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dy説:
昨天終於有時間把熱播劇《隱秘的角落》看完了,特別想寫些什麼,之前很多號都在寫朱朝陽母親的控制慾,可我想説的,都沒有表達盡然。所以雖然這劇的熱度都已經過去,我仍舊想在今天和大家好好聊聊一些不一樣的看法。
美國知名教育學家艾爾菲·科恩的《無條件養育》裏有一句話,非常能表達我今天想説的:
我們不應該躲藏在父親或母親的角色之後,連我們的人性都失蹤了,如果父母與孩子互動中缺乏真誠的維度,這種缺失會被孩子敏感地察覺到。
這句話看着有些抽象,但不難理解:我們總是幻想孩子生活在一個安全、理想化的世界裏面,想方設法保護他們不受到傷害,但卻讓孩子活在了一種虛假的生活裏,就連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也是虛假的
朱朝陽的父母只看重孩子的成績,除了成績好,什麼都不用管——
割裂了孩子與真實生活之間的聯繫;
朱朝陽的母親周春紅隱藏起自己所有的慾望,美其名曰為孩子犧牲一切 ——
其實是極不信任孩子,割裂了與孩子的人性聯結;
父母離異,周春紅告訴孩子父親不愛他——割裂了孩子對親情和愛的渴望;
所以表面看是母親的控制慾把朱朝陽擊垮的,而事實上是
這些割裂讓朱朝陽分裂成了天使與魔鬼,他一直試圖做一個好孩子,換來母親對他的愛和温柔、維持和母親的表面和諧,其實內裏,早已崩塌。
一些人覺得在劇中朱朝陽和他母親的故事是極端的,但其實真的很有普遍性,即便我們認為自己沒有如此強烈的控制慾,也會在生活裏不自覺割裂孩子與真實生活的聯繫。
1
不真實的父母,把孩子逼入生活的死角
我開頭寫的那三幕,是我整個劇裏對朱朝陽母親印象最深的三個場景。
朱朝陽是班裏的學霸,但極其孤僻,沒什麼朋友,所以當老師提出父母要關注孩子的社交發展時,周春紅説,
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主,交朋友會耽誤學習。
朱朝陽知道怎麼讓父母開心,只要考得好,就能看到母親欣慰的笑容。
媽媽不遺餘力地保護兒子,為了不給兒子添麻煩,離婚後明明可以光明正大找男朋友,卻硬是“偷偷摸摸”。
不料在一次意外中,她用了最難堪的方式讓兒子知道了她的秘密:因為前夫的現任妻子王瑤大鬧周春紅的工作場所,為了證明自己沒有殺害王瑤的女兒,逼得她在單位廣播裏承認那天她和辦公室主任在某賓館的私情,而兒子剛好在她背後聽到了這一切……
兒子驚詫的眼神讓母親羞愧難當。
那天晚上,朱朝陽説,其實你可以讓我知道。母親只一句,
你現在只管好好學習
,就想搪塞過去。
或許母親的內心是羞恥的,難以開口和兒子談論自己的隱私。可是這恰恰向孩子傳遞了一種信息:我們之間不是對等的,你之於我來説只需要有“功能價值”就夠了,咱們之間不需要坦誠的情感交流;這個世界很簡單,你不用管大人的世界,等你長大了,一切都會好的!
多美的烏托邦啊!可真實的人都會有自己的需求和慾望,孩子應該知道,
真實的人,會害怕、會慌亂,會疲憊,哪怕是父母,不是完美的銅牆鐵壁,會脆弱、會孤獨、會有人真實的慾望和弱點;人長大了一切不會變得更美好,依然會在世界上掙扎前行。
而我覺得最殘忍的一幕,是周春紅告訴朱朝陽,他的父親不愛他,母親把自己的恨,硬要轉嫁給兒子,這讓本來就缺愛並渴望父親承認的朱朝陽走向極致的崩潰。
當他用充滿怨恨和冷漠的眼神説出“你們只在乎你們自己”的時候,我真的好心疼這個男孩。
母親以愛的名義,生生割裂了兒子與現實、與愛、與真實人性的聯結。
2
孩子真實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心理學家這樣説
兒童哲學家李普曼和馬修斯
都提出過
要讓孩子過真實、自然、理性的生活。
現代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越來越趨向於“成功學”,一旦孩子表現得比父母認為的年齡小,父母就會煩惱憂愁,我的孩子怎麼能落後呢?
