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財經】;
近日,日本的部分菜價出現大幅上漲,一些日本民眾的飲食習慣也因此發生轉變,此輪菜價上漲背後有哪些助推因素?
記者位於東京市內的一家食品超市,發現店內有一些消費者正在選購食材。顧客告訴記者最近明顯感覺到菜價漲了不少。一棵生菜要250日元(約合人民幣15元左右) ,比8月初翻了一倍。其他像茄子、小番茄等蔬菜的價格也明顯上漲,幾乎都達到了往年的1.5倍左右。
不僅是東京,近期日本多地的蔬菜價格都出現了大幅上漲,九州地區部分超市的黃瓜,甚至一度賣出了每根約合13元人民幣的高價,達到原來的兩倍左右 。
菜價普遍上漲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近期日本多地長時間降雨,影響蔬菜的生長。
例如記者所在超市的花菜,來自日本主產地之一的長野縣。而今年8月長野縣降水量達到近340毫米,是往年的兩倍,許多農田被淹導致蔬菜腐爛,引起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日本農林水產省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以來大範圍的強降雨已導致日本39個一級行政區受災,佔到總數的八成以上。
截至目前,農業相關損失已經達到633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7億元) 。
而在日本第五波疫情之下,許多消費者選擇減少外出在家做飯,因此菜價上漲直接影響到日本民眾的餐桌。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一些主婦選擇減少購買綠葉蔬菜,轉而選擇菇類等價格相對平穩的食材。
而據日本氣象廳預測,今年第14號颱風“燦都”本週末還將接近日本九州等地,隨之而來的強降雨天氣有可能再次給日本的蔬菜生長帶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