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一大早,楊家嶺革命舊址景區內就洋溢着濃濃的節日氛圍。景區裏到處懸掛着鮮豔的紅旗,遊客們或認真傾聽講解員的講解,或不停地拍照留念,紅色旅遊氛圍濃厚。
河南遊客李天鵬
這次他帶着妻子孩子一起過來旅遊。剛到延安的第一站,他們就來了楊家嶺革命舊址。“我們是第一次來延安。延安乾淨整潔的城市環境,規範的景區秩序,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的專業和熱情都讓我印象深刻。”李天鵬説,他想讓自己的孩子來延安感受紅色文化,接受紅色教育。未來幾天,他們還會去棗園、王家坪等革命舊址參觀。
上海遊客王廣翰
他一直對紅色歷史很感興趣,對革命聖地延安非常向往,但由於工作太忙沒時間來,現在退休了就帶着老伴兒一起過來看看。延安的寶塔山、楊家嶺革命舊址等景區的景色都非常好,愛好攝影的他揹着專業照相機拍了不少照片,回去以後可以留作紀念。“延安人民都很淳樸善良,也非常熱情。我們問路時,有些市民還主動為我們帶路。”王廣翰説。
延安創新實驗小學的學生李佳雯
國慶假期期間,她在楊家嶺革命舊址景區擔任小講解員,而班上的其他幾位同學也分別在各景區內做義務講解。
據瞭解,
為迎接國慶假期,楊家嶺革命舊址景區在10月1日至8日,將為遊客提供免費講解服務。同時,每天上午9點至10點,還有陝北民歌演唱、陝北秧歌等表演,遊客們既可以欣賞,也可以互動參與。景區工作人員介紹,10月1日當天,景區共接待遊客7000餘人,預計未來幾天遊客每日參觀人數將突破上萬人。
★
另外,寶塔山、棗園革命舊址、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等景區也迎來了大量外地遊客。
記者/高瑞 王婷 編輯/強婷婷
關注延安日報分享延安故事
聯繫電話:0911-8216288
法律顧問:陝西益能達律師事務所 王棟
覺得不錯請您點個
唄!
湘潭市位於湖南省中部偏東地區,湘江中下游,是全國知名紅色旅遊勝地,是一代偉人毛澤東,開國元帥彭德懷、開國大將陳賡、譚政和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的故鄉。
毛氏紅燒肉
毛家菜因毛主席故鄉而聞名,毛家紅燒肉主席讚不絕口。正宗的毛家飯店位於湘潭韶山沖,這裏的紅燒肉選的是五花腩,把五層三花的肚腩肉用冰糖八角桂皮先蒸再炸後入鍋放豆豉作料,做法非常講究和複雜。做好的毛家紅燒肉色澤金黃油亮,肥而不膩,十分的香潤可口。
冬筍炒臘肉
是以臘肉為主原料,配以營養豐富的嫩冬筍佳制而成,如果再加些白辣椒、大蒜莖葉、豆豉便配製成了一份很有特色的菜餚,作為佐酒佳膳。
湘潭享有“中國湘蓮之鄉”的美稱,是歷代皇室貢品,“寸三蓮”馳名中外是蓮中珍品。湘潭湘蓮產量佔全國的63.4%,且質量均為上乘,
不得不提一道非常考究的傳統菜:粉蒸鱖魚!驢友們運氣好的話還能吃到。
一般餐館嫌麻煩這道菜很少能吃到正宗的了,臭桂魚還是有的,也值得品嚐!
