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孩子學習沒有效果,善用鳥籠效用,讓孩子主動學習
前段時間花花在網上看見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有個小男孩居然報警舉報自己的父親,説父親在他的房間裏面安了監控來監視自己的一舉一動,孩子指控父親不尊重他的隱私,可是父親卻又爭辯道,自己平時要上班,根本沒有時間隨時的關注孩子,孩子平時又非常的不自覺。我這樣做是為了隨時方便了解他的情況,監督他能夠好好的學習,而且我是他的父親,我是有權利這樣做的。
親和兒子雙方爭執不下。都認為自己是沒有錯的,花花今天不想討論父親和孩子誰對誰錯,花花想要跟大家討論的是使用這樣的監控的方式督促孩子,真的對促進孩子的學習是有作用的嗎?花花認為,這樣的監視對孩子提高學習來説是沒有作用的,對於一個真正想學的孩子來説根本用不着監控,但是對於一個不想學的孩子來説,你的這種監控的行為就是一種強迫,花花相信沒有人願意在別人的強迫下做事,就算他在別人的逼迫之下做了這件事,那他的心裏也是不情願的,做事的效率也不會非常的高,所以花花覺得父親的方式對於孩子學習的成績的提高的作用也不會非常的大。
花花看到有一個專家就做了一個實驗叫做鳥籠效應。在實驗中專家送給了他的好朋友一個空的鳥籠,並且跟他的朋友説在不久的將來,你一定會養一隻鳥的,可他的朋友卻反駁他説,他根本沒有打算要養鳥,他的預測是不正確的。之後他就把這個鳥籠放在家裏,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這個朋友就真的養了一隻鳥,這是為什麼呢?
朋友跟專家説,我把空的鳥籠放在家裏之後,有朋友來我家的時候看到這隻空的鳥籠經常就會問他,你養鳥了嗎?鳥的籠子為什麼是空着的呢?你的鳥飛去哪兒呢?飛走了嗎?還是死了?他的朋友每次都要向每一個來客解釋一下這隻鳥的去向,時間久了就覺得非常的厭煩,於是他就真的養了一隻鳥。從這個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實這個專家的朋友一開始是非常拒絕養鳥的,根本就沒覺得自己一定不會養鳥。
但是在經過別人不斷的暗示推動之下,他最後接受了這種暗示,養一隻鳥了。這個過程就叫做鳥籠效應。這其實跟孩子培養孩子學習的方式也是有相通之處的,如果父母只是一味的強迫孩子去學習,孩子從心裏會產生一種壓迫感,甚至有可能會對學習產生厭惡感,使用這種方式孩子即使學習也不會有非常好的效果,學習最好的動力就是孩子的興趣。
如果能夠讓他們自己主動的積極的願意的去學習,孩子才能夠真正地提高學習效率,所以花花希望父母能夠善於使用這種鳥籠效應在教育孩子中,平時能夠從一些生活中細小的事情中,讓孩子慢慢的去理解去接受,最後願意去學習,主動去學習,這樣也會更加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能夠極大的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
最後花花還想説,花花非常理解每個父母都非常的關心自己的孩子,所以擔心自己孩子的學習不好會影響孩子今後的發展,但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是需要藝術的,父母不能只憑着自己主觀的判斷就去強迫着孩子,而是要學會用智慧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激發孩子,這樣才能夠真正的讓孩子從根本上發生轉變。大家覺得父母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引導孩子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