陳明對所有提供幫助的好心人充滿了感謝。
因為陳明曾經在鎮江技師學院門口賣過幾年蓋澆飯,學院師生知道小悦悦患病的消息之後,也自發幫陳明在各種網絡平台上進行了轉發和幫助:
“記得剛開學就是在明哥那裏過的生日,特別喜歡這個小孩,以前還抱她喂她吃飯,希望悦悦能早日康復。”
“明哥的小孩真的很可愛,平時都叫我們大哥哥大姐姐,特別乖巧懂事的一個小姑娘。”
“想念明哥的青椒肉絲,明哥做的飯超級好吃。想念小悦悦説‘我是小寶寶不能抽煙’的日子;想念小悦悦在我穿着高跟鞋磨破腳時,攙着我的手説‘我送你到這裏,小心點’的日子。明嫂很開朗愛誇我,這一家人還見證了我從幼稚到現在的蜕變,希望這一切都可以恢復往日的平靜……”
這其中,有不少都是“明哥”賣蓋澆飯時的學生顧客。有一位捐款50元的同學還表示,大家身為學生,可能拿不出多少錢,但是都會盡力幫忙。
眾籌平台上部分捐款和留言的截圖
孩子離世,父母把眾籌平台的捐款退還給大家
即使得到了這麼多好心人的幫助,小悦悦最終還是沒能逃過疾病的魔掌。
而小悦悦離世後的第二天,陳明夫婦還沒有從失去孩子的痛苦中解脱出來,就已經開始着手向好心人退回捐款。
“在網上發佈募捐信息的時候,我們就向大家説明了,會在3年內歸還所有捐款。”小悦悦的父親陳明説。
因為捐款來自不同的渠道,所以退起來也需要一個過程。
通過眾籌平台募集到的16萬多元,可以直接在平台上向捐款人進行退款,現在退款已經在進行中了。
眾籌平台已退款
許多眾籌平台的網友,在得知眾籌項目停止之時,還一直留言詢問,是不是因為自己捐得少了,達不到眾籌的數額,才使得項目停止的。
陳明夫婦不忍心告訴網友真相,一開始還試圖用“悦悦快好了”這樣善意的謊言來回應好心人的關心。
得知真相後,許多網友也表示不敢相信,“沒想到那麼可愛的一個小女孩,説走就走了”。
還有一些陳明的朋友表示堅決不要退款,説愛心獻出去也沒有回頭的道理,希望能在這個艱難的時刻也助上一臂之力。
除了眾籌平台,其他通過微信等方式轉賬的捐款人,陳明夫婦也承諾會原路退還捐款。
陳明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他已經用一個筆記本,把每個捐款人的姓名、聯繫方式和捐款數額認真地記了下來,“我一定會兑現自己的承諾,在接下來的幾年裏努力償還”。
陳明把每一筆捐款都作了詳細記錄
小悦悦離世前,還在努力安慰家人
面對失去至親的打擊,陳明夫婦選擇了堅強面對。而回憶起小悦悦的懂事,陳明卻幾度哽咽。
在輾轉多地的治療過程中,家人都為小悦悦的病情揪心不已,沒想到,這個年僅6歲的小姑娘反倒一直在安慰大人。
在給奶奶的電話中,小悦悦堅強地説:“奶奶我挺好的,你不用為我擔心,也不要在家哭,你去姑奶奶家,姑奶奶能陪陪你。”
“住院的時候,悦悦還老和我們説,爸爸媽媽你們再生一個弟弟或者妹妹吧,不然你們會孤單的。”每每回想起悦悦的話,陳明都難過到嗚咽。
被推進手術室之前,小悦悦對病牀旁的父母説:“如果我死了,你們今後生的孩子就用我的名字好嗎?我怕你們會忘記我。”
“傻孩子,那麼乖巧懂事的一個你,爸爸媽媽怎麼捨得忘記呢?”陳明説。
生病前的小悦悦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eprkkk”:重情重義,好人
網友“沈文昌律師”:愛的傳遞。
網友“Qiaoo_”:為什麼是籌款失敗?
