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江蘇省海安市在S28曲塘出口處,設立疫情防控服務點。疫情防控人員正在進行核酸採樣碼、信息登記工作。圖/IC photo
疫情重塑了人們的生活,對貨車司機——“卡友”從業羣體來説,因疫情而變的還有賴以生存的工作狀態。
近期,全國多地疫情出現反覆,防控壓力陡然提升,各地防控措施也愈發趨嚴:有的地方要求中途經過高風險區的駕乘人員“1天1次核酸檢測”;也有地方要求司機“不得離開駕駛室,無接觸裝卸貨”;更有個別地方,為外地車輛貼上了封條……
這羣職業狀態為“一直在路上”的“卡友”,面對不同地方的防疫政策,正遭遇着“人在囧途”的困擾。部分“卡友”因行程碼星號被迫滯留在高速、困在車裏,司機本人連同運載的物資,都面臨不同程度的困境。
在疫情防控關鍵階段,人可以暫緩流動,生產生活物資卻片刻不能停留。人們的一日三餐、經濟運行,都離不開貨車司機的車輪滾滾。為“卡友”紓困,打通一路堵點卡點,就是保供保鏈保民生。
也因此,國務院、交通運輸部連日部署,要求各地切實做好貨運物流保通保暢有關工作。其中提出,不得隨意限制貨運車輛和司乘人員通行,不得以車籍地、户籍地作為限制通行條件,不得簡單以貨車司乘人員、船員通信行程卡綠色帶星號為由限制車輛船舶的通行、停靠。
這些具體而明確的要求,直面當下道路貨運行業痛點,是紓解貨車司機困難的切實舉措。這要求,各地需依據上級決策因地制宜制定科學、合理、人性化的防疫舉措,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保通保暢工作,以確保“保供動脈”暢通無阻。
疫情持續兩年多,道路貨運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行業,重要性愈發凸顯,尤其每逢戰“疫”吃緊,更直接關乎民生應急物資保障和供應鏈穩定。一旦途中遭遇梗阻,其影響必然涉及方方面面,深刻影響民眾正常生產生活。
而奔波在物流一線的貨車司機羣體,直接承擔着生產生活物資保障的重任。疫情之下,他們是為生活奔波的奮鬥者,也是市場保供的“逆行者”,其運送的生產生活物資,發揮着支撐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而由於行業的特殊屬性,又決定了貨車司機流動區域廣、途經地多,不可避免地成為疫情防控的重點“關注對象”。精準防控是我國一直以來的防疫政策,採取嚴格防禦措施避免病毒傳播無可厚非,但各地應當堅決杜絕“一刀切”的防疫手段,尤其是對貨車司機而言,更應有靈活調整與機動應變。
交通運輸部已明確表示,對於“一刀切”勸返、違規設置防疫檢查點、擅自阻斷公路運輸通道等情況,要通過嚴肅通報、約談等形式,督促立即整改;對保通保暢工作不力、嚴重影響貨運物流暢通、造成物資供應短缺中斷、引發社會負面輿情的,要依法依規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這為各地保物流通暢提供了基本的方針要求。為此,各地除了儘快建立落實統一格式、全國互認、辦理便捷的通行證制度之外,還有賴於在防疫治理末端 ,能夠兼顧科學、合理與人性化關懷,讓貨車司機感受到防疫政策暖意。
必須認識到,如果貨車司機連基本生活都不能得到保證,那麼物流保通保暢的基礎必將不復存在。因此,各地區、各部門有責任也有義務,着力為貨車司機羣體紓困解難。國務院此次印發的通知也提到,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為貨車司機、船員提供免費核酸檢測服務。切實做好因疫情滯留的貨車司乘人員、船員的餐飲、如廁等基本生活服務。
疫情防控是一項系統工程,堅持全國一盤棋,統籌兼顧、協調聯動,做好運輸服務保障工作,“卡友”們才能“義無反顧”,各地才能“手裏有糧,心中不慌”。在抗疫的大局之下,各地全力以赴為保供保鏈打開綠色通道,這事關千家萬户冷暖,更關乎千行百業的生計。
撰稿/新京報評論員 徐秋穎
編輯/馬小龍
校對/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