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不聽話,沒關係,父母學會這幾招,讓“生氣”也變得有意義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一位媽媽留言説:一天總要被孩子氣幾遍,有時很憤怒,氣到極點恨不得揍孩子一頓。有時又覺得好笑,明知道孩子不是故意的,可情緒還是控制不住,最後被孩子的天真打敗。

作為父母,你被孩子的行為或言語氣到過嗎?身邊親戚、同事的

小孩見過不少,大部分孩子都挺有禮貌,熊孩子也有,不過每個孩子都有管不住的時候。

比如小孩在一起瘋玩,大夏天不知道熱,媽媽囑咐了孩子不要把新買的衣服弄髒,可孩子玩得高興,哪還會顧及這些,無意中摔了一跤,新衣服面目全非。媽媽生氣自己的話被當“耳旁風”,直説:“你再也別想穿新衣服。”

不過這件事過去後,孩子就忘記了,下次還是會求着媽媽買新衣服。孩子忘記,媽媽卻記憶深刻。孩子弄髒衣服的生氣記憶被重新喚起,再提要求時,媽媽就會用“一邊待着去”這樣的話回應。

01孩子總不聽話是在所難免的,家長的“暗自神傷”毫無意義

媽媽這樣的回應可以理解,畢竟大家都不是聖母瑪利亞,哪能那麼容易平復情緒呢?這種態度也不是針對孩子,在之前的生氣經歷被提起時,很多家長都會掉入“情緒旋渦”,這時的他們,很難用“同理心”來控制情緒,進而對孩子大發脾氣。

孩子總不聽話,沒關係,父母學會這幾招,讓“生氣”也變得有意義

孩子是可愛的,偶爾也是惹人煩的,家庭裏少了孩子會丟掉很多樂趣,也會帶來挺多麻煩。

最基本的,父母管孩子的吃喝,孩子自己也有選擇,不會照單全收,有些不吃蔬菜,有些不愛喝湯,有些不愛吃米飯,就自己開心地挑剔着,媽媽沒辦法強制讓孩子聽自己的話,只能在孩子挑食的時候責罵幾句:“你不吃就餓着吧”,小孩還挺倔,説不吃就真的不吃,生氣的只是媽媽自己。

父母還要管孩子的教育,找好學校、輔導孩子學習。孩子願意主動學習還好,就怕有些孩子沒心思學習,放學回家就想着出去玩。

好不容易把孩子摁住,讓他們做作業,父母為了給孩子講解,着急地思考,孩子反而吊兒郎當地轉筆,看了怎能不氣?對孩子吼一嗓子,好不容易消停一會,孩子又玩自己的去了。

類似這樣的情況每天都在上演,為孩子操心不説,還要暗自神傷,白白被氣。很多媽媽抱怨:養孩子真的太難了,有時真就恨不得把孩子再塞回去,可沒辦法退貨,就只能忍受着。

遇到這種情況,沒關係,既然父母覺得不好受,就要想辦法調整心態,不要陷入生氣——責罵孩子——繼續生氣的不良循環中。每天自己生氣,既影響身體健康,又不利於親子間關係的和諧,這樣毫無意義。

想要改變生氣帶來的不良影響,首先可以做的是,讓生氣變得有意義。什麼叫“有意義的生氣”呢?很簡單的道理,就是對同一件事,不再生第二次氣。就跟人會犯錯一樣,不允許自己在同一件事上栽跟頭。

孩子總不聽話,沒關係,父母學會這幾招,讓“生氣”也變得有意義

02父母學會這幾招,讓“生氣”也變得有意義

一.區分生氣的真正來源

人很容易受情緒影響,尤其對於大人來説,生活壓力大,每天要面對同事,上下班還要面對陌生人,回家要面對家人,別人的一次發脾氣或是責罵,都可能讓自己感覺生氣,不同的人都可能是壞情緒的來源。

當你覺得孩子惹你生氣時,要先問自己,壞情緒的根本來源在哪裏?是否真的是由孩子做錯的這件事引起的?如果能進行區分,生氣的次數也會變少。

蔡中元在《正向管教》中將生氣分為兩種類型:不潔淨生氣和潔淨生氣。

所謂“不潔淨生氣”,是指生氣的本來原因不在孩子,只是孩子恰好在父母心情不爽的時候,做出了調皮的行為。表面上看,是孩子的行為讓父母生氣,實質上是父母早就心情不好,孩子成了發泄的工具。

