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一個平凡而敢作敢為的羣體,在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中華民族勤勞勇敢、吃苦耐勞、樂於奉獻、聰明機智、不怕困難的性格,在中國軍人身上體現得尤為顯著。
98的搶洪雖已遠去,軍人的身影依然銘記;5。12的災難早已淡化,眼角的清淚不忍拭去。太多的真誠和感動,讓我們對可愛的軍人充滿敬意,八一快樂!
踏步,走!踏出萬里河山的軍人氣概。正步,走!走出軍人體內無限的凜然正氣。立正,稍息!立出軍人頂天立地的形象!願你能吃苦耐勞,發揚軍人精神,祝你身體健康,參軍快樂!31、你是保家衞國的英雄,戍守在遼闊邊疆;你是頂天立地的男兒,奔走在危險前線;你是鐵骨錚錚的先鋒,建立了卓越功勳。建軍節到了,像中國軍人致敬。
如果我們生在戰爭年代,就不能上網、圍脖,不能電話、短信,如果我想你,就只能躲着炮彈,光着腳去找你。所以,建軍節,向守衞着幸福的軍人們致敬吧!
軍人,一個神聖的稱號。他們,不管天氣怎樣惡劣,不管有多少危險都幾十年如一日的守衞着祖國,保衞着人民,多麼偉大啊。
大家會經常討論軍人和軍屬要不要優先的問題,很多人紛紛表示:軍人優先,憑什麼?對啊軍人優先,到底憑什麼?
其實,毋庸置疑,他們的優先是應該的,必要的。
1.滅人救火,他們優先
2.沉船搶救,他們優先
3.抗洪搶險,他們優先
4.抗震救災,他們優先
5.站崗放哨,他們優先
6.守衞邊疆,犧牲奉獻,他們優先
而他們最後得到的卻是《退伍軍人證明書》,一張發到手中,從沒用過的證書。
請問,軍人用鮮血甚至用生命換來的《退伍證》可以用來做什麼?
脱下軍裝,他們揮淚離開了部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他們漸漸被人們遺忘在社會的某個角落。沒有技術,沒有文憑,你無法想象,他們是過着怎樣的生活,難道他們就不應該優先嗎?
當你們在學校學習知識時和技能時,他們在揮汗如雨的苦練殺敵本領,保家衞國;
當你們枕着家人的寵愛甜甜的進入夢鄉之時,他能正頂着明月站崗,巡邏守衞着祖國的萬里疆土;
當你們拿着高學歷和技能在挑選高薪工作時,他們也戀戀不捨的脱下軍裝,苦苦的去尋找一份能夠養活自己和家人的工作。
沒有他們的奉獻,我們現在會怎樣?那些人還有什麼資格去嘲笑和譏諷他們現在的處境?面對殘酷的社會,面對冰冷的人羣,老兵默默無語的過着屬於他們自己的生活。偶爾翻出部隊時的照片,淚花閃動,是自豪?是懷念?是悲切?還是一種無聲的感慨?
不希望我們能夠理解他們,但希望我們能尊重他們。
八一將至,為我們可愛的老兵,人民子弟兵頂一個!