網友“磨小丸”:可憐的孩子 願你在天堂快樂
網友“AndrewDeng”:有擔當
網友“小宇宙”:難得
網友“二線物流汪”:節哀
網友“Hello迪迪123”:都是為了孩子,善良與愛都是相互的。[心]
網友“翩翩濁世瓜公子”: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小天使,看到這種新聞真的很痛
網友“雲彩上的蟲子”:回覆@JIARONGNG:説了些啥。。。
(1970-01-01)
現代快報7月11日消息,當日凌晨4:59,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王學餘老人因病離世,享年89歲,令人痛惜。截至目前,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僅剩100位。
今天下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官方微博發佈消息稱,“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王學餘老人今天凌晨4:59分因病離世,享年89歲。穿越80年的警示,是對歷史的深沉回望,是對未來的積極思考。我們今天再次觸摸這段歷史,仍然感到沉重而殘酷。轉發,送別!”
網友們紛紛點蠟燭送別老人。
王學餘,女,1928年5月13日生,當年9歲。親眼目睹從蘇州回南京逃難的哥哥被日軍刺死,親戚家的6個人被日軍殺害。
根據此前媒體報道,説起當年的場景,王學餘老人拭了一把老淚,嘴裏重複着一句話:“血淌得跟水一樣啊!血淌得跟水一樣啊!”
(原題《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又走一位,在冊倖存者僅剩100位》)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舜天大因”:哎
網友“愛我的,我也愛他。”:抗日神劇那裏面的人那麼厲害,怎麼還會在中國屠殺我們的同胞。這樣的神劇真是自欺欺人,啊Q
網友“LIDA”:不能忘記!
(1970-01-01)
美國最高法院自由派大法官佈雷耶曾經在輸掉一個關鍵案子之後考過他的法官助理,他問道,“最高法院最重要的一條規矩是什麼”。助理們答什麼的都有,但都答不到點子上。最後佈雷耶大法官笑着搖了搖他的手,告訴那些助理在高院最重要的規矩的就是“五人多數”。
而今天,最高法院保守派的旗手斯卡利亞大法官去世,這意味着多年來陷入意識形態嚴重對立的高院迎來了一個關鍵的歷史轉折點。而是否填補、如何填補他空缺的席位將會給本已喧囂躁動的2016年美國大選火上澆油。
美國聯邦法院的法官都是終身制任職,而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們更是對美國的法律、政治、社會、文化、風俗等各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因為高院大法官們任期經常有二三十年之久,有時候他們的影響力遠遠超過提名他們的總統,所以他們也被譽為總統政治遺產的守護者。正因為高院大法官位高權重,任何總統都對如何任命自己心儀的人選格外上心。
這次大選本來就和未來高院的格局密切相關。在斯卡利亞去世之前,包括他在內高院的四位法官在80歲上下,這意味着新上任的總統將有機會在任內徹底改變高院勢均力敵的格局,從而通過高院在未來二三十年重塑美國,因此對於2016年大選兩黨都不容有失。而斯卡利亞的突然去世則無疑打亂了所有人的謀劃,提前打響了高院提名的天王山之戰。
2009年9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副總統拜登與當時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們合影。 視覺中國 資料圖
政壇地震
這邊斯卡利亞屍骨未寒,那邊國會參議院多數派領袖、共和黨參議員麥康奈爾就放出話來,説他主導的國會將不會在今年通過任何高院大法官提名,因為“要讓人民的聲音”參與進來,把提名的機會留給下一任總統。共和黨那邊打着“人民”的旗號,民主黨也馬上擺出“為人民服務”的架勢。參議院少數派領袖雷德表示高院工作繁重、大法官們日理萬機,因此會馬上填補斯卡利亞留下的空缺。而白宮也表示奧巴馬有意儘快提名,避免高院空轉。
