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劉淑儀:香港社會應對“國家”“黨對國家重要性”話題堂堂正正進行討論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白雲怡 陳青青】香港特區政府行政會議成員、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2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在“愛國者治港”原則下,香港社會對“國家”“國與黨的關係”等議題應該進行“堂堂正正的討論”。她表示,由於歷史與現實原因,香港社會長期迴避討論這些話題,更因一些人士的刻意誤導,致使不少市民存在對國家認知淡薄和“恐共”心態,這一趨勢亟需得到糾正。

據新華社報道,中央有關部門2月28日至3月1日在深圳召開座談會,廣泛聽取香港社會各界代表人士對完善“愛國者治港”有關制度的意見。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與中央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出席了座談會。這是繼2月22日舉行的“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落實‘愛國者治港’根本原則”專題研討會後,一週內中央針對“愛國者治港”召開的第二場會議。

針對“愛國者治港”日前在港內引發的熱議,葉劉淑儀表示,香港社會對國家這一概念的認知亟需加強,整個社會需要對此有更多討論。“我記得十多年前我在美國讀書時,認識了一名香港學生,他問了我一個問題:什麼是國家?老實説,很多香港年輕人對這個問題都沒有好好思考過。因為在1997年前殖民地時代,英國也不是我們的國家,我們只是一個城市,國家也是個避而不談的議題。”

她表示,香港在過去十多年中不斷貶損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研究,因而社會對國家的觀念更加淡薄。國家應當包括國土、人民、政府、執政黨、歷史文化和國家在世界上所處的地位,這些未來都應當在香港有更多討論。

她同時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夏寶龍近日在講話中列出的“愛國者”的條件雖然都未提到“愛黨”,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成果有目共睹,香港人也應當對中國這一重要的執政力量持一定敬意。過去,一些泛民議員長期在立法會故意抹黑共產黨,做出過很多不實的負面描述、形容,還夾帶許多不尊重自己國家、民族的內容,這些都是極不恰當的。

她表示,由於過去香港長年受西方價值觀影響,尤其受二戰後所謂“自由世界”陣營對“共產陣營”的宣傳影響,兼之包括第一代資本家在內的許多港人在1949年全國解放前後來到香港,所以香港人素來對共產黨存在一些恐懼心理,諸如“共產黨會不會也來香港搞分家,分我們的財產等”等誤讀。而近年來一些激進的泛民派議員則利用這種心理,在立法會談中央則必談“中共”,其目的正是為進一步挑動香港人對共產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的恐懼。在這種氣氛下,香港社會和教科書也長年避免討論有關黨與國的關係等話題。

“我認為香港未來不應再回避‘共產黨對中國的重要性’、“共產黨在中國執政成果”等話題,而應當對這些話題堂堂正正、坦坦蕩蕩地進行討論”,她對《環球時報》記者這樣表示,香港社會長期以來對中國共產黨的恐懼心理是毫無必要的,也是需要打消的。

中央兩次針對“愛國者治港”召開會議在港內引發很多討論,也湧現出一些諸如“中央收緊‘愛國者治港’標準”“香港言論自由受打擊”的論調。對此,葉劉淑儀認為,夏寶龍的論述和當年鄧小平的説法沒有太大區別,也是中央一貫立場,也都展現出“一國兩制”的包容性。只不過夏寶龍講話的大部分針對的是特區治港班底,包括特首、主要官員、行政會議和立法會成員、選舉委員會成員和法官等。而在此以外,香港人基於過去歷史和現實環境在西方求學,接受西方教育,有外國護照,社會非常國際化,這些都是中央包容的,只要不觸碰國家底線、不觸碰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就可以。

她同樣不認為對“愛國者治港”原則的重申會“收窄香港言論自由的空間”。她直言,香港法律保障言論自由,法律亦不可控制人的思想。但倘若言論和思想變成行動,更出現了目的性、組織性和計劃性,則應另當別論。而言論自由亦有邊界,比如英國也有很多禁止挑起仇恨言論的法律,但香港現在還沒有。

而對於夏寶龍所説的擔負特區重要管治責任的“堅定愛國者”,葉劉淑儀則表示,一個人是不是“堅定愛國者”,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觀察,也需要經過考驗,尤其在香港面臨的重重挑戰下,立場搖擺不定的人,不能被視為“堅定愛國者”。

她表示,尤其當中美博弈進入嚴峻階段、香港面對複雜環境的大背景下,特區高層官員更不僅需要有堅定的立場,還需要“有更大的勇氣去公開表達立場”。她解釋稱,這絕非是要去挑動爭鬥、隨便攻擊他人,而是在遇到內外部勢力的無理攻擊時,特區的領導者和治理者應當更有勇氣、更大膽地將道理講出來,而並非採取迴避的態度,這也是對“堅定愛國者”的應有要求。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00 字。

轉載請註明: 葉劉淑儀:香港社會應對“國家”“黨對國家重要性”話題堂堂正正進行討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