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走出“特朗普陷阱”,拜登抗疫才會突破

由 公西成化 發佈於 綜合

  拜登政府只有真正控制住疫情大流行,才能兑現對選民的承諾。

  拜登政府會採取什麼樣的對華政策備受關注,已被拜登提名為國家安全顧問的沙利文在新發表的一個專訪中簡短地提到中國,引起了注意。他是在説到控制新冠疫情時做出相關表示的,他説,“確保這種情況(新冠疫情大流行)不會再次發生的方法是向中國發出一個非常明確的信息,即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不會接受我們沒有一個有效的公共衞生監測系統的情況。”

  傑克·沙利文 資料圖

  我們注意到,拜登獲勝後,他和團隊的主要成員迄今都沒有系統、明確地談過對華政策。沙利文的這段話也比較含糊,淺嘗輒止。看來拜登團隊意識到如何同中國打交道是美國的重大問題,他們面臨繼續受特朗普主義綁架還是擺脱前任政府破壞性政策慣性的敏感選擇。

  拜登 資料圖

  美國和西方媒體大多把沙利文的表態看成是拜登政府將執行對華強硬政策的一個跡象。而對華強硬也一直是那些輿論機構圍繞拜登政府外交取向的普遍預測。

  不過沙利文被認為有意要打破美國國家安全的傳統定義,他在同一個採訪中表示,至少在任期最初,拜登國安委員會工作的“主要重點”將是擊敗新冠病毒大流行和重組國安委員會機構,以使公共衞生成為永久的美國國家安全優先事項。他也強調了氣候變化的危險性。這樣的注意力轉變如果真的發生,顯然要比特朗普政府對美國國家安全優先事項的定義客觀得多。

  很少有中國人寄希望於拜登政府會在戰略上對中國變得“温和”,大多數人的真實認知是:美國政策精英羣體的對華偏見已經根深蒂固,將長期影響華盛頓的對華政策,導致中美關係未來的主基調很可能就是沉重的。

  然而中美關係不光是相互的認識和敵友定性,它同時是具體的,是中美圍繞一個個具體議題打交道的集合鏈。特朗普今年大選輸在了抗疫不力上,拜登政府只有真正控制住疫情大流行,才能兑現對選民的承諾,民主黨也才更有可能贏得2年後的中期選舉,為4年後的大選奠定勝選基礎。而要控制住新冠大流行,僅靠疫苗是遠遠不夠的,美國與世衞和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國合作必不可少。

  美國對華態度會受到兩大因素的塑造,一是基於人性集體弱點和地緣政治思維而不斷強化的對華戰略敵意,二是為維護美國自身利益需要與中國開展各種合作的現實需求。特朗普政府的外交和國安團隊不斷推動第一個因素的發酵並沉溺其中,而完全不顧第二個因素的重要和正當性。我們希望拜登團隊至少能夠實事求是些,修正特朗普路線的偏執,追求一種負責任的平衡。

  新冠疫情是如何發端的,這首先是科學問題,對它的探究決不應地緣政治化。它在中國武漢暴發,肯定有城市治理存在弱點的原因,但是後來武漢封城向全世界發出震耳欲聾的警報,歐洲和美國先後形成比武漢嚴重得多的淪陷,説明後者的公共衞生治理漏洞更大。今天回過頭來把武漢和中國突出出來進行指責,嚴重違反常理和常識。

  特朗普政府給新冠病毒貼上“中國病毒”的標籤,要求中國承擔全球疫情大流行的責任,完全是出於為自己抗疫不力脱責的政治目的。希望拜登政府徹底擺脱“中國責任論”這一“特朗普陷阱”,勇敢面對疫情在美氾濫的真實原因,這是他們為抗疫重整旗鼓並取得實效的前提和基礎。

  中國被一些美國人臆想為“戰略對手”,但我們同時是美國要解決多個緊迫現實問題無法繞開的夥伴。讓中美關係中的實際需求來決定它的走向吧,而不是讓意念來決定未來4年這兩個大國該如何相處。這應該是最簡單、也最有可執行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