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爰過的孩子,未來可期。
幾乎每位爸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自己的孩子一直以來都很聽話、很依賴自己的,但是不知道從哪一天起,他好像忽然就變了,開始學會跟爸媽對着幹。
你會發現,你叫他往東,他偏往西,就像阿凡提的小毛驢,然後你叫他刷牙,他偏不刷,你讓他先做作業再玩,他偏要先玩再做作業。那麼在這個時候,很多爸媽就會感覺特別崩潰,你説要揍他吧?又不行,因為怕下重手了對孩子心理有什麼不好的影響,加上好像很多心理學家都説應該要温柔對待孩子,那怎麼辦呢?不管怎麼説,我們需要知道孩子叛逆的背後到底在發生些什麼,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那麼一般來説,孩子有兩個時期是可能會跟父母對着幹的:一個是四 五歲的時候,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一個是青春期,典型的反叛時期。
如果一個四五歲的小孩跟你對着幹,那麼他更多的是為了證明自己,他想跟你説:我長大了,我懂得什麼是羞恥了,我現在需要一種自尊的感覺;或者我有一些難過,因為我無法解決一些問題。
那麼當一個青少年跟你反叛的時候,他主要就是在爭奪一種自主的權力,或者想獲得別人的關注。
如果一個孩子能夠比較好地度過第一個反叛期的話,他的青春期一般不會太叛逆,相反的,如果説他從小就是非常壓抑,特別乖巧聽話,那麼等他到了青舂期的時候,他就很容易會爆發。
要是他自己有一些好朋友的話還好,因為他能夠在社會關係裏釋放一部分的情緒;但如果他的人際關係並不是那麼好,或者比較挫敗 ,那麼他在家裏就會變成一個火藥桶,對誰都不理不睬,或者處於完全對抗的狀態,這就是爭奪自主的權力和獲得關注的表現。
他跟你對着幹,其實是要你看到,我不是一個應聲蟲,也不是一個軟綿綿可以隨便被你把控的人,我有我自己的感受和自尊,我也有自己的意願和想法。
因此如果父母一直沒有看到孩子真實的模樣,而是希望孩子成為他們期望的樣子的話,孩子一定會去挑起一個戰爭,就是看看到底誰能夠把控誰,誰可以左右誰。
有時候我們説,一個從小一直被別人恥笑的,或者欺負得很壓抑的孩子,長大後千萬不能擁有權力,因為 一旦擁有的話,他會把這個權力運用得無所其極。
就有點像小時候一 直窮怕了的孩子,一旦有了錢,他消費起來是很瘋狂的。
那麼在孩子叛逆的過程中間,如果始終沒有得到父母的認同,或者父 母對他不理不睬的話,他就會開始故意破壞彼此之間的關係。
比如即使他是爰父母的,他也會極力否認,或者他明知道這件事情按照父母説的去做會有一個好的結果,他就偏不做。
在這種故意破壞的狀態下面,孩子為反對而反對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了。在這個時候,如果父母依然不肯定孩子,還是想去掌控他或者塑造他,那麼孩子就會開始自我放逐。
比如直接拒絕溝通,拒絕表達自己,拒絕所有的成長;在行為上面,他會拒絕父母要求他做的所有事情。如果你期望我成為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那我就去成為相反的那個人。
你會發現有些父母本身是一個非常自律、對自己非常嚴格的人,但是他的孩子卻特別的任性放縱,這就是典型的自我放逐的表現。
因此總的來説,孩子反叛本來是他成長路上認識自我的一個必經過程,但如果在這中間,父母不願意看到孩子真實的模樣,而是按照自己的期望要求孩子的話,這種反叛就會成為一個問題,甚至成為阻礙孩子成長的一個創傷。
面對孩子叛逆,爸媽如何正確應對?
那麼如果孩子出現一些叛逆的表現或者行為,作為爸媽我們可以怎麼應對呢?
