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英國密集釋放對中國的惡意。英國《泰晤士報》8日,報道稱,供職於十幾所大學的約200名英國學者正遭到調查,原因是他們涉嫌在不經意間“幫助中國政府製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對於這一無端指控,劍橋大學等涉事大學予以否認和反駁。
報道聲稱,這些學者涉嫌違反嚴格的出口法規,該規定是為了防止高度敏感項目中的知識產權被移交給“敵對國家”。如果被發現違反“出口管制令2008”(Export Control Order 2008),這些人可能面臨最長10年的監禁。
一位消息人士向《泰晤士報》透露,英國政府正準備向多達200名英國公民發出執法通知。他們就職於十幾所英國大學。這些人被指“涉嫌向中國輸送世界領先的軍事技術研究,如飛機、導彈設計和網絡武器”。英國安全機構擔心英國的知識產權落入中國手中,幫助北京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在《泰晤士報》的另一篇報道中,關於該事件有着更為詳盡的介紹。報道稱,英國一家名為Civitas智庫專門對此進行了研究,點名劍橋大學、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等與中國大學及軍事相關企業有往來。
對於這一指控,劍橋大學表示,其所有研究都“受制於道德約束和出口管制法規”。帝國理工學院也在接受英媒採訪時説:“科學是一項全球性事業,我們為能與世界各地的學術界和工業界同行合作而感到自豪。”
這是近來英國頻頻向中國釋放惡意的最新一例。打擊中國投資、為香港人提供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強行吊銷中國媒體落地許可,在英國政府對國內反華勢力的呼應和對美國“遏制中國”戰略的迎合中,中英“黃金時代”的記憶正逐漸消退。
對於今年的兩國關係,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並不樂觀,甚至矛盾可能集中爆發。在英國,對風險最敏感的商界人士向記者表達擔憂,稱希望英國不要成為下一個澳大利亞。
在俄羅斯《觀點報》看來,英國退出歐盟削弱了自己的實力,根本無力向中國宣戰。名為“帕夫羅夫”的俄網民諷刺説,英國官員現在還認為自己是當年的大英帝國,準備像發動鴉片戰爭那樣迫使中國屈服。但現實是,中國早已強大起來,與中國對抗,英國將自食惡果。即便是為“遏制中國”獻計,英國保守黨議員鮑勃·塞利也提醒説,英國對華策略應權衡風險,並瞭解中國的“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