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小山村,撂荒地盤活
今年以來,各地復墾撂荒地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地處山區的廣元市利州區亦不例外,在該區地處偏遠的田溝村、城區近郊的曙光村,各自走出了山村復墾撂荒地的路徑。
合作社復墾種糧 農户就種“懶莊稼”
6月11日一早,記者走進利州區最偏遠的金洞鄉田溝村,一懸掛“大力推進復耕復墾行動,充分有效利用土地資源”的大紅橫幅標語令人為之振奮,再看昔日的撂荒地,正一片片復墾出來,今年將種上大豆、豌豆、油菜等糧油作物。
“今年3月上旬,我就與村裏的農户簽訂了土流流轉合作,流轉了1268畝土地,其中就有680多畝撂荒地,打算這季種大豆,入冬後種油菜。”萬福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唐奎元説,“從4月底以來,我已經復墾了300多畝撂荒地,撂荒地中有許多腐爛的雜草,翻耕以後種糧食的效果非常好。”
據唐奎元介紹,他的合作社目前存欄200多隻羊,還將進100多頭牛,復墾以後的撂荒地用來種大豆,每100斤飼料加入20斤大豆即可喂牛羊,牛羊的糞便又可還田,從而形成良性的種養循環模式。他説:“種大豆首先滿足養殖的需要,有多的,我再考慮出售。”
唐奎元説,到今年底,他流轉的撂荒地將全部復墾,將有相當一部分雜灌林被砍掉,用來作種天麻、香菇、木耳的菌棒。
田溝村村主任張遠飛説:“由於大量年輕人外出務工,在家的大多是老年人,致使全村2000多畝耕地就有2/3的撂荒。今年,除業主流轉撂荒地復墾利用以外,剩下的,我們鼓勵農户利用起來種‘懶莊稼’,縣農業農村局還支持了我們5噸免費的大豆種子哦!”
原來,在撂荒地種“懶莊稼”,不需翻耕,從而節省了大量勞力,農户只需打點藥、施點肥,就可種大豆、油菜、豌豆了,多少都有些收入。
田溝村二組農户唐丕松説:“現在,國家政策好,鼓勵我們利用撂荒地。我已經復墾了2畝撂荒地,準備這兩天就把大豆點下去,不用精耕細作,多少都有些收入。”
村集體引領復墾 公路通撂荒地“活”
在利州城區近郊的龍潭鄉曙光村,今年對撂荒地的利用亦呈現一片向好之勢,這既有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帶動,同時,也有基礎設施條件改善的推動。
“今年3月,村集體經濟組織為了有效利用撂荒地,發展村集體經濟,流轉農户75畝土地,其中大部分是撂荒地,還有一部分是種有莊稼的‘插花田’,村集體把這些地流轉過來,連片規模打造,種黃桃、紅梨和大棚葡萄,利用我村距城區近的優勢,發展觀光體驗採摘。”曙光村村主任程子潤説,“這樣,農户把種有莊稼的‘插花田’流轉給村集體了,土地地不夠做了,就憋倒他們想辦法再找地種莊稼,我們就趁勢引導他們把距家近的撂荒地復墾出來,種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
令程子潤意想不到的是,村集體本只流轉了30畝的“插花田”,可到6月10日,全村竟復墾了219畝撂荒地。程子潤分析原因認為:“5月份,從我村到青龍村修通了一條2公里的森林防火通道,基地設施條件得到很大改善,就把許多過去不通路的撂荒地連了起來,農户騎摩托就到地邊,他們當然願意把撂荒地復墾出來種莊稼了!”
自森林防火通道開通以後,曙光村一組農户程玉鵬,在其一片荒了兩年多的撂荒地修了一條一二十米的便道與公路連接,緊接着就復墾了1.6畝撂荒地,如今已實現了水稻滿栽滿插。
“過去,我們之所以撂荒,那是因為不通路。現在,騎個摩托就把把秧子馱過來,旋耕機下田也很方便了,我就願意復墾種莊稼了。”程玉鵬説,“只要水源有保障,1畝賺1500多元沒問題哦。今年,我還準備復墾1畝多撂荒地種莊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