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上門入户 人口普查員的暖心故事
山東大學志願者助力街道人口普查。
吳紅(右)入户做好人口普查工作。(李冬陽 攝)
志願者入户做普查工作。(張素芬 馬璐璐 攝)
閆紅(右)在進行人口普查登記工作。
濼文路社區網格員正在進行人口普查。(李冬陽 攝)
“你好,我是人口普查員,現在在進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我今天上門就是普查一下你家的人口信息……”這是人口普查員近段時間不斷重複的話語。2020年11月1日零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進入正式上門登記階段。人口普查員近段時間每天走街串巷,上門入户,溝通詢問,詳細登記各類信息。普查員工作繁瑣辛苦,其中也有很多暖心的故事,就讓我們跟着他們去看看——
甸南社區吳紅從“五人普”到“七人普”“老兵”為國再出徵
她經驗老到,是連續參加三次全國人口普查的“老兵”;她是普查員的“主心骨”,幫助大家化解難題。她,就是歷下區甸柳新村街道甸南社區副主任吳紅。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來臨之際,她又一次領銜出征。
2000年,我國進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吳紅被選為人口普查指導員。“五人普”時,需要人工標繪建築物,她在小巷蹲守數日。“當時‘五人普’還是人工繪圖,調查範圍內的住宅小區建築物變化全部要用人工標繪。”吳紅告訴筆者,數據採集方式也以紙質普查表為主。
吳紅還記得,“五人普”首次採用光電錄入,但由於技術限制,常常出現掃描數據出錯的情況。“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為了更改錯誤,我在居民樓下蹲守了好幾天。”
“六人普”時全面普及光電錄入。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光電錄入已全面普及,電腦繪圖也取代了耗時費力的人工繪圖。在這次人口普查工作中,吳紅體會到了科技進步帶來的好處,新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七人普’通過移動終端錄入,新增公民身份證號碼。”吳紅介紹,今年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普查手段和採集內容都有新變化。今年的“七人普”開始後,吳紅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既當教員,又當指導員;既要明確自己的普查區域及任務,又要普查期間的上傳下達,組織協調;既要科學制訂工作計劃,合理安排工作進度,又要按照時間節點帶領普查員高質量完成人口普查各階段任務。對一些特殊情況,她特別“上心”,尤其在入户摸底時,認真進行排查。
在搞好自己責任區域普查的同時,吳紅還積極幫助普查員採取設點、掃樓結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她的帶動下,採取上門登記或自主申報的方式進行數據採集。
在普查員的培訓課上,吳紅説:“我雖然即將退休,但只要國家需要,我還願意為國再出徵!”話音未落,學習室內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本報記者 李冬陽 通訊員 李陽)
康成花園社區王厚增
一家三口齊上陣 一個月完成八十八户普查
早上8點多,王厚增便走出家門進行普查登記。今年62歲的王厚增,是天橋區寶華街道康成花園社區的居民,同時也是一名人口普查員。紅色的馬甲和工作證,便是他的“裝備”。“老師,您好。我是街道的人口普查員,請開下門。”這樣的話,他每天不知道要説多少遍。
王厚增所負責的單元,一共22層,有88户居民。為了儘快完成人口普查的信息採集工作,他從早上8點多忙到晚上10點多。每人採集10多項信息,平均15分鐘採集完一户信息。看似繁忙,一天其實最多也就能完成10多户居民的信息採集工作。“這裏住的大部分都是鐵路職工,平時三班倒,有的還要跑長途,三四天都不回家。”他説,有時候他們下了夜班,白天在家睡覺休息,敲門可能聽不到,就算聽到了,也很不耐煩。“沒辦法,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敲門。”
作為一名有着25年黨齡的老黨員,王厚增對公益事業充滿熱情。不僅如此,他的愛人也奮戰在人口普查的“前線”,甚至連兒子也會幫着他們進行人口普查工作,可謂全家上陣。一家三口都是黨員,茶餘飯後,他們經常交流人口普查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大部分居民都很支持我們的工作。遇到不理解的,我們就耐心解釋,最後也都完成了信息採集”。如今,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王厚增順利完成了全部88户的人口普查信息採集工作。像王厚增這樣的人口普查員,在康成花園社區有37名。他們日夜奔波,負責着3000多住户共1.1萬多人的人口普查工作。“大國點名,沒你不行。”眾多人口普查員在社區一線忙碌着……(本報記者 張素芬 通訊員 韋雙雙)
山大路街道
大學生志願者 青春閃耀“七人普”
最近每到週末,歷城區山大路街道辦事處山大社區的黨羣活動室、閲覽室、婦兒之家……每一處都能看到眾多身穿紅色馬甲的志願者來回奔忙,認真記錄每一項數據,他們就是來自山東大學團委“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的青年志願者。