這場突如其來的離世不僅讓華盛頓迅速陷入府院之爭,也在幾分鐘內引爆了2016年的選情。正在競爭共和黨總統大選提名的國會參議員科魯茲第一時間在推特表態,説他“將會確保下一任總統才有機會提名斯卡利亞的接替者”。相比其他幾位角逐總統大位的參選人略顯平淡的悼詞,科魯茲的表態無疑非常激烈。觀察人士認為這和他在愛荷華州首戰告捷之後卻未能在接下來的新罕布什爾州拿出好表現、如今又和人氣正旺的川普在南卡羅來納州陷入激烈的抹黑戰有關。相比沒有公職的川普,一向在參議院以阻撓議事聞名的科魯茲無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拉抬自己的選情,畢竟2013年的政府關門事件中,科魯茲就是始作俑者。
共和黨政客的這些言論也被民主黨斥為“玩弄政治”。在麥康奈爾表示要推遲任命之後,加州州長傑裏•布朗在推特上迅速回擊説這些“以破壞為能事”的共和黨人連“斯卡利亞的葬禮都等不及”就開始玩政治把戲。而在科魯茲等共和黨總統參選人表態之後,民主黨的參選人希拉里也在悼文中針鋒相對的指出“通過高院大法官提名是參議院的使命和責任”,不應該為“黨派政治”所幹擾,批評共和黨人的做法是"不尊重憲法"。現在不僅維特上各黨政客吵的不可開交,今夜9點開始的新一輪共和黨總統辯論更是一上來直撲這個“熱點話題”,各位參選人對此事的態度和他們未來將如何提名成為今晚焦點。
高院危機
現在2016年才剛剛開始,而新總統將在2017年1月20日上任。就算他第一天就提名新任大法官,這位大法官也不會很快坐上斯卡利亞的位子。以最近一次奧巴馬的大法官提名為例:2010年4月9日斯蒂文斯大法官宣佈辭職,5月10日奧巴馬提名總檢察長卡根,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在7月20日通過初次審議交由全體參議員表決,8月5日參議院以63-37通過,前後花了近四個月,而當時參議院多數黨還是民主黨。因為共和黨很有可能在今年大選維持參議院多數,那麼假設新上任總統是共和黨人,最快也要到五月份新大法官方能就職,而6月份就進入休庭期,這意味着從今天起將有一年半時間高院處於不滿員狀態。
那麼如果是民主黨人再度入主白宮,共和黨將會更加賣力阻撓提名通過。奧巴馬、小布什、克林頓最近三位總統的提名都發生在本黨佔據參議院多數的時期,因此被提名大法官都相對順利的獲得參議院批准。而歷史上出現類似的“府院分治”情況則要上溯到老布什-里根-福特-尼克松時期(卡特總統無機會提名),而提名難度也大了很多。老布什提名的托馬斯大法官當時被參議院佔多數的民主黨參議員們以性騷擾為由百般質問,把提名聽證會鬧成娛樂新聞,害得他從此在公開場合謹言慎行、庭審案件“十年提一問”(上次提問還是2006年);里根在1987年先後提名伯克和道格拉斯也同樣在民主黨參議院折戟沉沙,結果空缺的席位拖到1988年2月才由肯尼迪大法官填補;福特提名的斯蒂文斯倒是很快就得到了民主黨參議院的批准,可福特的選擇對於共和黨來説是錯得離譜;尼克松在民主黨參議院那裏也沒有討到好,也出現連續兩個提名被民主黨否決,導致他惱羞成怒公開抨擊參議院的做法。
可以預見,如果民主黨再度問鼎且共和黨把持參議院,類似的“提名廝殺”極有可能重演。更糟糕的是,以上總統因為遭遇參議院的強力阻截,最後大多數都不得不提名意識形態温和的大法官,尼克松最後提名了劉易斯大法官,福特提名了斯蒂文斯大法官,里根提名了肯尼迪大法官。雖然總統都是共和黨人,但結果劉易斯支持墮胎權、斯蒂文斯成了高院自由派旗手、肯尼迪撰寫了讓保守派咬牙切齒的支持同性婚姻的判決,對於共和黨來説簡直就是災難。因此民主黨之所以會在斯卡利亞死後第一時間要求儘速提名新人選,除了有避免明年的參議院提名大戰這一目的之外,恐怕避免新總統迫於壓力“選錯人”更為重要。
而就算是最理想的情況,高院一年多不滿員的情況在歷史上也是前所未見的。因為歷史上高院一向被視為三權中超脱政治的機構,因此不論什麼年景,總統和參議院都會本着合作的精神處理大法官提名問題。即使是存在意識形態和黨派政治的鬥爭,上述案例中席位空缺時間最久的也不過是里根時期的8個月,考慮到前任大法官辭職是在休庭期前夕,對高院產生的影響也就四個月不到。而且歷史上即使是大選年,也有累計18位大法官得到參議院批准,其中不乏艾爾斯沃斯、坦尼、蔡斯、富勒四位首席大法官,和布蘭戴斯、卡多索這樣名垂青史的法學家。
