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的上海,奮鬥的步伐沒有絲毫停歇。上汽集團發佈高端電動汽車品牌“智己汽車”,上實集團發起上海生物醫藥產業股權投資基金推動疫苗產業發展……上海是首批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區之一,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上海國資國企用改革創新的姿態,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和穩壓器。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沖擊。克服疫情影響,帶動上下游各類企業共渡難關,上海國資國企拿出了逆勢而上的表現:今年上半年,上海地方國有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6萬億元,利潤總額1374億元。截至今年6月末,上海地方國有企業資產總額22.4萬億元,所屬上市公司市值2.4萬億元。
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是國資國企必須完成的考題。無論在上海東翼的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還是西翼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都留下了國資國企奮力耕耘的身影。
今年10月,一家新的上海市屬國企——長三角投資(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掛牌。這家新成立的國企註冊資金50億元,將代表上海蔘與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建設,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雖然成立時間不長,長三角投資(上海)有限公司的任務表已經滿滿當當:推動西岑科創中心建設、加快環澱山湖綜合整治、參與江南水鄉客廳……
當國家戰略先鋒隊,長三角投資(上海)有限公司只是一個縮影。根據上海市國資委發佈的行動計劃,從2020年到2022年,上海國企將在長三角推進落實70個重大項目,新增投資2000億元,新增信貸投放1萬億元。
地方國企高質量發展,不能簡單走老路。既要拓寬視野,到中國乃至全球市場的大海中去搏擊風浪,又要堅持創新引領,以更強健的體質迎接更激烈的競爭合作。
在傳統的資產負債、利潤和現金流量“三張表”之外,今年下半年上海國資委發佈了一份特殊的“創新賬本”。賬本顯示,2019年上海國資系統企業科技支出576.29億元,同比增長32.98%,佔全市企業研發支出的近59%。國資系統企業中從事科技活動的人員總數達10.24萬人,形成了一支10萬人規模的“創新大軍”。
以今年首次上榜世界500強的兩家上海國企——上海建工、上海醫藥為例,前者研發了一系列前沿技術如三維激光掃描、近景測量、建築模型信息化,在城市更新這個藍海領域廣泛應用,從“包工頭”加快向“建築服務商”轉型升級。後者將創新視作“關乎企業存亡”的頭等大事,2019年研發總投入超15億元,其中費用化投入超13億元,同比增長27%,今年有多個研發基地開工建設。
激發企業創新熱情,改革是必要支撐。上汽集團新發布的高端電動汽車品牌“智己汽車”,除了各種高深莫測的技術參數,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這家初創企業的股權結構:除了引入阿里巴巴和張江高科等外部資本進行混改,核心團隊也會持有相應的股份。
面向“十四五”,上海國資國企一方面抓改革:結合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推動國企改革在2021年深化攻堅,2022年突破完善。一方面抓創新: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投入持續增長機制,“十四五”期間累計投入不低於3000億元。
“以前不敢想的、不敢做的、不能做的,只要‘四個有利於’:有利於國家和社會,有利於國資和國企,有利於股東和員工,有利於生存和發展,就大膽去做。”這是一位上海國企負責人的心聲。地方國企將為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更大力量。(何欣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