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台後,安倍仍熱衷於拋頭露面為哪般?

安倍這般熱衷於拋頭露面、在中日間挑起事端的背後,不僅有政策理念差異的因素,還有其所在派閥以及他本人的政治計算。

在2020年9月辭掉首相一職後,安倍晉三並沒有徹底退出日本的政治舞台。如今,成為自民黨“安倍派”(清和政策研究會)會長的他,在各大場合出鏡的頻率絲毫不亞於岸田內閣的閣僚,甚至首相岸田文雄本人。雖然公開表示支持岸田文雄的工作,但安倍又通過各種方式“唱反調”或變相施壓岸田,甚至在涉華問題上屢屢大放厥詞。

安倍這般熱衷於拋頭露面、在中日間挑起事端的背後,不僅有政策理念差異的因素,還有其所在派閥以及他本人的政治計算。

穩坐第一大派閥?

今年10月舉行的眾議院大選讓自民黨各大派閥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

安倍所在的“細田派”雖然減少了10名議員,但是仍然穩坐黨內第一大派閥的位置。安倍就任派閥會長後,“細田派”隨之變成“安倍派”。“岸田派”(宏池會)在自民黨內則是第四大派閥,派閥中眾議員數量不及“安倍派”的一半。

下台後,安倍仍熱衷於拋頭露面為哪般?

岸田文雄正在逐漸與安倍拉開距離。圖源:thestar

安倍雖然卸任首相已經一年有餘,卻仍然希望在關鍵議題上發揮影響力。而岸田一方,如要穩定其執政地位,除了推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之外,還需要贏得自民黨內各派系的政治支持。

此岸田已非彼岸田

只是,如今的岸田已非當初的岸田。

或許是政治理念上的差異,又或者是政治博弈的邏輯使然,岸田與自民黨副總裁、第二大派閥(志公會)領袖麻生太郎,以及自民黨幹事長、第三大派閥(平成研究會)領袖茂木敏充開始頻繁接觸,這些舉動被外界解讀為制衡安倍的表現。進入12月以來,岸田內閣逐漸進入正軌,內閣支持率也水漲船高。

反倒是,安倍在擔任首相期間留下的“加計·森友學園”“賞櫻會”等案底,讓岸田在應對來自安倍的壓力上顯得更加遊刃有餘。

岸田在當選自民黨總裁以及首相之後,安倍有意向岸田輸送其親信擔任黨政要職,岸田並沒有全盤接受他的建議,這招致安倍的不滿。而即便是“安倍派”出身的松野博一最終出任內閣官方長官,但他在岸田內閣中的影響力以及在黨政高層中的協調力與菅義偉擔任內閣官房長官時期不可同日而語。

特別是在贏得眾議院選舉之後,岸田文雄“脱安倍”的進程得以加速。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便是岸田任命本派閥出身的林芳正為外務大臣。

因為選舉區可能合併,安倍晉三與林芳正或許會在未來為爭奪議員席位展開競爭。與此同時,林芳正曾任“日中友好議員聯盟”的會長,而安倍及其家族卻有着“親台”的政治基因。可以想見,安倍對此任命的不滿。

不甘寂寞一心為己

安倍自然是不願甘於寂寞的。

一方面,他安插在岸田內閣的胞弟岸信夫頻繁利用其擔任防衞大臣的職務之便在政府內部替台灣發聲。另一方面,安倍本人則利用其“前首相”的身份以及自民黨最大派閥領袖的影響力為台灣站台。最近在出席台灣一家智庫論壇時,他甚至放言“台灣出事”就是“日本出事”。在12月8日安倍與高市早苗共同出席的“保守團結之會”討論會上,兩人更是如唱雙簧一樣呼籲日本政府對北京冬奧會進行所謂“外交抵制”。

下台後,安倍仍熱衷於拋頭露面為哪般?

安倍在出席台灣一家智庫論壇時大放厥詞。圖源:japantimes

事實上,對華政策的好壞並不是安倍最關心的事項。

對華政策的背後是在何種程度上能夠撈取足夠的政治資本,安倍能否“晉三”姑且不論,從其執政經歷不難看出他是一位“不甘寂寞”的政客。所以,利用中國問題迎合日本國內的反華情緒,牽制當前岸田政府的對華政策,既可以滿足其政治野心,又消費了日本民眾的厭華心理,同時還讓他在日本輿論佔據了所謂“政治正確”的制高點。

當然也應該看到,雖然岸田和安倍在對華政策上有些許差異,但是自民黨內部警惕以及牽制中國的主張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達成共識,所以沒有必要放大安倍與岸田二人在中國問題上的矛盾,但是安倍等人利用中國問題來向岸田施壓卻是客觀事實。

中國當前要做好的是“以不變應萬變”。

出品 深海區工作室

撰稿 王廣濤(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

編輯 深海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90 字。

轉載請註明: 下台後,安倍仍熱衷於拋頭露面為哪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