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年輕政治領袖逐漸在世界政壇嶄露頭角。眼下,北歐國家芬蘭迎來一位“80後”:當地時間12月8日,現年34歲的芬蘭交通與通訊部長桑娜·馬林當選芬蘭總理,刷新“全球最年輕的現任總理”紀錄。
馬林就職後將成為芬蘭史上最年輕的總理,同時是芬蘭歷史上第三位女總理。值得一提的是,芬蘭聯合政府中其他四個政黨也由女性領導,其中三人不滿35歲。
新星馬林在剛剛解散的政府內擔任交通與通訊部長一職。12月3日,因處理郵政工人罷工事件引起爭議,芬蘭總理安蒂·林內宣佈辭去總理職務,政府隨之集體辭職。林內與馬林同屬社會民主黨。黨內投票中,馬林以微弱優勢擊敗對手,拿下總理寶座。
馬林於12月10日就職。英國廣播公司(BBC)稱,馬林就職後,成為了世界上最年輕的現任總理:目前新西蘭總理阿德恩39歲,烏克蘭總理阿列克謝·貢恰魯克35歲。她同時也是芬蘭歷史上第三位女總理。
雖然年輕,但馬林從政經歷並不淺。她在社會民主黨中迅速崛起:2015年當選芬蘭議員,27歲時她成為家鄉坦佩雷市政壇新星,2019年6月以來她出任交通與通訊部長。林內生病期間,她還曾代理總理職務,被認為表現出色。
外媒報道稱,馬林在一個“彩虹家庭”長大。2015年接受芬蘭女性雜誌《MeNaiset》採訪時,她曾提到,因為無法公開談論自己的家庭,兒童時期常常感到“被忽視”。但她表示,母親一直支持她,讓她相信她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馬林也是家裏第一個上大學的人。
同為“80後”女性,外媒已開始將馬林與阿德恩進行對比。去年,阿德恩誕下一女,成為新西蘭第一位任內生育孩子的女總理;而馬林去年也“升級”為母親,她的女兒約22個月大。
女性美聯社稱,芬蘭新一屆政府正在多方面打破陳規。
芬蘭報紙《赫爾辛基日報》的記者在社交平台“推特”上發佈一張照片,照片上有五位女性領導人,引發外界關注。馬林領導的芬蘭聯合政府中,其他四個政黨的領導人均為女性,其中左翼聯盟、綠色聯盟和中間黨的領導人年齡在35歲以下。美聯社稱,該照片從視覺上強調女性力量在政治中的崛起。
馬林自己的經歷也打破套路:她由一位單身母親撫養長大。
2014至2015年擔任芬蘭總理的斯圖布在“推特”發言,稱由女性領導的芬蘭政府“表明芬蘭是一個現代化、進步的國家”“有一天,性別在政府中將不再重要”。
有芬蘭政治專家認為,這一現象十分重要,象徵這個北歐國家新一代政治家的崛起。
赫爾辛基大學性別研究講師伊琳娜·潘蒂寧説,如此多女性的崛起,放眼世界並不尋常,“即使在芬蘭,看起來也很神奇。”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這一現象並不奇怪。女性在芬蘭政壇已經活躍了很長一段時間,幾十年來女性在議會的比例一直很高。
《紐約時報》列舉一連串數字:1983年選舉中,女性佔據30%的席位;2007年選舉,女性比例超過40%;今年開始的議會任期中,女性則佔到47%。
性別平等信息中心發展經理蕾塔·休科拉稱,幾十年前,研究人員就注意到,在芬蘭政壇,不少年輕女性在政黨中擔任要職,有的是“二把手”或“三把手”。
分析人士稱,如今芬蘭擁有一位女性總理,聯合政府中四位政黨領導人都是女性,可能是一個巧合。
“事實上,我們在政界有非常廣泛的女性基礎。引人關注的是馬林和其他政黨領導人都很年輕這一點,而不是性別。”赫爾辛基大學政治學教授安妮·霍利説道,“當有年輕男性領導人當選時,可沒人給我打電話。”
在北歐,女性在政治中相當活躍。梅特·弗雷德裏克森今年6月成為丹麥首相,埃爾娜·索爾伯格則從2013年起擔任瑞典首相。
關注在潘蒂寧看來,馬林是一位有才能的政治家,未來她可能重點關注的議題包括氣候變化、社會保障等。
至於外界關注的年齡問題,馬林表現相對淡定:“我從來沒有想過我的年齡和性別,我想的是我從政的原因,以及我們贏得選民信任的事情。”馬林還稱,“在重建信任方面,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
BBC指出,馬林任職後,芬蘭不太可能出現重大政策變化。
不過,馬林將立即面臨考驗:郵政系統罷工事件引發的浪潮仍在發酵,芬蘭可能進入勞工談判期。
社會民主黨將在明年6月舉行投票,決定林內是否繼續領導該黨。不少分析人士認為,馬林可能會贏得黨內領導權。
赫爾辛基大學政治學副教授圖奧瑪·伊拉-提拉表示,馬林的年輕可能幫助她贏得社會民主黨的支持,該黨陷入困境,正在尋求改革。“該黨肯定想要一位更年輕的領導人,她的年輕比性別更重要,她代表新一代政治家。”
圖爾庫大學議會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詹尼·卡里馬基説,在很多方面,馬林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選擇。
她是該黨副黨首,曾任政府部長,傳統上這些職位一直是通往總理辦公室的跳板。“目前關鍵職位上對年輕女性有需求,馬林象徵着社會民主黨一直尋求的那個新起點。”
芬蘭性別平等信息中心(CGEI)發展主管麗塔·西尤庫拉告訴記者,近幾十年來,各個政黨中年輕女性都擔任了重要職位,尤其是年輕女性在政壇非常活躍。
與西方許多國家一樣,芬蘭的民粹主義勢力有所抬頭。雖然民粹主義政黨表現出色,今年4月中間派和左翼政黨最終贏得多數選票,組成多黨聯盟共同執政。“我希望這是反對民粹主義的更多跡象,尤其是在特朗普和民粹主義時代。”潘蒂寧説。(資料來源:《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