但值得注意的是,最後一個在大選年被提名的大法官墨菲已經是1940年的陳年往事,而當時民主黨如日中天、羅斯福位高權重連任無虞,可以説根本不存在來自參議院的提名壓力。而如今高院早就不再被民眾視為超脱政治的司法機構,而被看作實現各黨派政治經濟社會議程的快車道,任何對執政黨政策的不滿意都試圖通過高院來推翻,結果把法理的辯論變成政策的博弈。而2000年高院按黨派站隊、保守派保送布什當選的事情還歷歷在目,如今在位時間最久的斯卡利亞西去,正好可以重塑高院格局,權衡利害兩黨恐怕都不會在這場鬥爭中輕易放棄。
2010年10月,美國最高法院法官合影。 視覺中國 資料圖
提名迷思
到了美國東部時間晚上8點半,本來在度假打高爾夫的奧巴馬也召開緊急記者會,一方面表示對斯卡利亞大法官的悼念,一方面明確表示自己將會提名斯卡利亞的接替者。雖然這番表態形同是向共和黨宣戰,但今夜睡不好覺的恐怕也包括自由派。
在自由派看來,奧巴馬的司法哲學並不清晰。雖然奧巴馬在哈佛大學法學院曾經擔任《哈佛法律評論》的總編輯、且曾在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教授憲法學,但從他提名的各級聯邦法官的司法實務的背景中無法準確的判斷奧巴馬自己的司法哲學。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相比小布什,奧巴馬的提名人選在性別、族裔、性取向上更加多元化,更符合自由派的政治正確。他第一位提名的法官是一位黑人男同性戀,所有提名的法官中有一半是女性、19%是非洲裔,甚至連亞裔聯邦法官也從人數上的個位數迅速提高。相比之下,小布什提名的法官中僅有23%的女性和7%的黑人。
且過去提名的兩位大法官索多瑪約和卡根雖然符合“追求男女平等”的政治正確,但在被提名的時候都遭遇到了來自本黨同志的質疑。自由派們認為他們並不是自由派,而是潛藏的中間派。這其中以卡根受到的質疑最多,因為和其他現任大法官不同的地方是卡根從來沒有擔任過聯邦巡迴法院法官的經歷,因此左右兩派都不能從她過往的判決來推斷她的司法哲學和主張,而上一個沒有擔任過法官直接當大法官的人則要追溯到1972年的倫奎斯特和劉易斯。
正是奧巴馬這種“多元化高於司法哲學”的選人模式,導致共和黨在2010年強力狙擊奧巴馬的一個巡迴法官提名。當時奧巴馬提名斯坦福大學法學院教授古德温•劉出任聯邦第九巡迴法院法官,但共和黨因為擔心古德温•劉會以此做台階在之後獲得攀登高院的機會,到時候會因為其“第一個亞太裔高院大法官”的身份而難以阻擋,於是以劉司法哲學過於自由派為由對其進行了一年三個月的圍追堵截,在2011年成功封殺了劉的提名。但意外的是,在失去聯邦巡迴法院提名的機會之後,劉卻被加州州長任命為加州最高法院法官,這為他日後捲土重來留了一線生機。
而且因為劉的提名戰過於慘烈引發了亞太裔社區普遍的不滿,這導致在2012年總統大選失利的共和黨在面對另一個亞太裔被提名人的時候顯得畏首畏尾。2013年1月3日獲得奧巴馬再度提名的Sri Srinivasan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阻力,正在反思大選失利、未來方向不明的共和黨參議員們在5月23日給Srinvasan全部投了贊成票,本次參加總統大選的共和黨參議員盧比奧和科魯茲都投票支持,讓他以97-0的結果獲得提名。而這位印度裔的法官也並非根正苗紅的自由派,他曾經在小布什政府的司法部工作五年,還曾給安然醜聞案中涉嫌欺詐的高管打過官司,連奧巴馬團隊內部都對其頗有微詞。
而他被提名的巡迴法院也不是像劉那樣遠在西海岸的第九巡迴法院,而是皇城根下的哥倫比亞特區巡迴法院。哥倫比亞特區作為美國聯邦政府絕大多數機構的所在地,該地的聯邦地區法院及其上訴法院在受理這種涉及聯邦機構的案件上有着其他法院不可比擬的經驗和完備的案例法。且因為國會特別授予特區巡迴法院處理針對某些聯邦機構的上訴,所以其判決也因為聯邦機構的全國性覆蓋而間接具有全國性效力,其地位遠超司法效力地域化的其他巡迴法院,因而被譽為“小最高法院”。而在該法院擔任法官也是通往高院的綠色通道,現任首席大法官羅伯茨、現任自由派大法官旗手金斯伯格和七八十年代的首席大法官博格都是出身特區巡迴法院,這種近水樓台的優勢是別地方巡迴法官不可比擬的。
