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全球氣候變暖給我國帶來顯著影響

近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佈最新報告《氣候變化2021:自然科學基礎》,這是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的第一工作組報告。中國氣象局8月18日召開媒體訪談會,對這一報告的內容進行了解析。

這一報告的主要結論和意義是什麼?氣候變暖將給我國帶來哪些影響?你關心的這些問題,氣象專家一一作出了回應。一起來看看——

中國氣象局:全球氣候變暖給我國帶來顯著影響

上圖:8月12日,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突降暴雨,公安執勤民警護送羣眾安全通過積水路段。 (左學長攝/人民圖片)

1970年以來的50年是過去2000年以來最暖的50年,氣候系統的變暖仍將持續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介紹了這一報告中的4點主要結論。

第一,毋庸置疑的是人類活動已經引起了大氣、海洋和陸地的變暖。1970年以來的50年是過去2000年以來最暖的50年,1901年至2018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0.20米,上升速度比過去3000年中任何一個世紀都快,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濃度達410ppm,高於200萬年以來的任何時候。2011年至2020年全球地表温度比工業革命時期(因1850年之前的觀測有限,因此採用的是1850年至1900年的平均值)上升了1.09℃,其中約1.07℃的增温是人類活動造成的。上世紀70年代以來熱浪、強降水、乾旱和颱風等極端事件頻發且將繼續。全球變暖對整個氣候系統的影響是過去幾個世紀甚至幾千年來前所未有的。

第二,預計到本世紀中期,氣候系統的變暖仍將持續。未來20年,和工業革命時期相比,全球温升將達到或超過1.5℃。如果未來幾十年,能在全球範圍內大幅減排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氣體,温升將在本世紀內低於2℃。只有採取強有力的減排措施,在2050年前後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的情景下,温升有可能低於1.6℃、且在本世紀末降低到1.5℃以內。過去和未來温室氣體排放造成的許多氣候系統變化,特別是海洋、冰蓋和全球海平面發生的變化,在世紀到千年尺度上是不可逆的。

第三,全球許多區域出現極端事件併發的概率將增加。高温熱浪和乾旱併發,以風暴潮、海洋巨浪和潮汐洪水為主要特徵的極端海平面事件,疊加強降水造成的複合型洪澇事件加劇。到2100年,一半以上的沿海地區所遭遇的百年一遇極端海平面事件將會每年都發生,疊加極端降水,將使洪水更為頻繁。特別是不排除發生類似南極冰蓋崩塌、海洋環流突變、森林枯死等氣候系統臨界要素的“引爆”,一旦發生將對地球生存環境帶來重大災難。

第四,儘快實現淨零碳排放將可能實現温升控制目標。未來温升由歷史累積和未來排放的温室氣體共同決定,如果要將人為引起的全球變暖限制在特定水平,需要限制累積二氧化碳排放量,至少達到二氧化碳的淨零排放。在低排放情景中,實現2℃温升目標需在2070年左右實現淨零排放;而實現1.5℃温升目標,則需要在2050年左右實現淨零排放,並在之後採取強有力的負排放措施。與此同時,其他温室氣體排放也需要大幅減少,而快速持續減少甲烷等短壽命温室氣體也將有利於改善空氣質量。

“這次評估報告在架構設計上更加綜合,涵蓋氣候變化系統大尺度變化、過程機理和區域信息;內容上更加面向氣候變化風險和適應、氣候變化減緩決策服務。”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IPCC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翟盤茂説,報告有三個新特點:一是對氣候變化的程度、範圍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二是與以往評估報告相比,報告中有關區域氣候變化信息的內容更加豐富,增加了支持氣候變化風險評估和氣候變化區域適應有關的大量內容,充分加強了與其他工作組之間的銜接和一致性。三是減少了有關結論的不確定性。

中國氣象局:全球氣候變暖給我國帶來顯著影響

上圖: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積極發展風電、光伏、水電等綠色能源,減少碳排放,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鄧和平攝/人民圖片)

未來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強度趨強,同時複合型事件和併發極端事件發生的概率也將增加

未來全球升温會對我國氣候產生什麼影響,暴雨、高温、乾旱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會不會增多,我國不同區域會面臨怎樣的風險?

巢清塵説,隨着氣候變暖加劇,未來我國平均氣温將繼續升高,極端熱浪更加頻繁,強降水及其誘發的洪水增加,海平面進一步上升,沿海地區會發生更多洪水;寒潮和霜凍事件將有所減少,但不意味着不會發生;積雪和河/湖冰減少、西部冰川退縮、西部多年凍土繼續退化。未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強度趨強,同時複合型事件和併發極端事件發生的概率也將增加,特別是熱浪和乾旱併發事件,以及由以風暴潮、海洋巨浪和潮汐洪水為主要特徵的極端海平面事件和強降水疊加造成的複合型洪澇事件將更常見。

“我國高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和持續增暖的氣候會進一步相互作用,帶來更加顯著的影響。比如城市化與極端高温事件複合,將加劇城市熱浪的嚴重性,給城市用電帶來巨大挑戰。城市化還會增加城市和下游地區平均降水和強降水以及由此產生的徑流強度,帶來城市內澇。對沿海城市,極端降雨、極端河流量與更頻繁的極端海平面事件複合,將加大沿海洪水發生的可能性。”巢清塵表示。

巢清塵説,根據未來氣候變化趨勢以及不同區域的脆弱性和暴露度差異,可以看到中國東部從東北到華南是極端降雨的高危險區,這一帶又是人口和經濟的聚集區,東部發達地區將承受更高的氣候風險;中部從華北到華南,以及西北部是高温熱浪的高危險區;華北、黃土高原、青藏高原東部、西北和西南地區是乾旱的高危險地區;西南、華南、黃土高原農牧交錯帶、松嫩平原為自然生態系統承受高風險的區域;華南西南、長江中下游、西北綠洲是糧食生產承受高風險的區域。

“中國的增温速度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全球氣候變暖給中國帶來了顯著的影響,中國不同區域的影響也是不同。”中國氣象局辦公室主任、新聞發言人宋善允表示。

報告由來自全球65個國家的234位作者歷時6年完成

中國氣象局科技與氣候變化司副司長袁佳雙介紹,IPCC由世界氣象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1988年聯合建立。IPCC組織全世界數千名科學家,已完成了五次氣候變化科學評估工作。

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於2013年發佈。袁佳雙説,IPCC評估報告彙集了全球最新的氣候變化科學研究成果,反映了當前國際科學界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認識水平,是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科學認識方面權威和主流的共識性文件,在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國際氣候治理的重要科學基礎。

“《氣候變化2021:自然科學基礎》是IPCC在第六次評估週期發佈的首份工作組報告,來自全球65個國家的234位作者歷時6年,通過對1.4萬多篇文獻的綜合評估,以最新數據、詳實證據、多元方法提供了全球和主要區域氣候變化自然科學的最新研究認識,其結論將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落實《巴黎協定》目標提供重要科學基礎。”巢清塵表示。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藍藍天工作室)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42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氣象局:全球氣候變暖給我國帶來顯著影響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