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社會時事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全國各地社會新聞,讓您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遺體捐獻志願者金瑩。本文圖片均來源於嘉定工業區宣傳部
中國文明網消息,儘管已經63歲了,但家住上海市嘉定工業區陸渡村的金瑩仍然很忙碌。作為嘉定區遺體捐獻登記者聯誼會的一員,她每天都要做大量的宣傳、解釋、登記、組織工作。“遺體捐獻對醫療衞生事業有重要意義,也有助於破除封建迷信,我會為此不斷奔走下去!”金瑩這樣説。如今,她所在的大家庭中已有17人先後在嘉定區紅十字會辦理了遺體捐獻登記手續,成為上海市遺體捐獻登記人數最多的大家庭。
起:大舅舅邁出第一步
金瑩家第一個捐獻遺體的,是她的大舅舅蔣百平。蔣百平19歲時罹患一場大病,由於當時醫療水平低下,加之家庭經濟狀況較差,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導致了嚴重的後遺症,使他喪失了勞動能力,也始終沒有成家。
多年病痛的折磨令他萌生了一個想法:如果在身後將遺體捐獻給醫學機構,通過系統性的研究,或許能發現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挽救同樣受這種病痛折磨的人。他隨即將這個想法告訴了家人。
可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農村地區,依然保留着逝者“入土為安”的傳統習俗,很多人對遺體捐獻一無所知,認為這是對死者的大不敬。一開始,大家都認為他是一時腦熱,都勸他放棄這個貌似瘋狂的想法。蔣百平沒有與他們正面僵持,而是採取了潤物無聲的方法:一有機會便和家人談及遺體捐獻的事宜。慢慢地,蔣百平用真誠和執着讓不少人從堅決反對變成了默許。
金瑩全家的遺體捐獻登記證書。
在突破了層層阻力之後,蔣百平於1986年填妥《遺體捐獻登記表》,成為婁塘地區生前辦理遺體捐獻的第一人。1993年6月14日,蔣百平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他的遺體被當時的上海第一醫科大學(現復旦大學醫學院)接收,用於醫學研究,完成了他最後的心願。
承:小舅舅接過接力棒
弟弟蔣乃平是在蔣百平患病的那一年出生的。蔣乃平與哥哥的感情非常好。兩位姐姐出嫁後,蔣乃平便與蔣百平生活在一起,相依為命。
1986年底的某一天,蔣乃平接到了哥哥蔣百平遞來的一份《遺體捐獻登記表》,並被要求在登記表的執行人欄內簽字。蔣百平這一突如其來的舉動令蔣乃平措手不及。他生怕自己在日常照料上有所不周,怠慢了哥哥,使他產生了如此的想法。
蔣百平感覺到了弟弟的顧慮,對他説:“我已經年過60,開始考慮這些身後事也屬正常。我因病一生痛苦,對社會也沒有多大貢獻。能夠將病體捐獻給醫學事業,讓後人得以研究而能減少同樣患病之人的痛苦,會比直接火化更有意義。也算是我對社會作出的一點點小貢獻。你要理解我的心願,支持我。”
聽了兄長語重心長的一番話,蔣乃平拋下顧慮,在蔣百平的《遺體捐獻登記表》上籤了字。哥哥身故並實現遺體捐獻之後,蔣乃平自己也填妥了登記表,從哥哥的手中接過了遺體捐獻的接力棒。
轉:外甥女扛起志願者旗幟
每當談起大舅舅,金瑩總還是眼泛淚光:“我很敬佩大舅舅的勇氣和魄力,家族裏也有不少人受大舅舅的感召,紛紛加入遺體捐獻志願者的行列,包括我的父母。”長輩們的身體力行在金瑩心中悄悄埋下了一粒種子。2008年,55歲的金瑩走進區紅十字會的大門,辦妥了遺體捐獻的手續,她心裏的一塊石頭落了地。
金瑩(後排右五)與遺體捐獻志願者們參加趣味運動會。
