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代同窗逝世好友盡孝11年 只為一個承諾

  因為一個承諾讓安徽的7為同學代已逝同窗盡孝了11年,因為他們的愛心,讓喪子的盛媽媽再次擁有7個兒子。而他們的這一份兄弟情以及擔當更是讓世人為其點贊。

  午後的合肥,熱氣逼人。來到盛汝芝家時,“盛媽媽”在付曉爭的陪同下剛從醫院回來,“今天排了半天隊,還是沒能掛上號,曉爭説明天接着去。”盛汝芝的眼睛裏長了癔子,本想在社區的小醫院隨便看看,“乾兒子”付曉爭卻執意要帶着她去大醫院治療。

  今年60歲的盛汝芝,身患殘疾,是安徽省合肥包河區凌大塘社區的一位“低保户”,每個月靠着幾百塊的低保補助過日子。11年前,兒子張凱患白血病不幸離世,盛汝芝成了失獨母親。然而,11年來她並不孤獨,兒子高中時的7位同學一直照顧孝敬着這位不幸的“盛媽媽”。

  1999年,在合肥大志高中,年輕的張凱有一羣感情深厚的“鐵哥們”,他和付曉爭、李飛、孫義超、張宇等7位同學以兄弟相稱。

  “當時張凱年紀排第二,我們管叫他小二,或是二哥。”付曉爭説,張凱的母親盛媽媽熱情好客,一幫同學當時經常“混”在張凱家吃喝玩鬧,一待就是一天。

  2001年6月,剛上大學的張凱被診斷患上白血病,2003年10月開始,病情急劇惡化後常住醫院治療,這些同學一有空就來探望和陪伴,直到2004年張凱去世。“每天都有人來,有兩個人整天就待在我們家,陪他説話逗他開心。”盛汝芝回憶。

  張凱走了,而他的同學們卻依然三天兩頭上門。“張凱去世不久,我們幾個要好的同學都覺得應該經常去家裏看看,照顧好盛媽媽。”付曉爭説,當時他和同學們只覺得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就這樣一直堅持到了現在。

  “他們一點不比親兒子差。”盛汝芝回憶,2009年合肥大雪,同學們接二連三將從超市和菜市場買來的蔬菜和食物送上門,還叮囑她外面路滑,千萬不要外出,吃完了還會繼續送;2012年盛汝芝回遷安置的房子裝修,幾位同學湊了4萬元,買材料、找工人、添傢俱,跑前跑後,遠在新疆的李飛還給她買了一台空調;2014年7月,盛汝芝右腿骨折,不能活動,付曉爭硬是把她接到自己家照顧了一個月……

  “這些孩子讓我有事就找他們,説‘有事隨叫隨到’。”在一本破舊的小電話本上,記錄着同學們留下的電話號碼,如今翻來紙和筆跡都已經泛黃,盛汝芝對這些名字太熟悉了,“他們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樣。”

  11年過去了,曾經年少的同學們陸續大學畢業,找工作、娶妻生子,7位“80後”如今都已為人父母,但是大家始終堅守着自己的承諾,並把這份愛心傳遞給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兩代人共同照看着大家的“母親”。

  住得近的,一有時間就上門探望,噓寒問暖,洗衣做飯;身在異地的,還不忘囑咐妻子帶着孩子常去看望,回到合肥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看看盛媽媽。

  對於11年來的堅守,付曉爭和同學們不願意多説,“作為合肥大志中學2000屆畢業班的學生,照顧盛媽媽是大家共同的責任,再過10年、20年,我們還會像今天一樣照顧她。”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39 字。

轉載請註明: 同學代同窗逝世好友盡孝11年 只為一個承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