(2017-07-26)
皇帝不差餓兵,軍無糧則散,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中國有諸多關於軍糧重要性的警句。無論何時何地,士兵只有吃好睡好,才有能力穿戴沉重的裝備行軍作戰。中國雖然是烹飪大國,但那些花樣繁多的菜餚都是富裕及貴族家庭的專利,普通士兵是享受不到的,軍營裏的伙食就是2個字“單調”。現在我們來説説那些乏味的軍營飲食。
中國漢族的遠祖是半遊牧半漁獵民族,但是自從他們從甘肅青海進入中原內地後,人口逐漸增多,開始發展出原始農業。
在商朝田獵是軍糧的一個主要來源。商代田獵規模很大,一次出動上千人可獲得數百頭野獸動物。甲骨文就記載一次田獵,商人就獲得451只鹿。到周朝田獵規模更大,周武王曾一次獵殺上萬頭野生動物。正因為此,商周王朝才能不斷開疆拓土,逐漸將國土擴大到陝西,河南,山西,河北,山東,安徽等諸多省份。
經過夏商周時期半農半牧生活後,到戰國以後漢族正式成為一個農耕民族,五穀雜糧和一些品質不多的蔬菜成為老百姓,也是軍隊的主要飲食。
宋朝以前中國飲食吃稠菜粥最多
中國古代軍隊飲食總體來説是簡陋,粗糙,僅僅是果腹水平。八路軍-解放軍一直自稱是小米加步槍,這是有歷史來源的。粟,通常稱為谷,谷去殼後稱為小米。中國古代軍隊大部分時間裏都是小米加刀矛的水平。秦朝富有,積粟如丘山,富天下10倍。秦律才敢於記載秦國境內到處都有萬石一積的糧倉,甚至咸陽的糧倉儲存有10萬石糧食。正在是這樣強大的後勤補給,秦軍才能以數十萬披甲南征北戰,統一天下。
最早的軍糧做法實際是煮粥,宋朝以前,一般炊具都是陶器,極少有鐵鍋。陶器最適合煮粥,而不適合炒菜。夏商周三代都是煮小米粥,而是還是菜粥。需要在粥里加入各種野菜,野果,豆類甚至是放入肉類的肉粥。軍隊一到飯點,就架起鐵鍋熬菜粥喝。只是那時的粥非常稠,稱之為厚。
小米做為軍糧從上古時代一直持續到唐朝。主要原因是,當時中國政治和軍事中心都在北方,特別是西北地區。其次是,小米非常容易保存,唐朝文獻説,小米可保存9年,而大米只能5年。實際上小米可以保存更長時間,隋朝滅亡20年後,留在長安的存糧還可以食用。
唐朝以前軍糧吃小米 1兵1天1鬥
漫長的保質期,是軍糧所最看重的方面,口感是古代軍隊所最不重視。保質期長的食品,也非常適合古代交通非常落後的情況。古代運輸困難,為避免浪費,國家推出諸多政策。例如隋朝規定,盜邊糧1升以上,斬首,籍沒其家。士兵遺棄米粟者斬首。軍隊需要在可能的戰場和行軍路線設立補給倉庫。可長期保持食品,就不需要經常擔心過期損壞,經常更新。
那古代軍隊怎麼分配口糧呢?秦軍規定,高強度工作,早飯半鬥小米,晚飯三分之一斗小米。站崗等任務,早晚各三分之一斗小米。漢軍規定,從事重體力活動士兵,一個月2石9鬥3升糧食,食鹽3升。唐朝規定一名士兵一天發2升糧食為口糧。
宋朝禁軍士兵月糧為2.5石,廂軍2石,到後期禁軍才8,9鬥月糧,繼而糙米充好米,小鬥換大斗。直到南宋末期開始經常拖欠軍糧。隨着口糧不斷減少,宋軍戰鬥力也相應呈現出一路下降的趨勢。肉蛋等副食品就不用提了,飯都吃不飽,還怎麼披掛幾十斤重甲對戰北方遊牧騎兵?
