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北約給殲10取名“螢火蟲”,那殲20又叫什麼名字?

由 司空梓瑤 發佈於 綜合

在世界各國大力發展本國軍事實力的時候,北約組織各國早就經常性的按照一套自己的標準去給敵方武器命名。北約共同為這種命名系統定製了規則,對命名的選擇還需要象徵意義,意圖通過命名把對手的武器儘可能公之於眾。事實上,為對手的武器命名完全可以追溯到八十年前的美國身上。美國空軍上尉法蘭克·麥考伊為了避免本軍飛機遭到誤認從而遇襲,於是就按照自己的標準為敵方武器進行命名。美蘇冷戰開始,為了能清晰辯認出敵方武器,並使北約組織間各國能進行正確有效的溝通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們便制定了組織內部通用的命名標準,給敵方武器取了自己人都知曉的稱號,也就是後來人們所説的“北約代號”。
在西方國家,尤其是北約各國內,他們集體擁有一種名為北約報告名稱的命名系統。這款獨屬於北約集團的命名系統,對於每一個武裝設備的命名,包括2-3個書面釋義和1個讀音釋義,代號的形成還有四個原則:一、代號不能與其他詞彙混淆,以免錯亂,對於名稱代號所選擇的單詞,需儘量避免使用軍事術語中的詞彙,而且不能太長或太雜;二、名稱中的單詞,一定要有飛機所屬類型的首字母。三、為更好地區分飛機類型,以單、多音節來進行區別是比較好的,“單”用來表示渦槳機,渦輪機用多音節詞彙表示。四、武裝設備常常有原型和衍生改型的區別,這時需使用代號+後綴字母的方式進行區分。以上四條規則的完成,北約代號就基本沒有什麼錯,其中戰機可以説是最完善的。
和大部分國家一樣,我國戰機也難逃擁有北約代號的命運。從我國的殲-5到殲-20,北約都對其進行了命名,其中殲-10戰機之前的代號讓很多人在初次聽見時都會低估其真正的實力,它的名字是“螢火蟲”。殲-10是我國自己進行研究設計的一款集輕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於一身的第四代戰鬥機,一直是眾多中國軍所津津樂道的一款戰機。殲-10戰機的北約代號完全不能展示其強悍的實力,這也讓其他國家對於北約代號的公正性產生了很大的質疑。
其實中國戰機最初的發展是以引進他國的戰機再進行仿製為主,後面才慢慢開始進行自主研發,像我們比較熟悉的殲6、殲7、殲15等,這些都是通過先引進蘇/俄戰機,通過對其仿製而成或是直接再生產完全一樣的戰鬥機。這些戰機的北約代號就會跟蘇/俄戰機出現重複,向我們比較熟知的米格17也是叫壁畫,米格19的代號也和中國的一款戰機相同,都是叫農夫,米格21則被北約命名為“魚窩”,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但是作為中國自行研發的殲-10戰機在其外形和性能同其他戰鬥機相比,在世界範圍內都是排的上號的,北約在命名時只以自己的主觀意志為主,而不結合實際戰機的情況,只會導致北約代號逐漸被世人所厭棄,並且中國也會對此提出抗議。所以在多重考量之下,北約重新對殲-10戰鬥機取名,是firebird“火鳥”。這個名字的確比較適合殲-10戰鬥機,但這些都不能掩飾北約對殲-10戰機所有過的貶低行為。
看完了殲10的,北約給殲20又是怎麼命名的呢。我們得知,北約已經完成了命名,殲20的名字非常霸氣,叫做火焰獠牙!這個名字也能看出北約對我國這款戰鬥機的評價,就是説殲20不僅擁有威力巨大的火力,而且像猛獸一樣,有一口巨大的獠牙,將來會是中國在任何戰爭中最鋭利的一把刀。不難看出,比起把戰鬥機命名為“螢火蟲”這樣的,看上去人畜無害的小動物,“火焰獠牙”聽上去感覺更加霸氣,也更適合戰鬥機。作為中國空軍最先進的戰鬥機,在中國,我們稱呼它為“威龍”。對於中國而言,龍是最重要的圖騰和精神象徵,中國不會輕易把龍這個字放進誰的名字裏,“威龍”這個名字,也象徵着大家對它極高的評價和期望。
