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成年人的最高格局:不計較

由 漆雕佁 發佈於 綜合

萬千人海里,幸好遇見你。

在我們的一生中,總會遇到甩不掉、理不清的爛人爛事。

這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在成年人的世界中,人際交往是生活的一部分,你無法完全脱離。

若無法完全脱離,那就試着去處理。沒有必要針鋒相對,更不需要把心情表現在臉上。

做人最重要的,是給自己留退路,若總是按照本能去做事,只會把自己的後路堵死。

若討厭一個人,用不着和他撕破臉,只需要換種方式處理。

事實上,成年人的最高格局:不計較。

01

三觀決定了人與人交往的開始,人品決定了人與人關係的終止。

和朋友互相吸引,大多因為興趣相投,性格相近,思想觀念沒有太大偏差。

反之,若你遇到一個人,和他聊天總説不到一起去,你們之間的氣氛總是非常尷尬,那説明你們的三觀並不相同。

前段時間,小歐下班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很久不聯繫的朋友。

兩個人在路邊閒聊,小歐隨口説了自己的工作,抱怨最近忙新項目,總是熬夜加班。

本以為對方會安慰自己,誰知她説:“就為了加班費,你不至於把自己折騰的這麼慘吧。”

小歐聽完後沒有回應,她只想告訴朋友,自己工作很努力。在朋友的眼中,自己卻成了因為錢財,不擇手段的人。

她非常難過,感覺自己很委屈,想反駁卻又不知道説什麼,分開後和這位朋友斷絕了來往。

和這種人相處,你會感覺到非常的累。

他喜歡山珍海味,你喜歡粗茶淡飯;他喜歡熱鬧,身邊總有很多朋友,而你喜歡獨處,身邊朋友只有兩三個。

你們興趣不同,互相尊重,互不干涉,這並不是三觀不合。

真正的三觀不合是你喜歡吃路邊攤,他嘲笑你吃路邊攤太low。

你想去海邊旅遊,他説海邊那麼曬,你是在受罪。

你只是單純地分享快樂,在他那裏,你卻成了矯揉造作。

和三觀不合的人,就像是兩條無法相交的線,你在這邊,他在那邊,最後距離只會越來越遠。

究其原因,是這種人沒有尊重過他人,若別人和自己喜好不容,就一味地去嘲笑和否定他人。

沒有明確的界限感,他們永遠不懂,做朋友也是應該保持應有的距離。

和這種人説話,就像是對牛彈琴,永遠不在同一頻率上。

既然三觀不合,也不能理解對方,不如不再聯繫,分道揚鑣,算是最好的結果。

02

有時候,我們獨處時間太少,可能就是在不必要、不值得的事上計較太多,身心俱疲,還沒有回報。

人生苦短,浪費太多的時間,與爛人爛事糾纏,實在沒有必要。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就是一個特別愛計較的人,什麼都都要算計。

他以為自己很精明,會過日子,記着那家超市的襪子最便宜,從來不放過附近超市的促銷活動。

甚至,會因為哪家餐廳給的餐巾紙少幾張而記仇。

這種長時間的斤斤計較,並沒有給他帶來所謂的快樂,反而讓他處在害怕自己被坑的焦慮情緒中。

長時間精神狀態的緊崩,導致他身體機能下降,動不動就生病。

長期處在虛弱狀態的他,在三十多歲時終於明白,並進行了大量調查,得出了一個結論:人過得不幸福的原因之一,就是活在計較中。

雙眼緊盯着生活和那些不值得的人,任何事都要算得太清楚,每天這樣活的太累,身體也會疲憊不堪。

就像蘇軾,他被章淳迫害,一直被貶,被他逼去海南。

好在蘇軾並不在意這些,無論在何種境地,都活的非常自由。

後來章淳被免職,蘇軾沉冤得雪。章淳兒子怕自己父親被蘇軾報復,給他寫信求情。

蘇軾並沒有計較,而是看望他,給章淳買了補品藥品,讓他好好保重身體。

真正的快樂,是不計較,不放在心上。就像蔡康永説的:算了吧,不是原諒他人,而是放過自己。

人的格局不在於擁有多少東西,而是凡事不計較。

03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不愉快的經歷,大多數人更多的是對過去耿耿於懷,總是不想忘卻。

有句話説:人這一輩子,最難走的路是心路,最難放過的是自己。

曾經看到一個故事:

有一個富翁,揹着個大大的包袱,裏面有很多的東西,打算去遊玩。

他走過千山萬水,過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找到真正的快樂。

由於包袱太重,他被壓的腰都直不起來,就要支撐不下去了。

富翁感覺非常失望,正巧一抬頭,看到田裏的農夫,向他傾訴自己的問題:“明明我是讓人羨慕的富翁,請問我為什麼沒有找到自己的快樂?”

農夫沒有説話,放下了背在身上的稻草,這才對他説:“快樂還需要刻意去尋找嗎?放下就是快樂啊!”

他想明白之後,把包中無用的東西給扔掉,錢財都分給他人,自己輕裝上陣,遊山玩水,終於感受到了真正的快樂。

大多數人的生活,不正是這樣嗎?揹着不必要的包袱,負重前行。

心中的執念越多,揹着的包袱越重。每個人生活在世界上,都會有一個包袱。

一味執迷於過去的苦痛,執着於眼前的利益,固執於現在的得失,往前走只會越來越累。

很多時候,放下不是為了別人,也不是成全別人,而是放過自己,與過去告別。

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取悦自己”,和不舒服的人相處,不如獨處。

每個人就像一個容器,承受太多,總會壓抑,唯有放下,才能一身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