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持續發酵。作為衝突的始作俑者,美國一邊火上澆油,一邊拉幫結夥,試圖攢起一個更大的“反俄”俱樂部。除了拉攏歐洲盟友,美國還想把一些亞洲國家一併拖入“反俄”陣線,而且放話威脅“不參與對俄製裁將承擔嚴重後果”。
拉“小圈子”、造“假想敵”、搞“非黑即白”的陣營對抗——美國這套慣用伎倆,國際社會很是熟悉,亞洲人民也不陌生。近年來,從拉攏亞太盟友夥伴入夥“五眼聯盟”“美日印澳四邊機制”“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等形形色色“小圈子”,到借人權、經貿、抗疫等諸多議題炒作意識形態對抗,從極力渲染“大國競爭”和“中國威脅論”,到頻頻在東海、南海、台海地區亮拳頭秀肌肉……美國在亞太大搞封閉排他“小圈子”,成為地區和平穩定的最大亂源。
美國加緊推行的“印太戰略”,更是堪稱“亞洲小北約”。美國白宮今年2月發佈《美國印太戰略》文件,宣稱將聚焦從南亞到太平洋諸島的印太地區所有角落,強調聯盟關係、軍事威懾以及加強在東南亞地區的存在,毫不掩飾聲稱要形成“綜合遏制力”“塑造圍繞中國的戰略環境”。這進一步暴露出,美國的“印太戰略”就是在搞赤裸裸的陣營對抗。美國以集團政治圍堵遏制“戰略對手”,從而維護自身霸權的套路,已經引起亞洲國家高度警覺。
陣營對抗從來都是導致悲劇結果,亞洲國家對此有着切身體會。殷鑑不遠,冷戰時期,亞洲長期陷於兩大陣營對抗之中,地緣局勢持續緊張,甚至爆發局部熱戰。冷戰結束後,美國仍緊緊攥着搞陣營對抗這一“趁手”的霸權工具,多個地區深受其害。在中東,美國長期推行“價值觀外交”,組建軍事聯盟,刻意製造地區矛盾,分化中東國家,造成地區安全局勢惡化,創傷和動盪持續至今。在歐洲,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事集團不斷東擴,不斷蠶食和擠壓俄羅斯安全戰略空間,最終引爆俄烏衝突。對於亞洲,美國的黑手近年一伸再伸,不斷導演新的對抗戲碼,把地區局勢攪得不安寧。
絕大多數亞洲國家不願看到陣營對抗在亞洲地區重演。原計劃3月底舉行的美國—東盟領導人峯會“無限期推遲”,被普遍認為是東盟國家不願在俄烏衝突中為美“站隊”的重要信號。印度等國,以及以色列、卡塔爾、沙特等西亞國家也不願追隨美國對俄實施制裁。越來越多的亞洲國家認識到,冷戰思維、陣營對抗違背時代潮流,因而拒絕選邊站隊、分裂世界的做法。
當前,亞洲地區面臨疫情反彈、經濟復甦和供應鏈恢復脆弱等多重挑戰。亞洲國家需要的是和平的建設者、發展的貢獻者、秩序的維護者,而非攪局者、破壞者和麻煩製造者。美國大搞陣營對抗的政治操弄,與地區國家和平發展的共同願景背道而馳,註定慘淡收場。(李嘉寶 作者為本報評論員)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4月07日 第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