粉蒸鱖魚是當地一道美味可口的地方傳統名餚,
傳統做法:
取直徑10釐米、長20釐米兩端帶節的青皮竹簡一個,離竹筒一端約4釐米長處橫鋸開約10釐米長的口作為竹筒蓋洗淨備用(或用小碗代替)。
將鱖魚剖好,洗淨,濾幹水,切成5釐米長、2.5釐米寬、2釐米厚的長方形塊,再入清水洗一次濾幹水放入碗內,加入五香桂皮、熟米粉,下原汁醬油、豆瓣醬、甜麪醬、胡椒粉、花椒粉、白糖、白醋、料酒、味精、香油、辣椒油、葱、姜茸與鱖魚拌勻(口感鹹味不足時再下鹽),香油放入盛器與鱖魚拌勻醃5分鐘。將拌好的鱖魚放入竹筒,蓋上蓋,用大火蒸20至30分鐘,從蒸籠內將竹筒魚取出,放入長條碟內即可。
謝謝關注,轉發!明天帶你去魚米之鄉常德!
(2017-09-30)
本網訊(記者 蒲志昂)今天(13號),紅色旅遊校園行暨第七屆全國大學生紅色旅遊創意策劃大賽決賽在四川省南充市西華師範大學舉行。來自全國28所高校的30支隊伍薈聚南充,同台競技,實打實地為四川旅遊發展助力。
據瞭解,本次大賽於5月24日拉開帷幕,共有193所學校的499支隊伍參與比拼。經過初賽的激烈角逐,最終有30支隊伍脱穎而出進入決賽。決賽環節採取“N+1”模式,即一套完整的主題創意策劃作品,加上一套針對採風地紅色旅遊發展方面的主題創意策劃作品,突出作品的創新性,實踐性和可操作性。
決賽現場,選手們通過PPT及其他多媒體手段展示參賽作品設計的思路及方案,並結合作品特色進行情景模擬展示。既有VR、網紅等元素與紅色旅遊規劃的充分結合,又有“互聯網+全域”紅色旅遊策劃等前沿設計。不僅充分表現了當代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更突出了紅色革命精神對當代的教育作用。
參賽隊伍“XL”
代表南充西華師範大學參賽的隊伍“XL”表現尤為出色,她們的作品《徒野仙蹤》,針對遊客設計了一條體驗性極強的特色旅遊線路,將紅色文化,體育健身,精準扶貧,民俗體驗融為一體,贏得台下觀眾熱烈掌聲。最終,這支平均年紀才20歲的隊伍獲得了99.03分的優異成績。
據悉,決賽成績將於明天正式公佈,究竟冠軍花落誰家,讓我們拭目以待。
(2017-09-13)
滁州是歷史悠久的革命老區,半塔保衞戰舊址、中共中原局第二次會議舊址等紅色遺蹟,都是一本本生動的革命歷史教材。日前,《滁州市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2016-2020)》(下稱《規劃》)正式出爐,滁州將努力打造“紅色旅遊”這張重要的旅遊名片。
紅色遺蹟記載革命歷史
半塔古稱白塔,歷史悠久,因白塔寺內塔塌倒三層,僅存半個塔,故名半塔,地名亦稱半塔集。半塔集位於皖蘇兩省交界處,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日戰爭時期,這裏是晥東抗日根據地的政治、軍事中心。1940年3月21日至4月9日,在劉少奇、張雲逸等領導下,新四軍第五支隊以皖東半塔為中心,同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反頑作戰。作戰出奇制勝,創造了在遭敵優勢兵力圍攻下打守備戰的成功經驗。 據滁州市旅遊局介紹,當地市紅色旅遊資源豐富,類型多樣,資源數量和類型在全省都較為突出。半塔保衞戰舊址、皖東烈士陵園、藕塘革命烈士紀念園、鳳陽小崗村、龍崗抗大八分校紀念館及舊址羣等特色突出,紅色旅遊資源所藴含的革命傳統教育價值較高,是新時期開展共產黨員保先教育和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
滁州將打造“紅色旅遊”名片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滁州市將以整合兩大主題線索、培育五類精品線路、整合五大區帶和建設八大景區(點)為支撐,全面構建滁州紅色旅遊“2558”發展體系。“兩條主題線索”,即以新四軍在滁州地區東進抗戰和展開反摩擦鬥爭為主要內容的“新四軍皖東抗戰與革命戰爭線索”和以小崗村農村改革創新歷史及沈浩同志先進模範事蹟為主要內容的“小崗村改革創新與艱苦奮鬥精神線索”。“五類精品遊線”,即“新四軍在滁州”革命歷史線、“不忘初心”歷史精神傳承線、名人事蹟尋訪線、“四色滁州”體驗線、紅色旅遊區外聯動線。 “十三五”期間,滁州市還將積極整合資源,通過推進“紅色旅遊+”和產業轉型升級,着力打造紅色旅遊新業態產品,推動“紅色滁州”品牌建設。