選情衝擊
現在盛傳Srinvasan是“待任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如果奧巴馬真的做出提名,那麼無疑會讓科魯茲和盧比奧如鯁在喉。假設他們反對,民主黨就會指責他們將黨派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假設他們不反對,則會出現言行不一喪失選民信賴乃至輸掉選舉的後果。
可如果共和黨真的能將提名拖延到明年,那麼則又存在一個新問題。參議院審議批准總統提名人選自然是憲法白紙黑字的權力,但這個權力可以行使到什麼程度憲法中則沒有給出答案。如果事情真的如共和黨所設想的發展,結果間接導致高院無法正常運作,那麼則可能涉嫌濫用參議院憲法權力,危害三權分立的制約與平衡。一旦開此先例,恐怕對整個憲政體系的傷害將遠大於輸掉一次總統大選。歷史上強力如羅斯福,其“高院打包”方案也因為嚴重威脅憲政體系運作而無法沒有辦法得到民眾和本黨佔絕對多數的國會支持。共和黨如果真的要和白宮死磕到底,那麼等於是給民主黨吹響了動員令,恐怕對他們今年各級選舉衝擊也不容小覷。
而且奧巴馬雖然只剩一年,但也很可能因為毫無顧忌而和共和黨拼個魚死網破,索性陪着共和黨把事兒搞大,最大化的利用此事對大選產生的衝擊來催票,置共和黨於兩難處境,為自己的接班人鋪路掃雷。而一旦選情不妙,共和黨能否團結一致也是疑問。總統只有一人,只要他拿定主意就可行事;但共和黨參議員有54人之多,內部還有幾個派系,成員之間還有矛盾心結,很容易會在壓力下分化瓦解。畢竟要選總統的只有科魯茲和盧比奧,其他人還是要爭取連任的。
高院案情
可不管接下來劇情如何發展,高院幾個月湊不齊人手是肯定的了,因此一系列重點焦點案件懸而未決也頗引人注目。
今年對於高院來説是一個非常不尋常的年份,既有事關種族平權的Fisher v, University of Texas的“二進宮”,也有時隔多年重回視線的墮胎權利案Whole Women's Health v. Cole,還有決定民主黨票倉的公立工會生死存亡的Friedrichs v. CTA,關乎數百萬非法移民未來的United States v. Texas,老調重彈的奧巴馬健保“又一案”Little Sisters of Poor v. Burwell,以及選區重劃的Harris v. Arizona Independent Redistricting Commission......可以説個個都是重頭戲,個個都能對美國憲政和社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保守派自由派的各路組織早早就開始了動員,天天把高院門口圍了個水泄不通。
可沒想到,在這緊要關頭,保守派的中堅斯卡利亞大法官居然“在睡夢中平靜的離世”,給他身後的高院砸出一個不平靜的結局。或許這樣的結局,才符合他“多姿多彩”的人生吧。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王啄之”:寫的不錯
網友“這裏還有魚”:有意思
網友“曼凌道人”:美國 最高法院 有什麼權利?爭的這麼厲害
網友“君子之交”:提名應該由法律界而不是總統來進行
網友“王榛”:司法界巨擘,那是相當有關係。
網友“金陵*天子”:不要試圖教育一個**
網友“邁向下一站”:照你這麼説,澎湃發的大都跟你沒啥關係,你卸載了吧
網友“Carpenter”:今年不平凡
網友“飛鳥無弦”:跟你沒有關係。
網友“人間喜劇”:最高院
網友“處菊長”:大道理俺不懂,俺就問,跟俺到底有沒有關係?
網友“邁向下一站”:照你這麼説,澎湃發的大都跟你沒啥關係,你卸載了吧
網友“處菊長”:大道理俺不懂,俺就問,跟俺到底有沒有關係?
網友“處菊長”:大道理俺不懂,俺就問,跟俺到底有沒有關係?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