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文旅新地標·鹽道遺珠⑭寧廠:明清時的“中國十大鹽都” 

成渝文旅新地標·鹽道遺珠⑭寧廠:明清時的“中國十大鹽都” (下)

封面新聞記者 李貴平 文/圖

我從小生活在巫峽以北大寧河畔的巫溪縣城,記得六七歲那年的臘月,我和弟弟跟母親逆河乘船去寧廠鎮看望外公。沿岸峭壁林立,亂石穿空。木船行至最湍急的剪刀峯下時遇到麻煩,這剪刀峯是一座形似剪刀的壁立山峯,雖表皮嶙峋斑駁,落滿了時間的垢甲,刀刃卻無比鋒利。寒風驟起拍打着船篷兒,船下驚濤咆哮,像是無數魔怪呲咧着白牙要吞噬木船兒。

成渝文旅新地標·鹽道遺珠⑭寧廠:明清時的“中國十大鹽都” 

那次行船似乎特別艱難,劇烈顛簸中,連經常走水路的母親也嚇得不輕。船篷裏,母親抱緊我和弟弟一陣哆嗦,我隔着棉襖聽到她咚咚心跳的聲音。船下左前方,三名縴夫前傾身子奮力拉船,脖子上青筋直暴,腳上的草鞋嗒嗒踏踩在水中,草鞋尖不停滴水,纖繩將他們古銅色的肩背勒出一道很深的血痕。每個人鎖緊眉頭,咬緊牙關,船底因直接硌在鵝卵石上發出嗤嗤摩挲聲。這時,眼看船兒“卡”在險灘激流再也上不去了,我聽到一陣聲嘶力竭的號子聲,從前頭拉縴人的胸腔吼出來,後面幾人隨即應和。這船工號子悠悠盪盪,逆着寒風在峽谷間迴盪開去,驚飛天上的鷹隼。於是,木船像個吃到了糖果兒不再胡鬧的孩子,又蹦躂着往前走。

成渝文旅新地標·鹽道遺珠⑭寧廠:明清時的“中國十大鹽都” 

依稀記得,那船工號子響起時,一人領唱眾人唱合。領唱者聲音很大,唱合者節奏感很強。後來經母親回憶,又經當評書藝人的外公講解,我才勉強搞懂那些號子是這麼唱的——

“三尺白布四兩麻,手趴石頭腳蹬沙。一步一拐一把汗,恨不得早點就回家……”

(領)上坡打赤腳呀,(合)拉縴無奈何。

(領)這是為麼子呀,(合)為了好生活呀。

待風平浪靜,看到岸上站着個花衣裳姑娘,橈夫子也不忘來幾句開心的——

(領)小河漲水大河清,(合)打漁船兒向上拼;

(領)打不到魚兒不收網,(合)纏不上妹兒不收心。

我在來來往往的三峽航行中注意到,船工號子,多是根據江河水勢和明灘暗礁,編創出不同的節奏和音調,比如,船行下水或平水時唱“橈號子”“二流搖櫓號子”等,這類號子音調悠揚,適合扳橈的慢動作;闖灘時唱“懶大橈號子”“起復橈號子”,這類號子音調雄壯激烈,以適應闖灘需要;上水拉縴時唱“幺二三號子”“抓抓號子”,這類號子旋律性強,為的是緩解緊張情緒,統一腳步。船工大多不識字,主要是從川劇裏琢磨出這些民間小曲兒的。

成渝文旅新地標·鹽道遺珠⑭寧廠:明清時的“中國十大鹽都” 

這段時間,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啓動的“成渝文旅新地標”大型評選活動,如這幾天的炎熱氣候一樣“熱氣騰騰”,引起越來越多成渝地區人民的參與興趣,其中有不少遊客説,重慶的寧廠古鎮古樸原始,民俗娛樂元素十分豐富,它是一個富有競爭力的好地方(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99 字。

轉載請註明: 成渝文旅新地標·鹽道遺珠⑭寧廠:明清時的“中國十大鹽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