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歐再起摩擦,既對抗又合作或成常態

□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亞研究所 韓奕琛

俄歐雙方都有拒不讓步的理由。俄方認為,歐盟有意將納瓦利內事件政治化,對俄步步緊逼,實為對俄國內事務的粗暴干涉。從歐盟看,俄歐雙方在安全、價值觀方面的分歧難以彌合,俄使用神經毒劑“毒殺”納瓦利內並將其監禁嚴重違反國際法,觸碰歐盟底線。長期看,俄歐關係既對抗又合作或成常態。

2021年伊始,俄歐關係再起波瀾。先是,俄反對派人士納瓦利內結束在德國治療後返俄被捕。連日來,俄羅斯與歐盟數次交鋒,口水戰不斷,甚至互相驅逐外交官。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專程訪俄也未能為這場衝突畫上休止符。其返回歐盟後立即表示,歐盟必須制定方案讓俄承擔後果,不排除追加制裁。俄外長拉夫羅夫則放出“狠話”:如果歐盟對俄實施新制裁,並威脅到某些敏感經濟領域的發展,那麼不排除與歐盟“斷絕關係”。至此,俄歐爭端有愈演愈烈之勢。

俄歐雙方都有拒不讓步的理由。俄方認為,歐盟有意將納瓦利內事件政治化,對俄步步緊逼,實為對俄國內事務的粗暴干涉。納瓦利內被捕後,歐盟多次威脅對俄實施新制裁;納瓦利內庭審當日,西方十餘國駐俄外交官組團在莫斯科法院聽審,公然聯合向俄施壓;博雷利雖傳遞了改善關係的信號,但主要目的仍為要求俄政府放人;而俄方驅逐外交官也是因為當事人出現在聲援納瓦利內的非法遊行現場。在俄看來,納瓦利內中毒撲朔迷離,而美歐圍繞此事對俄聲討威脅更是赤裸裸的反俄“信息戰”。從歐盟看,俄歐雙方在安全、價值觀方面的分歧難以彌合,俄使用神經毒劑“毒殺”納瓦利內並將其監禁嚴重違反國際法,觸碰歐盟底線。長期看,俄歐關係既對抗又合作或成常態。

中毒事件的真相已不得而知,也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再次遭遇挫折的俄歐關係如何發展。筆者認為,未來俄歐關係的發展主要受到以下幾個因素制約。

首先,歐盟內部分歧依舊。烏克蘭危機之後,對俄政策使歐盟內部立場差異進一步凸顯。德國、法國、意大利等老歐洲國家與俄合作歷史悠久,雙方利益深度捆綁,各國經濟同樣受到制裁與反制裁的衝擊,不願雙邊關係繼續惡化。而波羅的海三國及波蘭、捷克等新歐洲國家則揹負沉重的歷史包袱,對俄充滿疑慮和恐懼,主觀上不願與俄深度合作,希望強化對俄製裁,並強烈反對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納瓦利內離奇中毒使德、法等老歐洲國家態度有所變化,歐盟展現出團結姿態,以俄“涉嫌參與謀殺”納瓦利內為由,制裁俄6名官員和一家研究機構。儘管如此,德、法依然堅持不將北溪-2與此事掛鈎,認為該項目是實現能源獨立的重要步驟。可以預見,歐盟內部圍繞俄羅斯和北溪-2的爭議仍將持續。

其次,俄歐經濟紐帶鬆動。一方面,疫情暴發之後,歐洲能源需求鋭減,從俄天然氣進口大幅下降。與此同時,歐盟加快落實綠色新政,將進一步加速能源轉型,在低碳甚至脱碳的前提下實現經濟復甦。因此,即使北溪-2能夠順利建成,並克服重重障礙運營通氣,其輸氣量也未必能夠達到預期。另一方面,歐盟碳税政策將嚴重衝擊俄出口前景。歐盟2021年開始逐步引入碳邊境調節機制,向不徵收碳排放費用的出口國實行跨境碳管制。而俄尚無碳排放交易機制,又因工藝水平不高是碳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大國。俄能源和化工行業必將受到歐盟新政的巨大沖擊,出口商每年需要支付的費用或達數十億歐元。部分行業可能永久失去歐盟市場份額。

最後,美國因素髮生變化。特朗普時期,美國大幅調整對歐盟和北約政策,甚至不惜損害盟友利益,導致美歐裂痕不斷擴大,堅定了歐洲追求戰略自主的決心。在此背景下,俄歐關係出現回暖跡象。然而,美國政府更迭或使局面發生逆轉。一方面,拜登更加重視聯盟的力量,將回歸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的傳統,着力修復和鞏固跨大西洋聯盟。歐盟對此積極回應,呼籲美歐簽署新的跨大西洋公約,為“珍貴的歐美聯盟注入新活力”。美歐關係改善將顯著影響歐盟對俄政策。另一方面,民主黨政府歷來堅持民主、人權,意識形態色彩更加濃厚,對俄政策將趨於強硬,或放大俄與西方在價值觀方面的分歧。美國幾名參議員已經向國會提交了針對納瓦利內被捕制裁俄羅斯的法律草案,要求俄對“惡意活動”負責。俄專家認為,美歐聯合就納瓦利內事件對俄施壓,標誌着美國與歐洲的再次統一。

作者:韓奕琛

來源:大眾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24 字。

轉載請註明: 俄歐再起摩擦,既對抗又合作或成常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