大餅泡飯和茶水成為宋明軍隊主食
一般來説大餅饅頭這種食品是很晚才成為軍糧的。因為麪粉加工困難,而且那時人們不會發酵技術,所做乾糧全部是死麪。從漢朝開始,中國人即開始吃麪,當時叫做湯餅。漢魏以後,煮麪糊糊,麪疙瘩成為最常用吃法。
無論湯餅,還是麪糊糊都不方便攜帶,只有乾糧才是最好的方便食品。正所謂,“夫千里饋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況深入敵境,飛挽不通...人持乾糧三鬥,可用數旬”。軍隊作戰攜帶乾糧才是最好的辦法。
後世中國軍隊最鍾愛的軍糧大餅出現時間比較晚,漢朝時期中國才有燒餅,在民間也是偶爾食用。軍隊出征一般更喜愛乾糧和熟食為口糧,到唐宋年間,燒餅大餅成為軍糧。唐朝為可以對抗突厥,回紇等等各種北方和西北方遊牧民族,建立起一支飲食居止一同突厥的騎兵部隊。減少後勤運輸,攜帶乾糧輔以漁獵畜奶,長途奔襲,萬里轉戰。宋朝征戰時,即命令城內分造乾糧,麻餅,量給茶,酒,柴和水錢給士兵。宋軍出戰,則揹負糜餅,雜餅,皺飯,硬塊鹽和醬行軍。中國古代最出名的軍用乾糧叫做“鍋盔餅”。
燒餅到了明朝得到更新發展,明軍為可以在山區林地,長途追擊敵人。將圓餅,以炭火烤炙,酥脆鹹香,中戳小孔,以繩串之。方便士兵攜帶食用,這就是明朝的壓縮餅乾。
明軍還有一種做法是,以1石大米做成幹米飯運輸,吃的時候,用熱水泡飯,就可以食用,這就是水泡飯,明朝的方便麪。古代日本軍隊也有吃泡飯的習慣。明軍野戰副食為把三升豉摻以五升鹽搗碎如泥狀,捻作成餅狀曝曬幹。要食用時剝一塊棗核食用,以代替醬菜。
從上古開始,中國軍隊主食主要是小米,大米和麥子。看起來還不錯,但古代軍隊最慘的是副食。普通士兵是沒有機會,經常吃到暈菜的。在軍營中新鮮肉類和蔬菜非常稀缺,士兵們的副食主要是兩樣,大醬和醃菜。
醬在中國已經有至少4000年曆史,周天子的食譜就包括“醬用百有二十甕之多”的記載。到漢朝,駐守邊塞漢軍配給為糧食2石搭配醬2鬥,秦朝則是1鬥米配半升醬。醬一直是中國古代軍隊的主要調味品。
鹽是人體力量來源,俗話説得好,“三天不喝鹹菜湯,覺得兩腳晃噹噹”。所以鹹鹽也是軍食的重要組成部分。漢軍每兵有3升鹹鹽配給,主要可以製作鹹肉,鹹魚和各種鹹菜。唐軍一天給小米2升,鹽半合。一年糧食七石二斗。
一般大軍出征會有一頓大餐。比如唐軍出征宴會則非常豐富,必有牛酒。酒酣拔劍起舞,鳴笳角抵伐鼓呼。絲竹之類的樂器是不可以使用的,那會讓士兵鋭氣沮喪。出征宴會食譜包括,一人2升酒,2斤牛肉,5合白米,2張薄餅,饅頭1枚,蒸餅1枚。散子一枚,食羹三合,菜5兩,還有牛羊的頭肉和蹄子,醬羊肝,醬豬肝,鹽三分之一合,醬半合,姜1兩,葱3兩,醋一合。從宴會菜譜上,我們可以看到唐軍主力主要來自山西,陝西,甘肅等西部地區。
遊牧民族風乾肉 1頭牛變20斤肉乾