殲20因其代號的兇悍在戰鬥機中名氣非常大,但這不是它格外受世人所關注的最為重要的原因。從各個方面來説,殲20的性能在世界範圍內都難逢對手,從隱身性的角度來説,殲20所用的塗料是以石墨烯材料為原料製作而成的,就連美國在使用材料上的創新都遠不如殲20,很好的展示了我國科學家不斷創新的精神。在火力上,由於殲20較一般戰機更為龐大,所以它的內置彈艙中也可以儲存更多的彈藥,並且我們為殲20所配備的武器都是國內頂尖的,這也導致殲20的火力遠超大多數戰機。而從性能角度出發,在空中盤旋時,殲20的機身比殲10更加穩定,這是由於殲20採用了鴨翼離導彈重心較遠的鴨式氣動佈局,不論是隱身性能還是燃料的有效利用,它都具有非常強的競爭力。
北約方對於為各國的武器取稱號這件事,向來都是以自己的好惡來決定的。比如説,給俄羅斯的蘇-57的北約代號是“惡棍”,這樣直白的貶低對方的武器,也可以窺見到其中所飽含的惡意。那麼在世界範圍內,大家又是採用何種方式給飛機取名的呢?一直以來,中國軍用飛機的命名一般是以“武器類別+序號”的模式來決定,比方説殲5、轟6,這種名字非常簡潔明瞭,一清二楚。北約在取代號時是一個十足的雙標,雖然對很多國家都態度冷淡,但卻對自己分外上心,就好比説美軍戰機中的b-17“空中堡壘”、b-24“解放者”、b-36“和平締造者”等等,這些名稱可見其用心啊。
由於某些歷史因素,歐美一些國家對中國的固有看法一時半會兒難以改變,面對品質越來越好的中國製造,他們還是打心底裏瞧不上。無論中國產品的品質有多優秀,還常在已經出口後又因為是“中國製造”被打回。中國戰鬥機的處境也是如此。自打我國出口戰機開始,北約就居心不良的給這些出口武器取了沒有好印象的名稱。成都飛機制造廠在試圖改變這種被動局面的過程中,開始嘗試為國產戰機命名。在這之後,我國的戰機的命名方式除了“武器類別+序列”,還多了“梟龍”、“猛龍”和“威龍”等形式。可愛的網友們還別出心裁的根據自己的喜好為戰機命名,我國戰鬥機在名稱上就不再受北約命名限制。
結合近年來的事實,武器專屬代號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北約以其強大的軍事實力為基礎,在世界範圍內對輿論進行引導,不僅如此,對他國武器進行命名的行為也沒有停止過,從北約單方面使用的命名系統中出來的武器名稱又被統一叫做“北約命名”。在北約的命名習慣下,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的代表——圖-160轟炸機,被叫做“海盜旗”,基於北約的強大影響力,“海盜旗”這個名稱被廣泛傳播開來,名稱往往還寄託了寓意和期許,由此看來,最有資格為武器命名的應該是它的出產國,以保證不產生關於這種武器的歧義,俄羅斯的戰機被叫做“海盜旗”,給了我國很大的警醒,一經敲定殲—20戰機的代號為“威龍”,殲—20和“威龍”在大量的媒體宣傳工作中形影不離,讓殲—20戰機“威龍”這一稱號深入人心,大大降低了北約命名的“火焰獠牙”的影響力。
大多數西方人對中國人一直都持有偏見,在國外留學的中國人都會經常受到其他同學的排斥,這種歧視情緒已經滲入到各個領域。其實你只要認真比對他們為自己國家和為中國戰機所使用的外號,就能明白了。美軍在為本國的戰機取名時喜歡使用猛禽、天鷹、地獄貓等霸氣的稱號。但到了中國就只會稱呼我們的戰機為農夫、幼獸、壁畫、螢火蟲等。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我國成功研發出了第四代隱身戰機殲20,美國才開始正式審視中國的實力。北約為殲20取了一個霸氣的名字火獠牙。相較於之前所取的稱號自然是優化了不少。在稱號上的改變也可以説明北約方的心態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中國戰機實力的強大讓他們不敢再繼續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