所謂“潔淨生氣”,是指父母生氣,完全就是孩子引起的。生氣的時候,父母不要急着對孩子發脾氣,要先弄清楚究竟是哪種原因引發的生氣,要避免不潔淨生氣。

如果碰到了不潔淨生氣,不僅自己心情不好,還會影響孩子。明明錯不在孩子,還一天到晚罵孩子,這不僅毫無意義,也會為親子間的關係蒙上一層灰塵。

二.事先想好解決方式,對症下藥

在區分完生氣類型後,父母可根據不同情況解決問題。如果是“不潔淨生氣”,比如爸爸工作上遭遇了瓶頸,心情很煩,容易發脾氣,回到家要面對妻子和孩子。

如果不能控制壞情緒,可以先把心裏的煩惱跟家裏人講清楚,可以説:“我今天工作上碰到了點麻煩,現在心情有點差,希望你們能諒解一下。”

在明知自己心情不好的情況下,要多給自己一些獨立的空間,不要勉強自己融入集體。等自己把心情整理好,或是通過其他方式發泄完,再和妻子、孩子溝通交流。

孩子總不聽話,沒關係,父母學會這幾招,讓“生氣”也變得有意義

如果能對症下藥,工作上的煩惱帶到公司解決,就能儘量避免不潔淨生氣,能夠減少相互之間的傷害。

三.用正確的歸因方式來“發脾氣”

區分了生氣的類型後,假使屬於“潔淨生氣”,家長也要學會適當緩解生氣的情緒。“潔淨生氣”的導火索雖然是孩子,但即便父母做不到忍受,也不能衝動地指着孩子罵。

孩子是有錯,但表達生氣也要用對方法。生氣時,想讓孩子儘量不受傷,可以先做好這兩步。

第一步:明確告訴孩子自己生氣了,所以你不要再蹦躂了,必須得讓我靜靜。

第二步:反覆確定生氣的原因,是對孩子的行為感到生氣,而不是你惹到我,讓我不開心了才生氣。

父母要爭取讓所有的生氣都源於愛和關心。比如孩子不想上學,每天都懶牀。父母可以先告訴孩子,這種賴牀的行為讓自己很生氣,再教導孩子,每天賴牀不好好學習,以後容易變成廢物,到時候養自己都困難。

父母要主動和孩子表達生氣的情緒,不要等孩子自己理解。表達情緒後,再進一步解決問題。父母會生氣,孩子也有脾氣。父母自己生氣知道如何調節,如果是孩子生氣,要怎麼處理呢?

03面對孩子生氣,父母應當如何引導?

一.接納孩子的情緒

大人不要總是表現出一副“小孩子還會生氣,過一會就好了吧”的表情,其實孩子的生氣也值得被理解,他心裏也會很難過,會憤怒、會怨恨。

如果大人總是不在意,孩子會覺得受傷,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那一方,進而出現心理上的問題。父母要接納、理解孩子的情緒,要尊重孩子,給予孩子支持。

孩子總不聽話,沒關係,父母學會這幾招,讓“生氣”也變得有意義

二.嘗試理解孩子情緒背後的需求

孩子有時無理取鬧,並不是想得到物質上的東西,他們需要父母的在意和關懷。作業完成不好,他們希望聽到“沒關係,我也覺得這些問題很難”的話,而不是聽“這麼簡單的題你都不會”這種類似的批評。

三.同意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孩子生氣,最難處理的情況是一個人生悶氣。如果他什麼都不説,父母哪裏有辦法幫助他呢?這時要鼓勵孩子把情緒發泄出來,一來孩子心裏可以好受一點,二來父母也可以找到突破口,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心情不好的時候,尤其要注意控制情緒,先弄清楚原因,最好不要把壞情緒傳給其他人,避免把孩子當成出氣筒,這樣對大人對孩子都是好事。

請讓所有的生氣都變得有意義,而不是僅僅只是為了發泄負面情緒,為人父母者,要承受和學習的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31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總不聽話,沒關係,父母學會這幾招,讓“生氣”也變得有意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