“人口普查工作開始以後,我們社區面臨工作量大、時間緊、人員不足的實際困難,志願者的到來,可幫了我們社區的大忙。”山大路街道山大社區黨總支書記毛愛紅一見到記者,就不停地誇讚,“山大的學生一大早就來到我們社區,一直忙到晚上,有的同學甚至吃飯的時候都放不下手裏的工作,我們真的非常感動。”
每到週末,山東大學團委就會組織60餘名大學生志願者來到社區,幫助社區採集人口信息,有條不紊地核實數據並進行登記。作為兼職普查員,志願者分工合作,發揮年輕化優勢,明確工作任務,全力以赴確保數據的真實、準確,有力協助了社區的人口普查工作順利進行。迄今為止,已經幫助社區摸底登記户數5000餘户,登記人口1.7萬餘人。在志願者的大力支援下,山大路街道人口普查工作穩步有序向前邁進。
長期以來,山大路街道在全面和山東大學各黨羣組織、各學院搞好互聯互動、共駐共建的同時,街道及各個社區也向山大學子提供了眾多社會實踐崗位和志願服務崗位,為大學生廣泛接觸社會、增長見識、鍛鍊才幹、服務社會提供了多種途徑。在志願服務中,大學生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志願者精神,贏得了社區居民的廣泛好評——交通安全宣傳有他們的身影、維護社區衞生環境有他們的身影、為社區老人授課解惑有他們的身影……一句句暖心的話語在社區響起,一件件鮮紅的志願者馬甲在社區各個角落攢動,一個個充滿青春與朝氣的身影在社區不停忙碌,這已經成為山大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創建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本報記者 張敏 通訊員 趙亮)
濟北街道“七人普”業務負責人閆紅
一天一百多個電話 手機始終在充電
“如果建築物與人員信息不符,請立即刪除重新輸入。人口普查必須做到人員信息與建築物百分之百匹配,來不得半點兒馬虎。”在濟陽區濟北街道人口普查辦公室見到閆紅時,她正在電話指導普查員處理建築物信息輸錯的問題。一頭齊耳短髮,短促的話語、堅決的語氣,很明顯這是一個作風乾練、工作認真的人。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開展以來,一直從事數據統計的閆紅被任命為業務負責人,承擔着上傳下達、政策解釋、數據統計及業務指導等任務,幾乎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到9點多,甚至11點以後。
自從10月11日入户摸底以來,閆紅的手機從早到晚幾乎沒有停歇,每天平均接100多個電話。為防止手機沒電,她就將手機一直插着充電器充電。由於每天接電話太多,她的耳膜震得難受,甚至出現耳鳴,後來乾脆把手機設成免提模式。
由於經常加班加點,閆紅只能早上給兩個孩子做做早飯、梳梳辮子,中午和晚上一忙起來一點兒也顧不上,照顧孩子的任務都落在了愛人和家中老人的身上。
10月17日早上,她在家中忽然暈倒,愛人趕忙把她送到醫院。經過檢查,她的血糖、血壓都低,導致稍微一活動就頭暈。上午10點,因為部分數據需要彙總上報,閆紅在醫院輸完液,感覺頭暈症狀有所緩解,就直接回到了單位。
一進辦公室,兩個同事幾乎異口同聲地問:“姐,你不是住院了嗎?”“沒啥大礙,就是血糖低,輸上葡萄糖就好了。”她輕描淡寫地回答。同事們都清楚,今年年初以來,閆紅就一直負責疫情防控的數據統計工作,經常加班加點,幾乎沒有完整休過一個週末。
她用一副柔弱的肩膀挑起“大國點名”的重擔,用滿腔工作熱情書寫着對黨的忠誠,用默默無聞的行動詮釋着共產黨員的本色。
(本報記者 張羣 通訊員 武慶富)
趵突泉街道温情“七人普” 讓人心頭暖
從10月11日開始一直到現在,歷下區趵突泉街道濼文路社區的普查員週末無休全員加班。在這種緊張時刻,居民的配合和理解會大大減輕人口普查工作的壓力,其中的温情時刻讓人心頭一暖。
“我通過電視新聞,還有咱們社區的宣傳,早就聽説開始人口普查了,就盼着咱們社區的人來家裏登記呢。”不等普查員將來意説清楚,93歲的趙雲才便熱情地將他們迎進門。趙雲才和老伴一起生活,老兩口在跟普查員交談的過程中積極配合,思路清晰、表述也很清楚,不一會兒登記工作便順利結束。
登記完相關信息後,普查員仔細詢問兩位老人的身體狀況,最後還叮囑老人:“這幾天天氣涼了,要注意保暖,有什麼困難和我們説,我們一定竭盡所能幫您。”因為老人身邊沒有子女照顧,社區工作人員會經常來看望老人,幫忙拿報紙、扔垃圾。而這份關懷是相互的,在創城期間,老人將自己熬的綠豆湯、煮的鹹菜給居委會送去。知道工作人員有腰傷、腿傷,老人還貼心地給他們帶去膏藥。“我們關係太好了,就和自己家裏人一樣。”濼文路社區黨委書記景晶在談到老人時,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歷下區趵突泉街道濼文路社區有2700多户居民,共7000多人的信息需要挨家挨户確認,不能有一絲錯誤。人口普查的信息涉及很多細節,比如居民的主要生活來源、廚房使用情況,甚至涉及房租的多少,普查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藉着此次人口普查的機會,濼文路社區網格員走訪慰問轄區老人並及時更新相關信息,一方面為社區開展老年人多元化、精準化、個性化服務奠定信息基礎,提高社區愛老、敬老服務水平;另一方面也為老人送去關懷,讓老人們從心底感到暖意。默契的配合讓普查工作順利完成的同時,也平添了很多温柔的底色。
原標題:人口普查上門入户 人口普查員的暖心故事
值班主任:高原
【來源:舜網-濟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