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大選結果出來後,一些國家迫不及待地向拜登發出祝賀。據悉,第一個祝賀拜登大選的是加拿大總理特魯多,隨即德國、法國、英國、奧地利、愛爾蘭、津巴布韋等國家紛紛給拜登發去祝賀電文,可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卻並沒有第一時間回應美國大選結果,而是等待了幾天後才向拜登發出祝賀。
這份姍姍來遲的賀電,似乎將中方的態度表露無疑。而當記者問及白宮如何看待中方賀電姍姍來遲這件事時,白宮的回應實在有些耐人尋味,身為貿易顧問的納瓦羅更是扭頭就走。
中方的賀電為何姍姍來遲?首先,這表明了中方的態度,那就是無論特朗普連任也好,拜登競選成功也罷,中方都無所謂,甚至説是不在乎。因為誰當美國總統,可能都無法真正改變中美關係的“定調”。特朗普時期的美國,可謂是徹底揭開了中美關係的“遮羞布”,也徹底讓兩國關係陷入對抗。
即便拜登相對於特朗普在對華手段上更為温和,但兩國關係在本質上也不會改變多少。所以,無論特朗普還是拜登贏了,中美還會對抗下去。中國要崛起,美國要保住自己的地位打壓中國,這種基本面的矛盾在現階段難以化解,直到有一天徹底分出勝負為止。
其次,姍姍來遲的祝賀,也代表着中方對中美關係走向的態度,那就是美國要“談”還是“鬥”,中國都能奉陪。真正的決定權在美國而不在中國,中國不會再去刻意討好美國,接下來就看美國怎麼選。任何的選擇,中國都接下了。
最後,也是中方賀電姍姍來遲的最重要原因,那就是美國自家總統大選亂了套,別把污水潑到中國身上。賀電越晚,越表明了中方不願捲進美國的爛攤子,等美國人自己搞定他們的總統人選,中方再表態好了,省得美國又污衊中國攪入美國大選,這樣的事情美國近些年來可沒少幹。簡單地説,越晚送去賀電,是為了避嫌,省得觸碰到特朗普的“敏感神經”。
至於身為貿易顧問的納瓦羅為何轉頭就走,完全沒有一點風度?其實不難理解,記者此時提問並不是為了徵求白宮的看法,而是在“諷刺”、“挖苦”並且提醒白宮就連中國都承認了拜登勝出,標誌着特朗普時代結束了,為何白宮部分官員還“死不認賬”、“苦苦掙扎”?這恰恰戳中了特朗普“死硬派”的痛楚。納瓦羅的扭頭就走,其實更像是對記者的惱羞成怒,以及敗局的不甘而已。
其實隨着各國的表態,透露出三件事。第一件事,拜登贏得了這場大選,並且基本已成定局。無論特朗普如何不甘、掙扎,哪怕訴諸法律手段試圖翻盤,結局都不會改變。
第二件事,歐洲部分國家期待着與美國改善關係,但相反第一時間送去賀電的國家中可以看到,亞洲大部分國家普遍送出的賀電要晚,背後原因就一個,不想與美國走得“太親近”。第三件事,中美關係在拜登時代不會真正的改善,只是在一些個別領域會有所妥協、利益互換而不會結束對抗。這意味着兩國之爭,可能還會繼續下去。
除此之外,還有2點值得關注。第1點,歐盟各國對美態度其實反映了西方國家依舊對我國抱有警惕心理,甚至隱隱包含“對抗意味”,這代表着歐美一旦恢復“蜜月期”,哪怕再也回不到曾經的那種親密,但並不妨礙歐美在更多領域通過合作遏制我國的發展。這代表着中國與歐洲的關係雖然不如美國那樣充滿火藥味,但歐洲對中國的態度不會“太善良”。
第2點,那就是東方與西方正在形成更加明顯的陣營意識。此前,東方尤其是東南亞諸國更加依附於西方,但疫情帶來的衝擊與改變,正在影響這種格局,使得東方或者説亞洲國家在逐漸崛起,並且嘗試逐漸擺脱對西方的依賴,乃至最終希望能與西方分庭抗禮。這代表着我國真正的根基其實不在西方,而在東方。
這也是為何我國努力推進一帶一路,包括更在意與湄公河國家關係、推進東南亞自貿區協議達成的原因。因為我國的根,始終在亞洲,我國身上的標籤,始終代表東方。而歐美始終代表西方,始終代表着西方的利益。
這一點不會變,那麼世界最終會從中美對抗,慢慢演變成東西方的摩擦與碰撞。從這個角度來講,中美對抗其實是東西方世界走向摩擦以及東方國家崛起、西方國家沒落的縮影。看懂了這一點,也就明白為何中國和美國之間可能沒辦法和解,因為這是未來中國與美國國運以及東方與西方氣運的爭奪,容不得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