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母慈子孝的親子關係,其實是“假性互惠”,孩子也會“假乖”
最近有個朋友跟我抱怨説,自家孩子好像越來越""聽話""了,但是她卻開心不起來。她覺得自家孩子太過乖巧了,什麼事情都是""聽媽媽媽的""""我聽您的,您説怎麼做?"",完全沒有一點自己的主見。
小一些的時候看着這麼乖巧的孩子還覺得挺懂事,但是漸漸大了一些之後,朋友就擔心自家孩子是不是心裏出什麼問題了,日夜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通過一番瞭解,我才漸漸明白,朋友口中孩子的乖巧是假裝的,表面上的母慈子孝也是也不過是""假性互惠""。那麼,到底什麼是""假性互惠""呢?
一、 什麼是假性互惠的親子關係
假性互惠的親子關係,即是父母與孩子雙方都以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為對方付出,但不幸的是,實際上這種付出並不是對方真正需要,從而對方不僅領受不到,反而可能心生怨怒。近來大火的電視劇《隱秘的角落》中也可以窺見這種感情模式的身影。
心理學上的互惠關係定律裏有這麼一句話,""給予就會被給予,剝奪就會被剝奪。信任就會被信任,懷疑就會被懷疑。愛就會被愛,恨就會被恨。""互惠關係原本是一種共生的關係,是有利於利益雙方的一種生存模式,但是當這樣的模式變成了""假性的互惠"",那麼就會變得不利於利益雙方的發展。
""假性互惠""的親子關係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缺乏坦誠和真誠的相處模式,父母滿心歡喜地給孩子安排了自認為完美的人生規劃,但是卻忽略了什麼是孩子真正喜歡和需要的東西。孩子為了不辜負父母親,為了能夠不讓家人失望,只能壓抑自己內心所想,順從父母已經規劃好了的人生道路,從而日漸迷失自我。
""假性互惠""的親子關係和相處模式,對父母和孩子雙方來説都會有極大的壓力,不加以改變的話,可能會落得一個兩敗俱傷的下場。
二、 假性互惠親子關係的影響
1、假性互惠的親子關係會讓孩子內心壓抑
假性互惠的關係使得孩子不敢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會讓孩子內心壓抑,造成假乖的現象。由於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不真誠,孩子認為自己只要聽從家長的話,家長就會高興。於是孩子藏起本來的自己,變得懂得看父母眼色行事,投其所好,失去自我。
可能一開始,有的父母還會覺得這樣的孩子機靈,人小鬼大的,惹人疼愛。但是長期以往,父母對孩子的情感就會被麻痹,更加難以觸碰孩子內心所想。
孩子的感情難以發泄,只能壓抑在心裏,最後父母給予的愛在心裏悄悄發生了變質。孩子對自己家人的愛,不再是毫無防備的信任,不再是在母親懷裏肆無忌憚地撒嬌,而是變得乖巧得""冷漠""。
2、假性互惠的親子關係導致親情疏離
假性互惠使得家庭雙方都不敢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容易導致家庭關係疏離。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正如心理學上的互惠關係定律所説,""給予的就會被給予,剝奪的就會被剝奪。""
家長在互惠關係中給予的愛,並不是發自內心的愛,而僅僅是一種自我感動的愛。許多家長假性互惠關係中甚至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會覺得""我都已經把我認為最珍貴的東西都給你了,你怎麼能不愛我?""所以,孩子回饋給家長的愛,也不是真誠的愛,而是包裹着不滿、迷茫的乖巧的愛。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大部分家庭中孩子與家長的關係都不是絕對平等的,家長可能會有意無意地用自己的方式去要求孩子去完成自己設定下來的目標,孩子在這樣的不平等中選擇了一份""假裝的愛""去偽裝自己的孝順,乖巧,從而構建出一個""母慈子孝""的家庭環境。但是,這一份母慈子孝僅僅是表面的慈和孝,是極度脆弱的,是家庭關係疏離的印證。
3、假性互惠導致孩子自我缺失
假性互惠容易導致孩子為了迎合父母的期望和要求,變得自我缺失。孩子為了使家長高興,變得事事以家長的的主觀意志為轉移,變得越來越壓抑自己的本性。長期以往,可能會導致孩子變得過分依賴依賴父母,或者產生嚴重的叛逆心理。
孩子長期對自己父母的要求唯命是從,導致孩子缺乏判斷能力和決斷能力,在孩子面對人生的重大決定的時候沒有能力,也沒有膽量做決定。
孩子總是要長大的,家長對孩子的愛是學會放手,捨得放手。如果有一天孩子長大了,到了該放手的時候了,你也下定決心了,但是遠遠望去發現自己的孩子面對社會時毫無招架之力,走得搖搖晃晃,那麼不讓人放心,我們是不是會後悔不曾加強他們面對風雨的能力呢?
假性互惠的親子模式,容易導致的孩子變得只會迎合家長,導致自己的人格缺失,形成膽小懦弱自卑的性格,不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
三、 如何破除親子間""假性互惠""的關係
1、親子雙方相處要真誠
破除親子雙方的""假性互惠""關係最重要的就是要先做到雙方的相處要真誠多一些,套路少一些。真誠是人與人相處,交心的前提條件。
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對孩子真誠一些,該批評的時候就批評,該表揚的時候就真誠地表揚,不要彆彆扭扭地拐着彎批評,也不要過度誇張地表揚讓孩子感到壓力。
家長還可以多和孩子分享自己的生活,可以選擇自己覺得適合的話題和孩子""商量""對策。給予的人將會被給予,家長給予孩子信任與真誠,孩子也一定會回饋家長以真誠的。
只要親子雙方用真誠打破了""假性互惠""的關係屏障,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挽回雙方的和諧。
2、親子雙方要合理溝通
面對""假性互惠""的關係,親子之間要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溝通。如果親子雙方都同意的話,兩方可以大大方方的坐下來,好好敞開心扉地談一談。
溝通的方式,決定了溝通的質量。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一定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多的壓力,要給孩子説話的機會,給孩子發表自己看法的機會。
同時,家長在孩子表達情感的時候,不妨多加思考,把孩子的話聽在心裏,把改變做出來讓孩子看到。讓孩子只相信自己是真心的,是值得信任的,從而再次構建起親子雙方較為友好密切的關係。
3、家長要給孩子一定的決定空間
愛是人的精神所投射的正能量,是人類文學史上永不褪色的主題,其基礎是尊重。即家長對孩子的愛,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在""為孩子好""時要先考慮孩子的意願,詢問孩子是否願意接受自己的好意。
當然這份詢問的好意也是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的,家長要儘量選擇比較温和,讓孩子有選擇的餘地的問法。而不能像這樣問""你喜歡鋼琴補習班嗎?媽媽最喜歡會彈鋼琴的孩子了,看起來可真帥氣。你怎麼看呢,帥寶?""這樣的問題就不算是商量,而算得上是一個委婉的通知了。給孩子一定的決定權,不單單是言語上要做到,行為舉止上也一定要做到。
總而言之,""假性互惠""的親子關係,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母慈子孝"",但是卻會導致感情雙方感到疲倦,對孩子成長和家庭幸福發展都極為不利。打破""假性互惠""的親子關係,讓孩子與父母之間多一點真誠,也多一點甜蜜與幸福吧!
我是小D媽媽,也是5歲寶寶的母親,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