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快和加強本國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提升競爭力,很多國家都通過免税或者補貼的形式來實現這個目標,包括中國、美國和歐盟等。但美國對於電動汽車的補貼政策卻引發了爭議,因為這種政策被質疑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有悖於自由貿易。
近日,美國參議員批准了一項關於氣候和能源的法案,美國政府將向電動汽車行業補貼4300億美元,承諾為購買電動汽車的消費者提供大幅的折扣或免税。其中,購買電動汽車新車的消費者最高補貼可達7500美元,電動汽車二手車最高可達4000美元。
此外補貼計劃對於車型和價格也有規定,首先是電動汽車的售價不得超過55000美元,如果是購買電動MPV或者電動皮卡,則車價不得超過80000美元。這些條件看起來都還正常,與各汽車製造大國的做法比較一致。但美國政府卻在其中設定了一個頗具爭議的條件,那就是獲得補貼的車輛必須在美國製造。
此外,該規定還特別針對了中國,從 2023年起,擁有中國零部件的電動汽車在美國市場將不再有資格獲得任何補貼。這其中包含了任何中國產部件,包括電池。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為全球眾多汽車製造商供應電池。
這個頗具爭議的政策受到美國當地投資者的歡迎,包括特斯拉、Rivian和福特等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的股票都出現了上漲。然而,這樣赤裸裸的貿易保護政策不僅遭到中國的質疑,也引發了歐盟的擔憂。
上週,歐盟領導人對美國提出的免税政策“深表關切”,稱其歧視外國產品,還可能違反世界貿易組織制定的規則。美國希望優先考慮美國製造的產品,主要是為了阻止那些開始將目光投向美國市場的新興中國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有消息稱德國柏林的特斯拉工廠已經開始採用比亞迪生產的電池,該電池將搭載於在此生產的Model Y上,不過這些車型目前主要供應歐洲市場,暫時不受影響。而大眾汽車就不那麼幸運了,為了能夠獲得補貼,他們已經着手在美國本土生產ID.4。
許多歐洲汽車製造商加入了歐盟的投訴,因為許多針對美國市場的電動汽車車型將無法獲得相應的補助,因為它們不是在美國本土生產的。無法獲得免税和補貼將削弱這些車型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市場銷量必然受限。對於中國的電動汽車製造商來説,反對和投訴可能是唯一能夠反制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