(2017-09-05)
黃岡新聞網(黃岡日報)消息(記者袁橋 餘平清 通訊員毛紅平 方楊)今年是黃麻起義九十週年,8月23日,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陳浩和他的33位朋友專程到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開啓了他們在紅安的紅色之旅。
今年1至8月中旬,紅安縣紅色旅遊景點共接待遊客502.1萬人次,是去年全年人數的81%,其中省外遊客佔22%,較去年全年增長42%。紅安縣旅遊局局長夏紅勝説:“經過幾年的建設,紅安已成為‘中國紅色經典文化旅遊名縣’,紅安的紅色旅遊越來越紅,真正走出了湖北,紅遍了大江南北。”
紅安被譽為“中國第一將軍縣”,是湖北省紅色革命傳統教育資源最豐富、紅色旅遊主題最鮮明的地區。這裏是黃麻起義策源地、鄂豫皖蘇區的大本營、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的紅四方面軍誕生地、紅二十五軍的重建地、紅二十八軍的整編地;是董必武、李先念兩位國家主席和陳錫聯、韓先楚、秦基偉等223位共和國高級將領的故鄉,遺存的紅色遺址遺蹟遍佈村村寨寨。目前,紅安登記在冊不可移動文物總數共469處,其中,革命文物224處,包括國家級3處39個點,省級13處24個點。
近幾年來,紅安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指示精神,切實做好紅色資源的保護、傳承和拓展工作,着力打造“兩位國家主席同一個故里、兩百個將軍同一個故鄉”“將軍故里、傳奇紅安”品牌,紅色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顯著提升。
高起點規劃。對接國家建設以鄂豫皖交界地域為中心的“大別山紅色旅遊區”總體佈局要求,圍繞“將軍故里、傳奇紅安”這個主題形象,堅持“以紅為魂、紅綠相融、城景一體、全域旅遊”的發展定位,紅安科學編制了《紅安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紅安縣紅色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5A景區創建規劃》等一系列規劃,使全縣紅色旅遊朝着科學化、規範化、品牌化的方向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打造紅安紅色旅遊中軸線,通過整合紅色旅遊資源,形成氣勢恢弘的“百里紅色旅遊長帶”。
大手筆建設。以規劃為引領,以打造全國一流、全省最重要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為抓手,紅安先後爭取項目資金近3億元,對紅色景區進行提檔升級,投入資金近2億元改善紅色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動員縣直單位以“一對一扶持”的方式,對61位開國將軍的故居進行維修。以紅色影視產業為突破口,先後投入2億元,在高橋鎮樓子石建設集影視拍攝、觀光、休閒於一體的影視基地,在縣城駟馬山建設紅安中國將軍影視城,吸引10餘部影視劇在紅安拍攝。《鐵血紅安》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首播,引起巨大反響。目前,紅安已有國家4A級紅色旅遊景區2家,3A級景區2家,並正在籌備創建全省首個5A級紅色旅遊景區。
全方位宣傳。為了進一步叫響“將軍故里、傳奇紅安”“中國第一將軍縣”紅色旅遊品牌,紅安縣堅持開展多途徑、多渠道、多角度對外宣傳。通過新聞媒體、主題活動、紅色影視作品等多種形式的宣傳推介,增加紅安紅色旅遊產品的吸引力。近幾年來,紅安被國家命名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優秀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省內外100餘家單位先後在此設立傳統教育基地。
(2017-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