首先,其實孩子叛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們要允許孩子有表達自己的權利。
有些爸媽看到孩子開始叛逆,覺得:”天吶我的孩子是不是有問題?“其實不是,這是正常的,或者説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這説明孩子正在學會獨立,懂得維護自己的邊界,和表達自己的感受。
那麼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是否可以允許他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呢?可能孩子有天會向你提出質疑,説我憑什麼要每天刷牙,我能不能不刷?那麼這個時候有些父母可能就直接告訴他説,你必須刷牙, 因為刷牙有哪些好處,然後刷牙是一個衞生的習慣,如果你不刷就會很髒。
但其實,我們可以讓孩子去試一試,刷了牙和不刷牙的感覺, 或者問一下他,你今天不想刷牙,是不是有什麼事情?你可以跟爸爸媽媽説一説。
當我們能夠給予孩子一個表達的機會的時候,他就不需要用反叛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或者用一種誇張的方式來獲得表達的機會了。
第二方面,當孩子跟我們對着幹的時候,我們可以給他一個檢驗現實的機會。
有些孩子可能會跟你爭論説,我偏不聽你的,你要我做完作業才能玩,我能不能玩了以後再做作業?在這個拉鋸的過程中,其實我們可以給他一個檢驗的機會,我們可以告訴他:”如果你想玩了以後再做作業也行,你看看這跟做完作業再玩有什麼區別??”,我們讓他檢驗一下。
有些孩子可能玩了很長時間,結果到了做作業的時候他發現來不及了,就會特別焦慮,這個時候我們跟他説,如果你做完作業以後再玩,也許就不會那麼着急了。
我們之所以給他一個檢驗的機會,不是為了説服自己他是錯的我們是對的,而是讓孩子自己去體會,什麼樣的做法更適合自己,這會比我們跟他説一千遍更有用。
第三方面,當孩子出現反叛行為的時候,我們做他的支持者,而不是評判者。
作為爸媽,你選擇做孩子的支持者還是評判者,決定了你跟孩子之間的關係是合作的,還是對立的。當孩子叛逆的時候,有一些父母的反應是,你這樣跟我對着幹我很受傷,我含辛茹苦的怎麼養了你這樣一個孩子。
這是父母在批判孩子,同時也在向孩子傳遞焦慮感,讓他聽話。實際上,往往當我們去評判孩子的時候,彼此之間的關係就對立了,叛逆就會發生,而且會更多地發生。
而當你選擇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的時候,叛逆和對着幹的情形就會慢慢減少,因為孩子獲得了尊重,他才能夠跟你合作。
第四方面,孩子叛逆,是他希望瞭解自己的表現,在這個過程中間,我們可以幫助他一起去更好地認識自己。
你可以問問自己的孩子説,有時候爸爸媽媽講的東西可能你不同意,那麼你的想法是怎麼樣的呢?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同時在這個過程裏邊,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把一些感受具像化,讓孩子能夠更具像地描述,比如他可能會跟你説,在我玩玩具的時候,我希望你不要催我,我能夠自己去解決這些問題;或者當我不刷牙的時候,也許是我那天真的不想刷牙,能不能讓我有這樣一個機會?
我一直説,不叛逆的孩子沒有未來。因為其實當孩子跟你對着幹的時候,他是為了保護自己,同時在表達自己,這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表現。
你會發現,很多在學校裏邊特別頑皮的孩子,他們長大卻獲得了非一般的成就,就是這個原因。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到了初中都沒什麼跟你頂過嘴,作為父母那個時候不應該是得意,而是有一些擔心,孩子怎麼了?一個總是一聲不吭、聽話懂事的孩子,反而才是父母更需要去擔心的。
最後總結一下:
首先,孩子的反叛期一般來説有兩個,第一個是在四五歲左右,第二個是青春期。孩子叛逆,主要是想跟父母證明自己長大了,希望得到自主權和父母的尊重。
第二,孩子反叛,是他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階段,是正常的現象。在這個時候,我們要允許孩子表達他的想法和感受,並且給他一個檢驗現實的機會。
第三,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做孩子的支持者,而不是評判者,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幫助孩子瞭解自己認識自己,這能使他更好地走向獨立,實現自己的人生。
- The End -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