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自治“三會制度”——聽證會、協調會、評議會在五里橋街道埋根成長已久,該制度已經成為社區美麗家園建設工作中的“左膀右臂”。有了制度的保障,社區治理更有章法,自治工作更有底氣,居民們參與社區生活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在黨建引領和“三會制度”的帶領下,五里橋的環境美化更亮眼,百姓們的精神生活也更充實。
美麗家園建設離不開“三會”發力
“三會”制度在美麗家園建設和居民區環境美化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小覷,龍華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張丞俊向記者分享了在黨建引領下,老舊小區重獲新生的的故事。
春江小區是一個有着近40年曆史的“高齡小區”,由於年久失修,小區內許多公共設施承載社區公共活動的能力大幅降低,比如非機動車車庫老舊、葡萄架鋼筋裸露、休閒步道坑窪不平、健身器材老化失修等問題,無法滿足小區居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去除沉痾頑疾,改變勢在必行。但春江小區如何改?改到什麼程度?這些問題由誰説了算呢?龍華居民區黨總支充分利用“三會”制度,將協商民主貫穿於美麗家園建設的始終。
前期,通過居委幹部爬樓串巷發放議題徵詢表、召集社區各方代表參會展開議題徵詢工作,梳理、歸納、確定“美麗家園”建設的公共議題,並對符合聽證內容的議題形成議案,由“聽證會”進一步處理解決。“聽證會”後通過“公示制”擴大了聽證結果的知曉度,實現了意見全覆蓋,居民對“美麗家園”建設項目達成了廣泛共識,項目正式啓動。
在美麗家園建設過程中,龍華居民區創新協調會開展方式,以聯動協調取代傳統協調,引進共建單位資源,召開多元化聯動協調會,依託業委會、物業、社區民警、社會組織、社區單位等多元主體力量,理順各方關係,促進了項目的有序推進。對於部分子項目建設完成後的管理維護問題,龍華居民區通過將協調事項寫入責任清單的方式,明確各方責任和義務,督促各方將責任落實到具體行動中。
美麗家園項目建設完成後,居民區黨總支召開現場評議會,組織黨員代表、居民骨幹、業委會成員代表進行考核評議。評議會現場掌聲鼓動,居民骨幹對項目讚不絕口,評議會最終以表揚會的形式收場。如今,春江小區美麗家園建設已成為居民茶餘飯後話家常的焦點。
美化環境更美化精神生活氛圍
而在紫荊居民區,“三會”制度不僅幫助改變小區“硬”環境,更改善了社區“軟”氛圍。
紫荊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徐志祜介紹到,紫荊新苑始建於1999年,屬原盧灣首批商品房小區;2019年初,隨着周邊社區美麗家園建設如火如荼的展開,紫荊新苑居民對小區配套設施老舊、物業服務滯後、環境問題突出等問題提出集中訴求。為回應居民訴求,汲取民智開展社區工作,居民區黨總支召集社區各方代表參與組團式服務普遍走訪收集社情民意,共收集意見建議約60個,成型議題中包含環境美化的有樓道美化、變廢為寶、小區屋檐整修等多個議題。
針對“樓道美化”議題,居民區黨總支將對這一議題呼聲強烈的居民凝聚起來組建了一支樓組自治團隊,並通過召開聽證會簽訂了文明樓組公約。針對“變廢為寶”議題,議題徵詢期間,居民提出希望將廢舊物品再利用做成藝術雕塑,點綴黃土裸露的綠化帶,美化社區環境。這一提議獲得了社區居民的廣泛贊同,激活了“變廢為寶”公益項目。於是,紫荊居民區黨總支召開了“變廢為寶”公益項目聽證會,圍繞設計師帶來的9幅設計作品展開討論,最終確定了4幅大家都想要完成的作品及安置方位。
隨後,紫荊居民區黨總支將小區內的兒童青少年納入“變廢為寶”公益項目中,通過組織“垃圾分類,你我同行”六一兒童節主題活動,在引導兒童青少年從小樹立垃圾分類意識的同時,引發他們思索如何將廢棄物轉化為可用之物。這一思索在一系列“變廢為寶”的實踐活動中得到了回應。居委會通過發動社區居民捐贈,在清理樓道堆物過程中發現的方式收集可利用廢舊物品,在專業設計師指導下,充分發揮小朋友的想象力,對可利用廢舊物品進行藝術改造。改造好後,將作品點綴於裸露的黃土之上,既美化了小區環境,也使“變廢為寶”的理念深入人心。
而針對小區“屋檐整修”議題,紫荊居民區在黨建引領下依託“三會”制度有序推進居民區“三駕馬車”積極配合,廣泛聽取業主意見、充分調研協商、反覆論證修改,順利實施工程,於2020年7月完成紫荊新苑小區19幢樓棟(56個樓號)的所有屋檐修繕。
11月24日,《五里橋街道“三會”制度創新實踐案例集課題》案例分享研討會在街道拉開帷幕,在此次分享會上,街道針對有關“美麗家園建設”“商居和諧共處”“物業管理”“加裝電梯”“拆違矛盾調處”“鄰里自治”六個具有代表性的工作得到進一步探討,分享其運用“三會”制度破解難題的實踐經驗,通過互動交流提升學習效果,也為課題撰寫提供充足的資料。
來源 /嚴佳婧
編輯 / 孫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