忙着讓孩子背古詩、學數字,送各種培訓班,而忽略了孩子最需要的真實,是大自然,是父母真誠的陪伴,和無條件的愛。
更接地氣的説法來自
心理學家賀嶺峯
,他在思考快速變化的信息社會對孩子教育的影響時這樣説,
我們的教育,不是站在現在看將來,因為將來誰都看不清楚,很多時候是站在將來看現在。
也就是説,現在學的很多東西,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失效,我們要思考能讓孩子在這個世界上好好活下去的東西,是在我們離開之後,我們給他所有的教育、支撐和愛,能讓他過上自由而有尊嚴的生活。
而讓孩子有尊嚴的生活,不是分數決定的,而是一些常被人忽略的生活技能,比如做飯、比如獨處的能力、比如一個能帶來成就感的愛好……
人不可能一直現世安穩,歲月靜好,我們也不可能一直在孩子身邊為他擋風遮雨,關鍵在孩子遇到挫折時,他能用學到的這些知識和內心的愛,去面對真實的人生,抵禦真實的風雨。
3
孩子有“隱秘的角落”,因為父母本身就不坦蕩
片子的最後,有讓人細思極恐的一幕,母子在飯桌上對話:
朱朝陽説暑期班成績又是第一名,他説自己會一直是媽媽的驕傲。
這時的周春紅沒有説話,而是用複雜的眼神端詳着兒子。
她可能早就知道兒子身上發生的一切,可她仍舊對他的心理變化保持沉默,依舊維持着這早已“扭曲的完美”。
孩子有“隱秘的角落”,是因為父母本身就不坦蕩。
很多父母擔心過,向孩子展示真實的自我,會削弱對孩子的控制力;可事實是,
與孩子發展出一種真誠、温暖的關係,並不會削弱父母的權威感,而是讓孩子感受到更多被信任的力量。
記得很久以前有一次,我在開車,土根忽然坐在後排安全座椅上踢了一腳我的駕駛座。因為正在過複雜的路段,我被嚇了一跳,以為他故意添亂,下意識大吼了一聲你幹嘛!不許動!土根被我的聲音嚇住了。
我和土根道歉,説剛剛媽媽太大聲,跟你道歉,有時候大人也會犯錯的。但是你不能踢我的座位啊,因為媽媽在開車,很危險。
土根重複了一遍,大人也會犯錯……好像人生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觀點。
我説,是啊,大人也會控制不住情緒的,媽媽剛嚇了一跳,沒控制住聲音。媽媽也嚇到你了,跟你道歉。
土根温柔地説,沒關係。
向孩子展示真實的成人世界,
坦誠自己也會緊張,會失控,會犯錯,並不丟臉,反而會給孩子樹立強大的榜樣,還會讓對方感到被安慰被理解的釋然。
因為到孩子成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要
給孩子樹立的安全感就多了一個維度
:
要讓他知道,即便他犯錯了,可以向我們坦誠,我們不會被孩子真實的模樣嚇到,我們也許會生氣,但依舊會理智地去幫他解決。
這也是為什麼周春紅沒有得到兒子的信任,因為
她一直在隱藏自己,維護着虛偽的母子關係,卻讓兒子孤獨一人面對這所有難以承受的生命之重。
Cindy最後説:
我對周春紅是全然理解的,並且文章的初衷不是為了批判她,因為我們都理解她的出發點是愛,是作為母親對孩子的一種天然的保護欲,可是她也犯了“母親特有的錯”,
完全忽略自己的幸福, 想要護全孩子的幸福,可事與願違,所有人都越活越壓抑。
孩子最希望看到的,
是一個真實的快樂的母親;需要的是一個可以展露自己內心最柔軟處的港灣;以及在犯錯時,有人能包容理解和告訴他如何面對困難的智慧,
周春紅除了給孩子熱一杯牛奶,做一碗麪,在精神層面是完全無法照亮孩子的。
這是我看完這部劇最想説的,做回一個真實的媽媽,給孩子最真實的生活,比那些看上去很美的分數、成功、金錢都更能給孩子帶來幸福。
最近熱播的劇《三十而已》,一個富太太以為莫奈的睡蓮,是梵高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