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感動20年前,阿婆不顧反對收養黑人棄嬰,如今比親生子女還孝順

由 東方崇學 發佈於 綜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如今的我們都知道人人生而平等,但即使如此,在美國種族歧視現象非常嚴重,幾百年前的黑奴貿易讓美國人對黑人的歧視達到了頂點,它所留下的陰影至今仍沒有消散。而就有這樣一位黑人混血,他在20年前被人拋棄,是上海的一位阿婆朱水寶救下並撫養了他,如今他過得怎麼樣呢?

人近中年,不顧兒女反對收養黑人棄嬰

20年前的一天早晨,上海阿婆朱水寶和往常一樣起牀出門買菜,當時路上的行人還很少,阿婆沿着路邊慢慢走着,突然聽到了路邊的草叢裏傳出了嬰兒的哭聲,她感到好奇,趕忙走進了去查看,她發現在草叢裏有一個黑黢黢的嬰兒在那裏發出微弱的哭聲,顯然已經餓得不輕了。


這個嬰兒被放在了一個小竹簍裏,連一件衣服都沒有,身上起滿了痱子,還有一些傷口,竹簍裏還放着一張紙條,上面寫着孩子出生於8月1日,其他線索都沒有了。

朱阿婆看到孩子後,趕緊將他抱起來,連菜都不買了,帶着孩子回到家中,給他洗澡,但是阿婆發現不管怎麼洗孩子都還是黑黑的,朱阿婆擔心孩子有什麼疾病,就將孩子送到附近的醫院檢查。

結果醫院裏的醫生告訴她,這個嬰兒是一個混血嬰兒,他的父母當中應該有一個是黑人,所以皮膚才那麼黑,並沒有什麼疾病。聽到醫生的解釋之後,朱阿婆才放下心來。


朱阿婆之後決定收養這個孩子,經過幾天的相處她對孩子已經有了感情,她不忍心將這個剛剛出生沒幾天的孩子送到福利院裏,而且她的小兒子剛剛結婚不久,還沒有孩子,就想着把這個孩子當自己的孫子一樣養着吧。

朱阿婆的決定遭到了自己兒子和女兒的反對,他們希望將孩子送到福利院裏,周圍的街坊鄰居也都議論紛紛,但是朱阿婆並沒有放棄,她將孩子帶到自己身邊,盡心盡力撫養他長大,還給這個黑人孩子起了一箇中國名字——朱軍龍。

黑人少年的幸福生活,落户上海,考入大學

朱阿婆將小嬰兒帶回家中撫養,每天省吃儉用為他買奶粉,後來朱軍龍慢慢地長大了,到了要入學的年紀,但是由於他是黑人,且沒有户籍,朱阿婆為了他能夠正常地接受教育沒少四處奔波,後來在社區的幫助下給朱軍龍開了一個證明,他才得以進入學校學習。


上學後的朱軍龍比較調皮,他的同學和老師們也並沒有因為他的膚色特殊而排斥他,相反大家都很喜歡和這位黑黑的朋友一起玩。朱軍龍雖然調皮,但是他學習十分認真,成績也都是在班裏面名列前茅的,在2006年的時候朱軍龍還獲得了學校“陽光少年”的榮譽稱號。

長大後的朱軍龍漸漸認識到了自己和周圍人的不同,朱阿婆也並沒有隱瞞他的身世,但是朱軍龍並不認為他是外國人,事實上,除了皮膚有一些黑,從其他方面完全看不出朱軍龍是外國人。

最初,由於朱阿婆的兒女不願意收養朱軍龍,阿婆夫婦又不符合收養條件,所以朱軍龍的户口問題始終都沒有得到解決,儘管他進入了學校,但是沒有户口以後也很難生活。為了朱軍龍的户口,朱阿婆多年來一直在努力着。


終於在6年前正式辦下了收養手續,朱軍龍也正式加入中國國籍,成為上海的一名居民。解決了户口問題之後,朱阿婆夫婦兩個也終於放下心來,而朱軍龍也沒有辜負兩位老人的期望,在兩年前的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順利地考入大學,開始自己新的人生征途。

懂得感恩的黑人少年

朱軍龍從小就是和朱阿婆夫婦一起生活,他們祖孫三人生活得十分幸福愜意,因此在他的故事被媒體曝光,一些熱心人士提出幫助他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時,朱軍龍謝絕了,他覺得自己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得很好,並不想找到當初拋棄自己的親生父母。

由於從小在中國長大,接受中國教育,他對中國有着十分深厚的情感,而且朱軍龍並不認為自己是外國人,他一直都表示自己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


考上大學以後,朱軍龍有了新的生活,搬出了和爺爺奶奶生活了十幾年的家,在學校裏,他不僅努力學習,還做到了經濟獨立,不再找爺爺奶奶要錢,他時常回到家裏看望爺爺奶奶,陪着他們聊聊天,幫助他們做一些家務。

後來,朱阿婆家的老房子正趕上拆遷,分得了六套房子,他們老兩口,留下一套自己居住,給兩個兒子一家兩套,最後給孫子朱軍龍一套其中最小的。

原本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但是朱阿婆沒想到他們打算自己居住的房子有問題,不適合居住,想着家裏也不缺房子住,就將房子以250萬賣了,之後他們將這250萬放在自己女兒那裏。


但是沒想到兒子女兒將自己賣房子的250萬元挪用了之後,還將他們夫婦趕出了家門,不願意贍養他們,夫妻二人十分無奈,只能和孫子朱軍龍一起生活。

由於朱軍龍的房子較小,他便將卧室留給了爺爺奶奶,自己在陽台上居住,平時還盡心照顧他們,沒有一句怨言。朱軍龍經常買一些好吃的和爺爺奶奶一起享受,他還教玩手機和電腦,鼓勵他們瞭解當今的世界。

朱軍龍説,是爺爺奶奶當年的悉心照顧才有了今天的自己,他一定會孝順他們的。為了報答爺爺奶奶的恩情,他和爺爺奶奶一起居住,儘自己的贍養義務,相比之下,得了房子和錢財的兒女卻絲毫不顧念父母的養育之恩,令人心寒。


《大道之行也》中有這樣一段話:“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這些描述代表着人們的美好期望,也是我們政府正在努力做的。希望每個人都能為我們社會更好的發展儘自己的一份力,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