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在7月14日新加坡“通商中國”成立10週年的晚宴上,李顯龍就新加坡同美國、中國的關係,以及在中美兩國之間能夠扮演什麼角色等問題表示,新加坡致力於同中美成為好朋友。他認為,中美直接溝通渠道很多,不需要第三方國家介入。他還説,新美建立了友好的合作關係,包括在安保方面的合作,但兩國不是盟友。
至於中國,李顯龍重申中國的崛起與繁榮對本區域有積極作用。“我們相信中國取得增長和繁榮,並且在世界上積極發揮應有的作用,是有利的。”李顯龍還表示,中美不需要中間人,新加坡致力於同中美成為好朋友。
報道還稱,不少學界人士認為,中美關係將呈現經典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即崛起大國必然與守成大國爭霸,甚至終有一戰,影響國際局勢。李顯龍也提到這個説法。他説:“中美之間會不會發生這樣的局面,我看這個言之過早,當然兩邊都知道(潛伏着)危險,會盡量設法避免它,我希望它們會取得成功。”
從上述表態上可以看出,李顯龍顯然還是想在中美之間通吃,想左右逢源。但是,他也知道,中美之間已經不像過去那樣需要新加坡作為橋樑存在了,新加坡必須重新定位。當然,從其表態上看,好像也少了幾分2016年那種挾洋自重、對中國居高臨下指手畫腳的勇氣。而且,最近他內憂外患,也的確沒有再像去年那樣在外交場合就南海問題亂説話。姿態上放低了不少,這也算是開了點竅吧。
不過,從包括李顯龍在內的新加坡精英對中美關係、新加坡國家定位的看法上看,這個國家未來必然還有很多彎路要走,一時半會根本不可能找準自己的定位。但是,時間不等人,戰略契機其實往往就那麼幾年,錯過去就錯過去了,再回頭去找一定時過境遷,一定難以找回。
那麼,中美之間到底有沒有“修昔底德陷阱”?新加坡在失去中美橋樑作用的情況下,又該如何定位自己在中美之間的位置呢?能否實現在中美之間通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