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國和平相處之道,需始於相互尊重。
中美關係不僅是雙邊關係,也關係到地區和全球的和平與發展,中美此次戰略對話因此為全世界所關注。資料圖。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文 | 孫興傑
中美高層戰略對話,正在美國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舉行,此次對話將持續兩天。當地時間3月18日22時許,第二場會議結束,第三場會議將於3月19日舉行。但當天首場會議的開場致辭中,美方就對中國內外政策無理攻擊指責,挑起爭端。這不僅不是待客之道,也不符合外交禮儀。中方對此作出嚴正回應。
此次對話,是拜登政府上台以來,中美之間首次舉行的面對面高層戰略對話,也是雙方彼此互動和交流,將兩國關係拉回正軌的機會。中國代表團帶着誠意和善意千里迢迢來到寒冷的阿拉斯加,與拜登新政府接觸、交流,希望能管控分歧、聚焦合作。但如果沒有平等、尊重作為基礎,對話就是困難的。尤其是中美作為世界大國,探索大國之間的和平相處之道,更需始於相互尊重,事實上,美國也需要改改和中國打交道的心理模式了。
中美戰略對話的核心內容,應該是閉門會議的重頭戲,美方在開場致辭時就直入“正題”,雖是老調重彈,但在世界各路媒體記者的見證下,這是極其不友好的表現。由於美方不循常理,結果致使開場環節持續了一個多小時,讓全球新聞界獲得了足夠的新聞素材。
從這次對話的“超長”開場白,我們能夠看到“相互尊重”並非唾手可得的事情。外交場上沒有刀光劍影,但不少唇槍舌戰。對於美國的無端指責、盛氣凌人,中方代表予以必要回擊,這也符合外交中的對等原則。
中美戰略對話不是美國給中國開清單,而是需要就共同關心的議題進行商討和談判。美方卻一開場就開列了要與中方進行談判的議題,但這些議題,中方已在多個場合表達了鮮明的立場和態度,涉及中國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問題,絕無妥協和讓步的空間。尤其是把美國盟友也帶到議題之中,擺出一副為自己的盟友爭取利益和尊嚴的模樣,讓開場白變成了美國的外交秀。
美方此舉意圖或許有二:一是向美國國內,尤其是向共和黨傳遞對華強硬的姿態;二是向自己的盟友傳遞“美國回來”的信息,也就是要為自己的盟友出頭,迫使中國向一些美國的盟國作出讓步。可以説,美方在開場致辭中秀出的這些的套路,必然要引起中方的反擊。
中美關係在特朗普政府時期受到了極大的擾動,經歷了嚴峻的考驗。拜登政府上台後,牛年除夕之際,中美元首通話,達成了重大共識,本輪中美戰略對話也是落實元首通話的共識。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雙方能夠坦誠、理性對話,增進彼此的瞭解,就已經算是成功了。
但是,在此次中美戰略對話舉行之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了日韓、防長奧斯汀則去了印度。這就是美方所聲稱的要從實力地位與中國打交道。換句話説,美方從一開始就沒有從相互尊重的角度來看待中美戰略對話,而是積攢所謂的“實力”,形成美國優勢,企圖居高臨下地與中國打交道。
以這樣的套路來對待中國,無疑是打錯了算盤。拜登政府以所謂的“實力地位”作為處理對外關係,尤其是對華關係的基礎,完全是一種時空錯置。因為,當今的國際關係早已經不是100年前,更不是炮艦外交的時代了。而自1979年建交以來的中美關係發展,也清楚證明了,對抗沒有好處,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才是正途。
説到底,作為兩個世界大國,中美關係不僅是雙邊關係,也關係到地區和全球的和平與發展,而實力更意味着責任,不僅要服務於本國人民和國家的利益,也要為世界提供公共產品。希望接下來,美方能認真反省和中國打交道的心理模式,改變零和博弈思維、放棄對抗,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就雙方關心的問題進行廣泛、坦誠的討論,讓中美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發展的軌道,也為中美關係的未來搭建更加牢固的框架。
□孫興傑(吉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教授)
編輯:何睿 校對: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