來自北方的遊牧和漁獵民族最主要的軍糧是風乾肉。一頭牛被殺後,上百公斤牛肉經過風乾加工,變成十幾斤二十幾斤的肉乾,隨身攜帶出徵。等於是一個士兵帶着1頭牛的牛肉出征行軍,可以吃幾個月。具體做法是把鮮牛肉風乾1年,直到把所有的牛肉都塞進一個牛膀胱裏。這時這些牛膀胱就變成了食物包。士兵帶着1包或者幾包牛肉乾即可出發。
這些風乾牛肉乾的蛋白質是普通肉的很多倍,一小塊就可以維持人類生存需要。在可以休息的地方,還以小塊肉乾煮湯,再來一點茶水和奶類食品,整體營養豐富全面。遊牧和漁獵騎兵根本不需要後方後勤運輸糧食,也不需要青菜豆醬之類的副食。
遊牧和漁獵騎兵正是通過這樣富於營養和熱量的快捷食品,才可以屢屢突入中原。長時間大範圍,襲擊各個城鎮。臘肉是中國無論中原王朝軍隊,還是北方遊牧漁獵軍隊都一致喜愛的優質軍糧。只是在中原軍隊中,非常少見。
這篇文章估計大家都是在晚上看到的,放個毒。
(2017-04-19)
軍風,軍貌,軍容與軍姿,透過全球億萬雙眼睛而莊嚴展現。
軍樂響起,澎湃而激昂,熱血男兒呈一隊隊,一排排,一如天兵神將臨凡,個個英姿勃發,肅穆而儼然。這就是人民的鋼鐵城牆,人民子弟兵,用他們的血肉之軀,為我們築起一道不可侵犯的防衞線。
如此的鋼鐵之師,經過六十多年來的不斷更生,自強與發展,終以這樣昂首挺胸的身姿向全世界展示出了中國軍隊獨有的魅力和中國軍隊浩然的氣魄。
整齊的隊列,一致的步伐,統一的軍裝,無論是何兵種,無論肩負何職,無論是男兵或是女兵,都無比英挺帥氣地接受祖國人民的檢閲,接受世界人民的注目。
閲兵,不是為了場面,不是為了陣容,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進步,為了歷史,為了回報。
曾幾何時,列強侵入我國,那時候的我國卻沒有現在這樣的一支威武之師;曾幾何時,日軍在我國屠戮成癮,那時候的我國卻沒有現在這樣一支精良之師;曾幾何時,腥風血雨,戰火連城,我國卻沒有這樣一支磅礴之師!
祖國的名字從那些先烈的鮮血中僥倖而保存了下來,祖國的身影從那段恥辱的歷史中蒙羞而隱忍了過來.如今中華,和平為重,而過去傷痕仍然醒目。常言道,居安思危,我們不能忘了過去的抗戰史,不能忘了和平背後隱藏的殺機,不能忘了盛世煙火裏的槍炮。
軍人的精神,就是手握鋼槍,隨時準備着,為祖國的安危而戰,為人民的美好未來而戰,為世界的和平而戰。
回望歷史,黨程不易。是黨,在祖國大地,帶領祖國人民重建了家園,重整了軍隊,重振了中華,我們的復興夢,我們的中國夢,需要不斷努力,不斷向前
再也不要慵懶、散漫;再也不要屈辱,折磨;再也不要哈背,彎腰;再也不要飢餓,貧窮
而今看到了,看到 了捍衞的力量,鋼鐵的力量,雄師的力量!中國軍人,你們沒辜負,祖國人民六十多年來的期望;沒辜負,祖國六十多年來的關懷;沒辜負,祖國六十多年來的滄桑。
(2017-03-28)
來源:解放軍報客户端 作者:慕佩洲
導語:
軍隊往往是男性的代名詞,似乎每一個角落都飄蕩着男性荷爾蒙。甚至在人類社會幾千年的傳統觀念裏,始終推崇“戰爭讓女人走開”。金戈鐵馬,刀光劍影,醉卧沙場,果真都是為男人而歌嗎?
