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戰場上的美軍單兵武器,火力怎麼樣?
(上圖)1967年,湄公河三角洲某地,美國陸軍的一支小隊正準備離開掩蔽處。該小隊攜帶了1挺勃朗寧M1919機槍,大多數步槍手裝備的是M1卡賓槍或M14步槍——直到1967年被M16突擊步槍取代前,它們一直都是步兵的標準裝備。
隨着北越陸軍(NVA)越過非軍事區且佔據了優勢,美國第一批部隊抵達時,南越的崩潰似乎近在眼前。為了挽救局勢,需要採取強有力的行動——以擾亂北越的後勤運輸線為開端。美軍戰鬥機攻擊了北越的基礎設施、補給線和後援工業,希望能夠削弱北越陸軍的戰鬥力。
美軍的戰術圍繞對重火力的應用展開。重兵把守的基地沿非軍事區邊界部署,通常構成一連串“火力基地”,炮兵可以從這些基地支援其他築壘地區,向通過地面或空中偵察辨明的目標開火。
火力基地和可能位於深遠後方的補給基地是持續騷擾和大規模攻擊的對象。在很大程度上,這些基地符合美軍的目的——將敵軍的注意力吸引到美軍防線上,敵方掙扎着通過雷場和帶刺的鐵絲網時,美軍可以根據時情況發揚火力。
直升機機動是在越美軍的關鍵優勢, 它使部隊得以快速部署,支援或撤離戰場。直升機也被大量用作傷員疏散和火力支援。空中機動能力允許美軍將大量部隊快速部署到某個地區,並在敵軍的撤退路線上設好伏擊圈,這種戰術非常有效。
為了獲得對鄉村的控制,有必要將巡邏隊派到叢林去,並與能找到的任何革命分子作戰。狙擊手在這種行動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不僅是射手,也是觀察者。雙人狙擊小組能夠通過狙殺軍官壓制住整支敵軍,呼叫炮兵或空中支援對敵軍造成嚴重傷亡等方式瓦解大隊敵軍。神不知鬼不覺地在叢林裏穿行的技能對他們非常重要。
M14步槍的狙擊型被命名為M21,該槍被證明非常有效。其20發容彈量和半自動原理使得狙擊手可以向躲在掩蔽物後使用栓動武器的目標連續射擊。當狙擊小組陷入近距離戰鬥時,M21也是一種很好的戰鬥步槍。加裝了消聲器的M21使對方很難定位狙擊手的位置,提高了狙擊手的生存能力。
戰爭期間,標準的美軍步兵排主要由步槍手組成,也有一些技術兵。引領巡邏隊的“偵察兵”往往會裝備霰彈槍。雖然射程和穿透力不佳,但該槍能使巡邏人員快速應對伏擊或高速運動的目標,命中率也更好。
火力支援由通用機槍提供,通常是一挺M60機槍。M60機槍正常狀態下非常有效,但由於它很重且有很多問題,士兵們給它起了個綽號——“小豬”。無論如何, M60能夠發射出強有力的火力,並能擊中目標。7.62×51毫米全威力步槍彈能射入叢林很遠的地方,子彈穿過樹枝和樹葉的聲音,能迫使敵軍與美軍脱離接觸或去尋找更好的掩蔽物。
(上圖)1969年,在昆先附近巡邏時,一支美國海軍陸戰隊偵察小分隊裝備了一挺M60機槍。
榴彈發射器也被廣泛運用。有經驗的人使用M79“擊錘”榴彈發射器時,能將1發榴彈射進100—150米(328— 492英尺)外的窗户裏。“複合拋射物”——其實是1發40毫米口徑的巨型霰彈——這類特種彈藥能使M79的用途多樣化,然而,榴彈手只配發了一把手槍用於自衞,M79本身並不是一種全能武器。
越戰開始時,美軍步兵的標準步槍是M14——7.62×51毫米的自動步槍。該槍頗具威力,但也有重大缺陷。自動射擊時,它那20發容彈量的彈匣很快就打光了,面對30發容彈量的AK-47步槍時效能自然受到了限制。
M16步槍於1968年開始投入使用。在成為制式裝備前,該槍被配發給了某些特別行動單位。然而,M16基本型有一些嚴重缺陷,特別是在越南叢林的污濁環境下,該槍容易卡殼。有些潛在使用者以懷疑的眼光看待M16,稱之為“玩具槍”——指M16的塑料零部件及小口徑。不管M14有什麼毛病, 它發射的是大威力的7.62毫米(0.3英寸)子彈。較為輕型的5.56毫米(0.21英寸)彈藥還沒有在戰爭中證明其有效性,而且在小型彈藥和更小的停止作用之間有一種直覺上的聯繫,這使很多使用者感到擔憂。
衝鋒槍在越南得到了廣泛運用,主要供那些需要自衞但又不打算直接與敵軍接觸的炮兵和車組人員使用。美軍配發的制式衝鋒槍是M3“黃油槍”,這種槍最初只是二戰時期的一種應急武器,但其產量如此大,以至於在軍隊中服役了很長時間。
在正規軍捲入越戰前很久,美國就已向南越派出了軍事顧問。隨着戰爭的繼續,越來越多的特種部隊被部署到南越,開展各種各樣的行動。
特種部隊作戰單位廣泛運用了制式武器的消聲版本——它們消滅哨兵或孤立人員時不會驚動其同伴。輕便趁手的武器,如各種衝鋒槍或CAR-15突擊型——M16步槍的縮短版——也很受歡迎。每次任務需要的武器都會不同,因此無制式配發武器一説。
很多武器都做了“消毒處理”,也就是説,它們的序列號被抹掉,以防泄露事件中有關人員的身份。有些特種部隊甚至偏好敵軍裝備,這樣在長時間任務中容易得到彈藥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