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許黛如 文竹】“低慾望”“佛系”“不愛消費”是對日本當下這一代年輕人的普遍評價,與上世紀90年代“消費即美德”的瘋狂爆買相比,這屆年輕人簡直“摳門”到令人髮指。對此,日本政府可謂“操碎了心”,商家和媒體也拼命鼓吹消費,然而年輕人不為所動,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收入驟減,他們更是將“摳門”進行到底。
“遠離汽車”是熱點話題
近些年,日本媒體對年輕人的形容可謂五花八門。窩在家裏看動漫、打遊戲的“宅男”,低慾望、得過且過的“食草男”,相比滿腔熱血的“昭和男兒”,日本的90後甚至被謔稱為“平成廢柴”,慘遭各界批判。筆者在網上搜索欄輸入“日本年輕人”,便有“不願意消費”“追求極簡生活”“遠離消費的一代”等詞句跳出。過去的日本年輕人有“三樣神器”:汽車、酒、海外旅行,以此彰顯他們對生活的追求與熱愛,然而與父輩反差明顯的是,現在的很多日本年輕人對汽車和酒完全無感。
近幾年,日本年輕人“遠離汽車”的特點反覆被提起,甚至還成為2019年熱門話題。筆者發現,除了在澀谷或新宿等繁華地段偶然能見到幾輛土豪級轎車,普通民眾駕駛的基本都是價格低廉的本土所產汽車,駕駛員通常也是中老年人居多。不願購買私家車的年輕人逐漸增多,對豪車的推崇更是逐年走低,年輕人更願意選擇方便快速的地鐵。筆者有位在大公司就職、月薪人民幣兩萬多元的日本朋友也完全不考慮買車,他認為:“買汽車太麻煩了,雖然價格並不貴,但停車是很大的問題。每個月要增加汽油的花費,還要付高昂的停車費,而且公司都會報銷上下班交通費,我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添置一個沒必要的物件呢?”儘管商家絞盡腦汁,汽車類廣告“滿天飛”,但依然無法打動年輕人的“小心靈”。
很多日本年輕人也覺得海外旅遊太麻煩,寧可在家附近散步或在家睡覺打遊戲,也不願意去消費和“買買買”。日本媒體曾在街頭採訪年輕人:“最近是否想去海外旅行?”令人震驚的是,回答“不太想去,連護照都沒有”“自出生以來,一次都沒有出過國”的年輕人竟佔到一半以上。
用“二手商品”成時尚
到日本旅遊的人一定能看到,繁華的商業街上到處都是寫着“中古”字樣的二手商店。筆者剛來東京時非常不理解,為什麼要買二手物品呢?使用別人用過的東西難道不會覺得不舒服嗎?然而日本的二手店隨處可見,連寸土寸金的銀座都不能免俗。有的二手商店佔地面積相當於大型賣場,從服裝、圖書到影像製品、動漫周邊,再到汽車等,在日本都可以買到二手的。筆者曾去過二手服裝店,生意紅火到令人咋舌,且店裏顧客多為年輕人。據調查,光顧二手服裝店的多是大學生和年輕的上班族。問他們為什麼如此鍾情二手貨,他們會口氣無比自然地説,因為價格十分優惠,且“買二手物品也是一種時尚和與眾不同”。
不僅實體店生意火,近些年日本開始流行二手物品網站和APP,尤其是年輕人,更願意線上淘買二手物品。筆者身邊就有日本同學是“二手物品的狂熱擁躉”,衣服、揹包、化妝品、相機等,都是她在二手貨網站上斬獲的“戰利品”。我問她是否對別人用過的東西心存芥蒂,她不置可否,只是説:“二手的東西會便宜很多。”
慶應大學曾經對日本年輕人進行過“是否介意二手物品”的調查,結果一半以上的年輕人都認為“並不覺得有什麼反感”。他們還對年輕人進行了“購物時你最在意哪方面”的網調,結果80%以上的人表示最在意“價格”,其次是“質量和性能”,只有不到30%的人表示“希望是新的”。
“摳門”不是貶義詞
日本社交媒體上有種説法,叫“富女子”。很多二十幾歲的女性都會以在“三十歲之前存款1000萬日元”(相當於人民幣66萬元)為目標,所以拒絕奢侈品、海外旅遊或娛樂活動,省吃儉用,拼命存錢。據日本媒體調查,80%的日本年輕人每月都會存款,買東西必貨比三家,與店家近乎“殘忍”地砍價,對奢侈品的攀比或優裕的物質生活並不感興趣。筆者在日本同學的“教導”下,也漸漸掌握了砍價的技能,前段時間想去商場買台電腦,日本同學反覆叮囑我:“一定要記得和店員講價!你可以多跑幾家商場對比看看,因為每家店的價格都不太一樣。”平時看起來彬彬有禮的日本年輕人,在網絡上砍價時卻異常彪悍,幾十日元都可以爭論半天。讓人不禁感嘆:“這也太摳門了!”
日本年輕人並不覺得“摳門”是貶義詞,甚至很多人認為這是勤儉節約,是寶貴的品質與美德。某日本媒體還曾發起“哪個地方的人比較摳門?”的投票,結果大阪高居榜首,緊隨其後的是愛知縣和京都。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三個地方的人認為這樣的評比沒有批判或嘲笑之意,反而有門楣生輝之感。
現在的日本年輕人更追求精神生活,渴望擁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所以他們拒絕“不需要的東西”,崇尚斷舍離和極簡生活。但在外國人看來,這無疑是相當“摳門”的,曾經有來自中國的女同學跟我吐槽:“每次和日本朋友吃飯都要AA制,這是他們的習慣和文化,我也能理解,但正追求我的日本男生還堅持每頓飯都要和我AA,出去逛街的時候即使是很便宜的小東西他都沒有替我付賬的意思!”我不忍心提醒她,這樣的“摳門”或許是日本年輕人的一種約定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