走進歷史的長河,我們發現,硝煙瀰漫的戰爭蒼穹下,女人不可能走開,也從未走開。從刀耕火種時代的商朝女英雄婦好,到抗日戰爭的劉胡蘭趙一曼,到如今的女子特戰隊、坦克車手……隨着社會發展進步和現代信息技術在軍事領域的運用,女性不僅開始與戰爭結緣,並且活躍在軍隊建設發展和軍事鬥爭準備的各個領域。部隊的訓練和工作不但讓她們具備軍人的堅毅,也散發着更迷人的女性氣息。
當今世界,儘管女性在軍隊中所佔比例不多,尤其是戰鬥崗位上的女軍人更是鳳毛麟角,但世界各國對女軍人的重視卻是有目共睹的。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美軍中女兵約佔14.5%,約88.2%的崗位對女性開放;加拿大幾乎所有實戰崗位都對女性開放;俄羅斯女軍人遍及170多種專業崗位。
機電部門女艦員進行水質化驗。
在解放軍戰鬥部隊的序列中,越來越多的女軍人在作戰訓練中嶄露頭角。中國軍隊向來注重發揮女性在作戰、訓練、建設活動中的“半邊天”作用。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女軍人成為中國婦女爭取自由解放的先鋒力量,她們突破千百年來人類觀念上的禁區,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去,湧現了大批巾幗英雄。
土地革命時期,我們黨在瓊崖成立了第一支成建制的婦女武裝。1930年,中共瓊崖特委和瓊崖紅軍第二獨立師,成立了由120名女青年組成的女子特務連。這就是著名的紅色娘子軍。這支娘子軍在國民黨的殘酷鎮壓之下雖然僅存了兩年時間,但對於中國婦女解放運動具有劃時代的先導作用。
1939年,毛主席在為延安《中國婦女》創刊號題詞中寫道:“婦女解放,突起異軍,兩萬萬眾,奮發為雄。男女並駕,如日方東,以此制敵,何敵不傾。”鼓勵全國婦女行動起來,積極投入戰爭的洪流。他還斷定:全國婦女起來之日,就是中國革命勝利之時。
部分長征女傑合影,左起:陳琮英、蔡暢、夏明、劉英
在中國革命艱苦的歷程中,有許多女性以特有的韌性,與男性一起經歷血與火的考驗,承受了比男性更為壯烈的犧牲。1934年,紅一方面軍開始長征,就有30名婦女跟隨走過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裏。賀子珍在長征中為掩護傷員,被炸彈擊中後負傷17處,幾乎成了一個血人,為了不拖累部隊,她還提出要留在當地。鄧穎超患上了嚴重的肺結核,一邊拄着枴杖行軍,一邊不停地咯血。長征路上,女紅軍們面黃肌瘦卻英勇頑強,在捨生忘死中舞出了巾幗不讓鬚眉的豪情。
1952年,我國誕生第一批女運輸機飛行員之後,女坦克手、女子陸戰隊、女子特警隊、女殲擊機飛行員、艦艇女舵手等不斷湧現,一朵朵鏗鏘玫瑰綻放出奪目光彩。2013年2月,中國軍隊首次派8名女艦員執行第十四批亞丁灣、索馬里海域護航任務。不同於以往女兵大多集中在衞勤部門,她們是我國海軍第一批分配到作戰艦艇戰鬥崗位的女水兵。
毋庸置疑,女軍人是軍隊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數量所佔比例有限,但隨着軍事鬥爭準備的深入發展,女軍人地位作用日益凸顯,她們正承擔着越來越多的任務和使命,已成為軍隊建設發展和信息化戰爭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越來越多的女軍人走上“一線”,既是秉承我軍優良傳統、展示當代女軍人風采的有效途徑,也是適應社會文明進步、促進女軍人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發揮女軍人優勢、推動部隊戰鬥力建設的創新之舉,必將為軍隊建設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百餘年前,革命烈士秋瑾曾填詞“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以表殺敵報國的英雄氣概。當女人成為一名軍人,她身上所藴藏的精神力量必將傳承着英雄的血性和基因,感召和帶動着更多的英雄兒女從軍報國。當女性站在了軍旗下,其深遠的意義遠遠超出了自身的戰鬥力,迸發出的是一種堅忍不拔、不怕犧牲、勇於奉獻的戰鬥精神,理所當然地成為值得仰視的英雄女性。今天,中國女軍人“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妝愛武裝。”。她們叫響着戰鬥口號,聲如雷動,英姿颯爽,我們期待她們下一次瑰麗的綻放,期待創造更多佳績和輝煌。
(2017-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