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一名叫雅什·摩爾的印度退役軍官在推特上貼出了據稱是中印邊境西線楚舒勒地區的一張照片。照片是從印控區一側拍攝的,體現瞭解放軍和印度在當地對峙的場景。
【解放軍坦克與印軍坦克、戰車在楚舒勒一帶對峙】
圖中可以看到雙方各自搭起了帳篷,部署了一些坦克裝甲車輛。其中印度方面有兩輛BMP-2步兵戰車部署在近景位置,有三輛主戰坦克部署在帳篷前面。中方有十多輛裝甲車輛部署在帳篷周圍,形成了數量優勢。
從圖中很難看清雙方對陣的坦克型號。但是根據大概率推測,解放軍出動的是15式輕型坦克,印度方面出動的是T-72主戰坦克。解放軍一側還能看到一頂帳篷,説明這是一個新出現的對峙點,解放軍還沒有來得及修建固定設施。
我們曾經多次討論15式坦克是不是能對抗印度方面的T-72和T-90主戰坦克,結論是很清晰的,如果爆發實際戰鬥,15式可以憑藉自己的高機動能力和信息化優勢,輕鬆壓制對手。印度在西線邊境經營多年,對坦克裝甲車輛的使用有諸多實踐。但解放軍卻能夠在具體地點迅速形成坦克數量優勢,裝備技術水平的高下立見。
然而在並未爆發實戰的情況下,坦克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是威懾,要讓對方直觀認識到“你看,我方有強大武力”,所以必須把坦克擺在距離對方很近、能看清楚的位置上。對於15式來説,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利的。15式在近距離上很難發揮優勢,作為一種機動性好、火力強、防護差的型號,甚至可能要吃虧。
【部署在中印邊境的印軍T72】
如果把99式乃至96A坦克運上邊境,自然不需要擔心印度的T-72先開火。俄羅斯的坦克彈藥發展水平本身就停滯了20多年,賣給印度的出口型水平更差,很難打穿99或者96A的正面。然而,這需要一定的週期,就用15式能不能解決問題呢?
【有時候也可以用土牆+沙包來構築坦克掩體】
既然是防護不足,我們就專注於防護能力的解決好了。其實從坦克發展至今,如何在戰場上創造條件提供坦克防護能力,一直是有成熟模式可以用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修建坦克掩體,在地形允許的位置上挖掘出一個坡道,坦克開進去之後只露出炮塔上部,包括觀瞄設備和火炮,同時還要允許火炮有一定的俯仰角和左右射界。這樣,對方一來很難瞄準,而來也很難打中。從坦克兩項比賽當中,我們已經看到了俄系坦克火控系統和坦克炮的拙劣表現。T-72想要在15式藏身掩體的情況下首發命中,幾乎是不可能的。
當然,修建坦克掩體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在高寒山地,即使有步兵的幫助,三人制車組要想為15式挖一個標準掩體,也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這時候,如果有工程車輛的支援或者自帶推土鏟,情況就會改善很多。為了減重,15式很少攜帶推土鏟。不過圖中可以看到後方的軍用道路,那一定是用工程機械修建出來的,為15式挖掘掩體,想來也不是做不到的事情。
【在矮牆後機動的梅卡瓦坦克】
如果工程機械數量充足,甚至可以把中國人的祖傳絕技用到雪域高原上,那就是修長城。高原上雖然很難有條件修建鋼筋混凝土的防線,修一道不算太高的土牆,允許15式在牆後機動射擊,是可以做到的。根據印度方面自己發佈的數據,能夠送上高海拔的T-72數量很少,大概只有幾十輛的規模,能集中在一個對峙點上的數量就只有個位數。只要印度方面敢於“打第一槍”,以15式的火力反應速度和自動裝彈機性能,可以在幾分鐘內解決戰鬥。
我們能想到的問題,一線的專業人士肯定不會想不到。所以這張照片所展示的場景,很可能是對峙剛剛開始時的抓拍。如果印度方面打算在這個地點長期對峙下去,懸疑的事情並不在於解放軍打算如何加強防禦部署,而是印度坦克會不會就此趴窩,再也開不下去。考慮到當地的海拔高度早就超過了T-72的使用高限,而且到了5月份冰雪消融,對峙地區的地形會立刻從凍土變成一片泥濘。到時候,擁有大功率發動機的15式照樣可以奔走如飛。T-72還走得成走不成,就是個大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