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裏裝着羣眾,一心為了羣眾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1962年,在河南省蘭考縣饑荒嚴重的時期,焦裕祿同志被委以重任,派往前去任縣委第二書記。上任後不久,他在多次深入基層做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出了治理風沙、水澇和鹽鹼三害的方案。焦裕祿不顧肝臟脹痛,幾乎每日都堅持去治理工作的第一線,很得人民愛戴。在蘭考遭遇特大水災時,焦裕祿的肝病雖到晚期,卻仍堅持去抗災的第一線。

“心中裝着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他心裏裝着羣眾,一心為了羣眾。即便自身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仍然堅持風裏來、雨裏去, 為羣眾解決困難,為羣眾滿足需求。真正把老百姓當作親人,把羣眾的冷暖放在心上,竭盡全力解決老百姓遇到的生產生活難題。焦裕祿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焦裕祿精神永遠是我們的精神食糧。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句話,非常形象地道出了黨員幹部們作為人民公僕的基本內涵。在新時代,我們學習焦裕祿身上的犧牲奉獻精神,就是要立足本職崗位,切實為人民辦實事、解難題、送温暖。堅持忠誠黨的事業,像焦裕祿那樣心中時刻裝着黨的事業,工作不講價錢,主動接受組織挑選、安排和領導。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幹部們,更要肩負起傳承和發揚焦裕祿精神的責任和使命,緊扣時代主題,以實際行動大力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在實際的工作和學習中努力踐行焦裕祿精神,不斷為焦裕祿精神注入新內涵,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動力,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創造新業績。(曾琳迦)

心裏裝着羣眾,一心為了羣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13 字。

轉載請註明: 心裏裝着羣眾,一心為了羣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