2011年,金瑩受邀請加入了嘉定工業區遺體捐獻登記者聯誼會這個大家庭,開啓了她人生中一段全新的歷程。在聯誼會的日子,金瑩感到十分充實與快樂,身邊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交心,來自政府和社會的關懷也讓她時時感受到温暖。作為對此的回報,2014年初,金瑩義無反顧地挑起了遺體捐獻登記者聯誼會嘉定工業區小組長的重擔。從一名普通的遺體捐獻志願者到工業區整個片區遺體捐獻工作的負責人,擺在金瑩面前的責任重了許多。宣傳、解釋、登記、組織活動、服務會員等大量工作都需要她來牽頭,對此,金瑩毫無怨言,憑着耐心、熱心、真心,出色地完成每一項任務。團隊裏的每一個志願者,金瑩都把他們當成親人對待,逢年過節,或是有誰身體不適,金瑩都會騎着她的“小電驢”,一家家上門走訪。她的貼心周到,讓志願者們對於當初的選擇更加無怨無悔。
金瑩(右一)走訪遺體捐獻志願者。
金瑩(右一)走訪遺體捐獻志願者。
“我經常要到醫院裏陪家屬把遺體送走,因為很多家屬不瞭解親人過世後的捐獻程序該如何進行,需要我的幫助。”金瑩説起這些平靜坦然。2015年1月7日,灰濛濛的天空飄着雪花,金瑩惦記着前幾天剛剛出院回家的85歲高齡的邵秀珍老媽媽,於是騎上電瓶車,來到海倫小區邵媽媽的家,一踏進家門,守在邵媽媽牀邊的家屬就像遇到救星一般,拉着金瑩的手説:“我們該咋辦?”原來邵媽媽剛剛去世,但家人不知後面的捐獻程序該如何走。於是,金瑩帶着執行人去辦兩證(死亡證明和殯葬證明)、聯繫接收站……直到接收站接走遺體,金瑩才拖着疲憊的身軀騎車回家。
同樣是2015年,端午節的前兩天,金瑩接到一個電話:婁塘有人要捐獻遺體。掛了電話,金瑩立馬趕了過去。捐獻人名叫張忠興,70多歲,躺在牀上的張忠興腳腫得很大,身體狀況十分不好。金瑩見狀,馬上聯繫區紅十字會,當天趕去辦理手續。為了能讓張忠興生前了卻心願,第二天,金瑩第一時間將辦好的遺體捐獻證書送到了他的手中。“老人彌留之際還緊緊握着我的手,輕輕地説‘謝謝’,這讓我感到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
合:家人友人紛紛加入捐獻隊伍
在金瑩的辛勤努力下,嘉定工業區參與遺體捐獻的志願者從2013年的29人,增加到如今的79人。同時,令金瑩倍感自豪的是,在她的大家庭裏,遺體捐獻志願者數量也在不斷壯大。不僅始終支持她的丈夫選擇了捐獻遺體,就連丈夫的兄弟、表姐也紛紛加入到遺體捐獻志願者的行列中來,相同的志願讓他們親情的紐帶更加堅固。
金瑩(後排左二)全家福。
每到週末,金瑩和兄弟姐妹們總會回到位於陸渡村的老家相聚,看望長輩。而這些年,蔣百平的《捐獻遺體紀念證》,弟弟蔣乃平也一直珍藏着。每逢清明節和哥哥的忌日,蔣乃平、兩個姐姐和三個家庭的成員都會聚在一起,緬懷長兄,並帶着小輩們前往位於青浦福壽園的“遺體志願捐獻者紀念碑”前悼念,感受無私的大愛精神,接受心靈的洗禮。蔣百平、蔣乃平、金瑩……這一大家子雖然都是平凡的老百姓,在平凡的一生中,他們深知生命的艱辛、生命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
2016年,金瑩和他們大家庭的事蹟被上海電視台、上海廣播電視台和《解放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她也先後榮獲2015年度嘉定區十佳志願者、嘉定區第三屆“我是文明嘉定人·十大傑出人物”等榮譽稱號,他們全家更是被評選為2016年全國“最美家庭”。
金瑩説,在遺體捐獻登記者聯誼會組織活動時,大家經常談論的一個話題,是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怎樣的一生才算有意義?我們都覺得,奉獻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事。讓生命在奉獻中延續,是生命最完美的歸屬!”
責任編輯:張義凌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