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6月15日電題:鄱陽湖畔,珍珠女的“傳説”
新華社記者孫楠、姚子云
暴雨過後,湖面歸於平靜,一行行吊蚌的浮瓶漂在水面。邱雪英走在湖堤上,查看近期剛接種的三角蚌情況。
“暴雨之後湖水水質容易出現問題,會影響蚌和珍珠的生長。”作為一名珍珠女,邱雪英心裏時刻記掛着這些蚌。她所在的江西省萬年縣,像她一樣的珍珠女有3000餘名。
珍珠女,特指種蚌的女性,因手巧心細,更適合進行取片、切片、穿珠、貼片等接種工作。身為萬年縣珍珠女協會會長的邱雪英説:“就像醫生做手術,要全神貫注、小心翼翼。”
早晨6時開始種蚌,根據品種不同,珍珠女一天最多可以接種1000餘個蚌。多年來長時間手握開蚌器,邱雪英右手虎口處長出了老繭。
位於鄱陽湖畔的萬年縣,域內湖塘眾多,養蚌育珠有着天然優勢。20世紀90年代,萬年珍珠業蓬勃發展,當地珍珠女經常被邀請到全國各地種蚌。面對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1993年邱雪英開始免費為當地婦女進行種蚌技術培訓。
10餘年過去,萬年縣的珍珠女由當年不到100名增長至現在3000餘名,種蚌地點也從中國拓展至海外,“去年我們去了泰國,2019年底還有越南的珍珠從業者聯繫我,想學習養蚌育珠技術。”邱雪英説。
在當地,珍珠女不僅是一個龐大的羣體,更是萬年縣淡水珍珠產業興衰、產品升級的見證者。
萬年縣梓埠鎮東崗村的夏清華家裏祖輩三代都是珍珠女,對珍珠有着特殊的情感,她説:“當年家家户户都養蚌育珠,雖然1998年洪水導致‘蚌瘟’,萬年的珍珠業蕭條,但我覺得自己有責任把萬年珍珠再次振興。”
在珍珠行業堅守了29年的夏清華逐漸把珍珠做成了集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產業鏈。夏清華更加註重珍珠的深加工和個性化設計。
“上一輩的產品是做好了放在架上賣,但我更喜歡為別人進行個性化修復和設計,用珍珠表達感情。”在夏清華的公司,現代化廠房裏裝備了先進的生產設備,形成了珍珠優化處理、項鍊首飾加工、精深加工等多條生產線。
夏清華還吸納周邊的貧困户在公司就業。邱雪英成立珍珠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讓貧困户參與進來,同時通過培訓使多名貧困户掌握種蚌技術,一個月收入最高可達7500元。
如今,萬年珍珠正在重煥生機。2019年,萬年縣珍珠養殖企業在縣內外實際珍珠養殖面積3.78萬畝,珍珠產業年總產值近20億元,從業人員近萬人,正在成為帶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