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下鄉 資本如何“耕耘”沃土

經國務院同意,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七部門日前聯合下發《關於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 加快補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的意見》。文件提出,千方百計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規模,努力構建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格局。這是繼今年4月出台的《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後,又一份指導農業農村投資的重要文件。

當前,農業農村領域存在哪些短板,又有哪些投資機會?財政資金怎樣發揮更大支農效應?如何破除民間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障礙和顧慮?對此,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第一產業遭遇投資增速下滑

近年來,鄉村成為投資的熱土,然而也出現一些新情況。受多種因素影響,2015年以來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逐年下滑。去年以來,甚至出現了連續8個月的負增長,全年增速只有0.6%,一改以往“領跑”態勢,明顯低於第二三產業。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業農村投資造成較大沖擊,一季度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降幅13.8%,其中佔比最大的民間投資同比下降16.9%。後續跌幅雖然逐步收窄、上半年整體實現正增長,但增速下降趨勢仍未得到根本遏制。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龍文軍認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脱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給農業農村帶來意想不到的衝擊。如果農業農村投資增速下降勢頭持續,不僅與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的要求不適應,也與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要求不相稱。確保糧食安全和重要副食品供給、穩住農業基本盤,必須切實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這也是當前穩投資、擴內需的重要內容。

“當前,農業農村建設還存在明顯的薄弱環節。特別是農業生產基礎支撐還不牢固,低產田還有4億畝,佔到耕地面積的22%;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還不高,分揀、倉儲、烘乾、保鮮、包裝等設施明顯不足,水果、蔬菜等產後損耗率高達20%;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薄弱,農村道路、供水和污水處理、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欠賬較多。”農業農村部計劃財務司負責人説,補上這些短板,亟需加大農業農村投資建設力度。

圍繞農業農村短板,《意見》提出要加快高標準農田、農村供水保障、農村公路、農村電網等11個方面的農業農村重大工程項目建設。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產業經濟室主任劉長全説,這裏既有打基礎、管長遠的現代農業設施工程,又有關乎民生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工程,還包括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新基建工程。今後擴大有效投資要圍繞這些重大領域,真金白銀地投、實打實地幹。

財政資金支農力度只增不減

“在財政資金支持下,我們投入400萬元完成村內‘四改一整治’、景觀節點等工程,實施10萬元的農田水利項目,對178棟房子進行了立面改造……”江西贛州定南縣鵝公鎮留輋村第一書記繆永和説,一筆筆鄉村振興資金的落地,讓村裏換了新顏。近年來,定南縣堅持公共財政向“三農”傾斜,深化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做好資金規範使用。2019年全縣投入“三農”資金5.148億元,統籌整合財政涉農扶貧資金7687萬元。今年以來,當地財政支農力度依然不減。

業內認為,當前擴大農業農村投資關鍵是抓住國家擴大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的機遇,努力增加地方政府債券用於農業農村比例。今年,中央大幅增加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額度,比去年增加了1.6萬億元,並明確支持現代農業設施、飲水安全工程和人居環境整治建設。上半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已發行2.23萬億元,27個省份發行用於農業農村的專項債865億元,形成了高標準農田專項債、村莊整治專項債等一批成功發行的典型模式。

農業農村部計劃財務司負責人表示,近年來,中央財政用於農林水的支出穩定增長。今年受疫情影響,在財政收支平衡趨緊的情況下,中央財政仍實現了對農林水支出的穩定增長,中央預算內投資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支持力度只增不減。此次《意見》強調,中央和地方財政要加強“三農”投入保障,中央預算內投資繼續向“三農”補短板重大工程項目傾斜,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業農村比例,擴大以工代賑規模。

讓民間資本敢投農業農村

民間資本常年佔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的80%左右,是農業農村投資的主力軍。但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民間資本投資信心明顯下滑。劉長全認為,扭轉這一趨勢,關鍵要在優化投資環境、增強投資者信心上下功夫,出台落實支持鼓勵投資的政策,幫助解決融資、用地等制約。

長期以來,農業發展面臨着融資難的障礙。社會資本進入能有效提升農業整體經營水平。但對於進入的企業而言,前方並非一片坦途。龍文軍表示,一方面農業生產週期長影響投資回報週期,行業的週期波動十分明顯,社會資本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承受力等待未來的資金回報。另一方面,農業基礎設施薄弱,建設投入較大,這就把一部分社會資本擋在了外面,即使部分社會資本勉強進入,也容易導致“短期行為”。

如何提振民間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信心?今年4月,農業農村部出台了《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梳理了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點產業和領域,提出了鼓勵支持社會資本投入的財政政策、產業政策,對帶動農業農村投資回暖起到積極作用。為推動解決制約民間投資的土地、環保等瓶頸,農業農村部與自然資源部聯合下發了關於設施農業用地管理的通知,與生態環保部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生豬規模養殖環評管理工作的通知等。

各地也在積極探索嘗試吸引社會資本進入農業農村的創新實踐。比如,針對社會資本不敢投、不會投等問題,廣東省整合省級財政資金設立了國內首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該基金在省農業農村廳指導下,發揮投資回報要求低、風險承受能力強的優勢,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鄉村。

記者瞭解到,《意見》也明確要求各地區制定出台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指導意見,細化落實用地、環評等政策措施,增強社會資本投資信心。同時,要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加快實施一批PPP項目,支持發行公司信用債券,加大農業企業在公開市場股票發行支持力度。(記者 喬金亮)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李學磊

本文源自經濟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08 字。

轉載請註明: 投資下鄉 資本如何“耕耘”沃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