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瑤族人終生生活在海里,它們會不會演化成人魚的形態

巴瑤族人又被稱為海上吉普賽人,它們生活在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海域之間,常年在海上過着遊牧般的生活,很少回到陸地。
巴瑤族人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生活在陸地上的,也被稱為“薩馬”,或者是“陸薩馬”,而生活在海上的則被稱為“海薩馬”。海薩馬是自由潛泳的高手,而且他們每天都會潛水,他們能下潛到海底30米或者更深的海域捕魚,尋找珍珠以及名貴的海蔘。
巴瑤族人終生生活在海里,它們會不會演化成人魚的形態
為了適應海上環境,也為了適應潛水,巴瑤族人在幼年時就會故意戳穿自己的耳鼓膜,以便減少潛水時的內外壓強不一致而頭痛,因此巴瑤族人在晚年時,大多聽力都不好。
巴瑤族人的這一奇特行為,引來了世界各地人們的好奇,甚至還有人把他們當作“真實世界中的人魚”,那如果他們繼續在海上生活下去,會演化出類似於人魚一樣的結構嗎?
巴瑤族人終生生活在海里,它們會不會演化成人魚的形態
關於演化,我們必須要説演化是沒有方向的,而且不以人類的意志為轉移。這是因為演化的發生,其實就是基因突變,而基因突變又是沒有規律的。
我們知道,人類的遺傳物質是DNA,在DNA上,決定基因的其實是鹼基的排列順序。但鹼基在進行自我複製時,會出現極個別的錯誤,比如:原本是A的鹼基,被複製成了T;原本應該有12個鹼基,但只複製了11個;或者多複製了一個鹼基。
巴瑤族人終生生活在海里,它們會不會演化成人魚的形態
雖然鹼基在進行自我複製時,會出現很多錯誤,但是好在DNA屬於雙鏈結構,而兩條鏈條上的鹼基是相互對應的,其中A對應着T,C對應着G,這兩條鏈條在自我複製時會相互檢查、糾錯並改正,所以生物在進行自我複製時,出現的錯誤概率很低。
而且,這些複製錯誤的鹼基,並不一定位於基因上,有的剛好處於未激活的片段上,此時即使複製錯誤也不會對生物造成嚴重的影響。但如果基因上的鹼基出現了錯誤,那麼此時就會導致該基因突變。
有些基因突變能夠幫助人類生活,比如:科學家發現,人類的語言出現很可能是和FOX2基因突變有關,這個基因在黑猩猩上也有,但人類的FOX2基因上出現了一個位點的錯誤,以至於讓人類和黑猩猩之間出現了巨大的差異。
巴瑤族人終生生活在海里,它們會不會演化成人魚的形態
也有些基因會導致人類患病,比如:鐮刀型貧血症就是一種基因突變導致的疾病。
但還有一些基因對人類的影響不大,比如:髮色變黃,變灰等,這種基因被稱之為中性基因。
雖然有基因突變,但是基因突變之後還要接受自然選擇的挑選,能夠幫助人類適應環境的基因能夠被挑選出來,反之則會被自然所淘汰,而中性基因是個例外,它們不受自然選擇的影響,能否留下來完全看運氣。
從這一系列的概率來看,人類基因突變導致演化成腳蹼的概率非常低,而且,即使有人基因突變,導致演化出腳蹼,也會被人類所淘汰。
這主要是因為人類已經有了較為發達的醫學,而且也有了審美標準,以至於腳蹼會被認為是“殘疾”而接受醫療教育,而且由於腳蹼在人類世界中被當作“殘疾”,所以他們能把自己的基因流傳下去的概率較小。因此即使這種基因能夠出現,也會被自然選擇所淘汰。
巴瑤族人終生生活在海里,它們會不會演化成人魚的形態
趨同演化
在自然界中,確實存在着因為生活環境相近,而導致擁有相同特徵的生物,比如:鼩鼱,從外表上看,它很像小老鼠,都有着小小的腦袋,常常的尾巴。唯一不同的是鼩鼱有着長長的鼻子。
巴瑤族人終生生活在海里,它們會不會演化成人魚的形態
鼩鼱屬於鼩形目鼩鼱科,以昆蟲為食,每天能吃下和自己體重相同的食物;而老鼠則屬於齧齒目鼠科動物,兩者的血緣關係相隔很遠。
之所以它們的體型很相似,其實是因為趨同演化的緣故。趨同演化是指兩種親緣關係較遠的生物,由於生活的環境相似,從而演化出相同的形態。
趨同演化在自然界中比較常見,所以有些人認為,巴瑤族人會不會在海邊生活久了,會和海洋生物一樣趨同演化。
巴瑤族人終生生活在海里,它們會不會演化成人魚的形態
其實並不會,因為趨同演化挑選的是對生物生存有利的基因,比如:食肉動物都擁有鋒利的牙齒。而擁有腳蹼對巴瑤族人並不是有利基因,這是因為人類征服環境依靠的不是進化,而是工具,巴瑤族人已經可以使用人造腳蹼來游泳,所以進化出腳蹼對他們來説並不是有利的進化。
總結
在過去巴瑤族人以船為家,終生漂浮在海洋中,但現在當地鼓勵巴瑤族人上岸生活,讓他們的後代享受現代化教育,因此以船為家的巴瑤族人越來越少了,僅剩的這些人大多也主要從事旅遊業,而非傳統的捕魚。
由於他們的生存環境改變了,所以他們演化出腳蹼的可能性更小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57 字。

轉載請註明: 巴瑤族人終生生活在海里,它們會不會演化成人魚的形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