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株潭一體化的推進促進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圖為長沙市橘子洲景區一景。 本報記者 何學俏/攝
本報記者 潘雲鋒 覃偉立
長沙、株洲、湘潭三市位於湖南省中東部,沿湘江呈“品”字形分佈,市中心兩兩相距不足50公里,結構緊湊。1997年湖南省啓動實施長株潭一體化發展戰略。歷經多年努力,三市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環境保護一體化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區域競爭力、經濟實力顯著增強,“融”出發展新境界。
11月11日,本報赴湖南採訪組走進長株潭“兩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展館,湖南省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服務中心改革部副部長唐遠自豪地説:“長株潭以全省1/7的國土面積、22%的人口,創造了40%以上的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
長株潭一體化對於我區正在加快推進的北欽防一體化有重要借鑑意義。
交通共建
合力打造半小時交通圈
11月11日下午,在湘潭市機關上班的左先生下班後,從湘潭板塘城鐵站坐長株潭城際鐵路回長沙家裏,半小時後到達長沙樹木嶺站,在站內換乘地鐵4號線,20多分鐘達到望月湖站,出地鐵站就是小孩就讀的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和家裏居住的小區。晚上他陪孩子吃飯,瞭解孩子學習情況。第二天早上6時多,左先生坐城鐵準時回到湘潭上班。
這樣的往返,是左先生生活的一部分。“能夠在兩個城市之間工作與生活,照顧正在讀高三的小孩,得益於長株潭城際鐵路建設。”左先生説。
在推進長株潭一體化中,湖南把交通一體化作為重中之重。從芙蓉大道、洞株路、潭州大道快速化改造項目和長株潭城際鐵路、長株潭軌道交通西環線項目入手,強力推進三市交通相融,打造半小時交通圈。
長株潭城際鐵路2017年12月26日開通,現在每天運行156次,今年底可實現“小編組、高密度、公交化”開行。長株潭軌道交通西環線工程2019年9月底開工,目前全部車站均已開展基礎工程施工。芙蓉大道、洞株路、潭州大道快速化改造項目今年10月23日正式通車,通行時間由原來1小時左右減少至半小時以內,長株潭全面融入半小時交通圈。
(下轉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省級層面推動重點骨幹工程,長株潭三市也謀劃了交通互通“自選動作”:沿湘江兩岸、湘潭與株洲、株洲與長沙,正在規劃建設4條公路,推動三市4線聯通。三市內,與主要幹線聯通的“交通微循環”系統也在加速提升、完善。
目前,三市已經形成涵蓋高鐵、城鐵、高速、城際快速道、公交、航道的“域外大聯通、域內微循環”立體交通網絡。
我區推進北欽防一體化異曲同工,目前正在加快建設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北欽防三市因海形成了一個弧形,前不久開工建設龍門、大風江跨海大橋,彎道取直,兩座大橋建成後將實現三市主城區1小時通達。同時,欽州至欽州東動車聯絡線正在全速推進,項目建成後將結束防城港到北海沒有動車的歷史,實現北欽防城際動車公交化。
產業協同
攜手做大做強“家業”
“長株潭一體化本質上是經濟一體化,不是行政一體化。推進長株潭一體化,重點是推進經濟一體化。”湖南省委主要領導強調。
總部位於長沙的三一集團在株洲布點智慧鋼鐵城;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航空產業在株洲形成了研發、製造、應用產業鏈;藍思科技在湘潭投資30億元,建設高端消費電子防護屏新生產基地,長株潭企業你來我往相互布點創業的現象越來越多。
為進一步促進長株潭產業協同發展,9月27日,長株潭城市羣一體化發展第二屆聯席會重點工作推進會議發佈首批產業協同“四清單”,包括開放共享創新平台清單、重大關鍵共性技術聯合攻關清單、工業品相互採購清單、新產品示範運營清單。“三市圍繞20個工業新興及優勢產業鏈徵集‘四清單’,所徵集到的‘四清單’覆蓋長株潭三市各縣市區且涉及各個產業鏈條。”長沙市發改委主任夏文斌説。
“四清單”發佈後,三市加強政府引導,從工業品相互採購入手,對列入清單的產品加大采購力度;對示範運營新產品,消除門檻,支持優先示範應用。此外,還將制定相關政策,支持創新平台共享和關鍵共性技術聯合攻關。
三市還聯合爭取了多個高“含金量”的國家級發展平台,如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長株潭通關一體化試點、“寬帶中國”長株潭示範城市羣等。協同發展讓長株潭創新動能日趨強勁,資本、技術及人才等高端發展要素加速向長株潭聚集,全省60%以上的創業平台、7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85%以上的科研成果匯聚長株潭。
產業協同有力增強了長株潭產業競爭力,促進了經濟發展。長株潭聚集9個國家級園區、19個省級園區,形成3個萬億級產業、11個千億級產業和20條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長株潭成為湖南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當前,我區在推進北欽防一體化中,要求三市突出特色,明確重點產業,協同發展,合力建設臨港優勢產業帶。北海欽州防城三港已整合資源合併為“廣西北部灣港”。
環境共治
夯實一體化綠色發展基礎
11月14日,湖南勞動人事職業技術學院攝影愛好者張老師又來到洋湖拍白鷺。白鷺對環境很挑剔,既要水質好、空氣好,也要食物豐富,被稱為大氣和水質狀況的“晴雨表”。
湘江北去,串起長沙株洲湘潭三座城,這與廣西北海欽州防城港三市共享一片海有共同點。長株潭治污經驗,對北欽防也頗具啓發。
作為湖南的母親河,湘江生態環境質量曾走過一段持續下降的過程。洋湖因為地勢低窪,成為湘江的泄洪垸,加上生活污水直排湘江,環境惡劣,當地居民叫苦不迭。株洲清水塘一度成為全國“四大工業污染區”之一,重金屬污染嚴重,湘江東岸的湘潭竹埠港工業區,多次引發湘江重金屬污染事件。
在推進一體化過程中,長株潭三市環境共治,攜手對湘江進行治理。
其中,長沙連續實施湘江保護和治理3個“三年行動計劃”,成效良好。株洲舉全市之力推動清水塘老工業區整體搬遷改造,關停搬遷包括中國企業500強株洲冶煉廠在內的261家企業,截斷污染源頭。湘潭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摘掉竹埠港的“污紗帽”,28家化工企業全部搬遷退出。
根據今年4月湖南省生態環境廳發佈的數據,2019年,湘江流域水質總體為優,幹、支流157個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的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達98.7%,較2012年提高10.6個百分點。如今,洋湖建成了濕地公園,鳥類超過130種,成為城市“綠腎”;清水塘已整體退出重金屬污染重點防控區,“五顏六色”的清水塘迴歸本清,重現一灣“清水塘”;竹埠港芳草碧綠,宛如一幅秀美的田園風景畫。
隨着一體化工作的加速推進,長株潭三市已實現水污染聯防聯治、大氣污染聯防聯控。三市共鋪排12個水污染聯防聯治重點項目,並實現了水質監測數據共享、突發狀況聯動處理、交叉督促檢查。此外,三市統一區域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統一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共享環境空氣監測數據及監測信息,建立了長株潭地區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體系、環境空氣質量預警預報系統等。
環境共治,讓長株潭一體化綠色發展基礎不斷夯實。
來源:廣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