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一澱清水”!《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條例》4月1日起施行

《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條例》將於4月1日起施行。作為涉及雄安新區的首部地方法規,《條例》從規劃管控、污染治理、防洪排澇等多方面對白洋淀及其流域生態保護明規立矩,其中“三線一單”制度、嚴格水污染法律責任等條款,更是引發廣泛關注。

護“一澱清水”!《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條例》4月1日起施行

白洋淀景區 新華社資料圖

“一望湖天接杳茫,蒹葭楊柳鬱蒼蒼。”白洋淀是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濕地系統,素有“華北明珠”的美譽,在區域生態平衡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上世紀60年代起,受氣候乾旱、上游斷流等因素影響,白洋淀幹澱現象頻發。隨着工業建設提速、開發強度大增,流域污染加劇,“華北之腎”一度有功能衰竭之虞。“城與澱應該相互輝映、相得益彰。”痛定思痛,生態決不能成為新區未來發展的牽絆,擦亮“藍綠交織”的生態底色勢在必行。

污染並非一日之寒,水土重生尤待非常之功。三年前,白洋淀生態修復作為主要任務寫入《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治理隨即開篇,從流域控源截污到農村污水集中處理,再到嚴格工業排污,治污、補水、清淤等一套組合拳下來,水清了,多年不見的魚回來了,村民生活也變美了,“華北明珠”重綻光彩。同時必須看到的是,水是流動的,治污絕非一段一域之事。過去幾年,在禁入產業、排污標準等方面,由於缺乏明確統一的標準,上下游、左右岸、澱內外治理步調不一,導致改善效果和治污效率都打了折扣。比如,有相關人員吐槽,“下游把‘污染大户’清退了,上游還是污染淤積,結果一補水又‘倒灌’了”。

生態環境出問題,法治共治來破題。着眼現實痛點,即將實施的《條例》明確提出,白洋淀流域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統一執法等措施,織密法網共護“一澱清水”,在執法中“一把尺子量到底”,無疑能握指成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為雄安新區綠色發展奠定了堅實法治基礎。最新數據顯示,白洋淀湖心區斷面水質由Ⅴ類提升至Ⅳ類,水質為10年最好水平。這也意味着,相較於“治污”,接下來的工作應側重“防污”,通過立法劃定白洋淀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和資源利用上線以及生態環境准入清單,正當其時。對於生態修復這一系統工程,也需要京津冀三地在排查處置跨區域、流域的環境污染源中發揮協同之力。

冬去春來,萬物復甦。微風掠過,白洋淀上泛起了層層漣漪,美不勝收。據規劃,至2022年,白洋淀環境綜合治理將取得顯著進展,生態系統質量初步恢復。期待法規落地生效,三地攜手共進,“荷塘葦海”的盛景早日重現。

來源:北京日報 | 作者範榮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04 字。

轉載請註明: 護“一澱清水”!《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條例》4月1日起施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