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白朝暉第一次相識是在今年臘月二十八蒲河大集上,熱鬧喧囂的人流中,白朝暉賣力地推銷着色澤鮮豔的大蘋果。“先嚐一口,看好不好吃再買。”白朝暉像兜售自己家農產品的農民,樸實的語言、親和的舉動讓購買者挪不動步,非買幾斤不可。細打聽才知道,白朝暉不是趕集的農户,身為沈北新區財落街道財落一社區第一書記的他是帶着農民來趕“第一書記大集”,幫農民推銷年貨的。
“接地氣兒”是51歲的白朝暉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憑着這樣的“氣質”,2019年5月,從沈北新區農業農村局下派到財落一社區任第一書記的白朝暉很快就融入了社區這個大家庭。“組織給咱派到哪,就到哪乾點實事。”白朝暉篤定,第一書記就是要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動作用,讓村民們的生活過得再好一點。
發揮新時代的黨建作用,是調動提升社區班子成員的抓手。他和社區兩委班子成員到大辛二參觀學習模範長廊、孔子學堂,認識到自身的差距。回來後,他與街道、社區一起共同籌措資金30多萬元對原有的社區進行裝修改造,完善了會議室,建起了村史館,黨員羣眾有了學習的新陣地。
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是村官義不容辭的責任。思考之下,白朝暉感到能人帶動致富是最好、也是最快的致富途徑。經過摸底調查,白朝暉發現財落一社區的能人還真不少,白朝暉找到致富不忘家鄉的王東昇和王東輝兩兄弟攀談。在白朝暉的啓發和調動下,王東輝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每年春節對村裏老人進行走訪並送去慰問金,同時安排村裏就業20人。在疫情防控期間,他主動捐款1000元作為社區防控資金,為社區防控加油鼓勁。
白朝暉發揮自己“人頭熟絡”的優勢,主動聯合其他社區的第一書記找項目,今年引進的200畝大地種植辣椒就是他聯合找來的訂單項目,粗算一下每畝收入1500元,不僅承包户收益可觀,這個項目還能帶動四五十人的勞務用工,讓很多年齡大、不能出門打工的老年人當上了“鐘點工”。
白朝暉更不忘“麻煩”自己的“老東家”,他主動到區農業農村局請農業專家定期開展技術下鄉活動,推廣新技術,示範和帶動更多的農民在發展生產中成長為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實用性人才,引導各類人才向鄉村集聚,投身鄉村振興的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