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亞阿戰爭再次證明的真理:沒有國防自主化,是打不起仗的

由 宿秀榮 發佈於 綜合

來源:熊熊點兵

作者:熊熊之火

之前在寫戰史文章的時候,文中經常會列舉很多部隊的彈藥保有量和戰鬥消耗量。有些朋友就問了,都是打仗狀態了,怎麼可能將彈藥精確到個位數?

其實現在不少朋友就是遊戲打得太多了,會有“無限彈藥”的潛意識。你要問某位玩家,在一局遊戲中一共撿到了多少子彈,又打掉了多少子彈,保準沒有一個人能説得出來,除非落地成盒那種。

實際上在軍隊作戰中,是經常要進行實力統計的,包括戰鬥員有多少、槍械有多少、彈藥有多少,這些都要精確到個位數,指揮員要根據自己部隊的實力來組織戰鬥。同樣,一場戰鬥結束後,還要形成戰鬥詳報,己方傷亡多少,彈藥損耗多少,斃傷敵軍多少,繳獲武器多少,也要有詳盡統計。

全面抗戰初期八路軍129師的實力統計

所以説戰鬥的組織與實施過程是比較複雜的,並不像電視劇上演得那樣,衝啊,打啊什麼的就算了。而筆者為什麼在文章中經常提到武器和彈藥量統計呢?因為這些硬指標會直接影響戰鬥,甚至是決定採用何種作戰方式的關鍵。所以考察一支軍隊武器彈藥的供應,對於研究這支軍隊有很大的幫助。

軍隊武器彈藥的供應主要取決於本國財力和軍工業的強大與否,有錢而且軍工業強大的話,便能提供足夠的武器彈藥,這個可以聯想下美國。財力不夠但軍工強大的話,可以聯想下俄羅斯,一些新式武器的研發和列裝會受到影響,但其軍事實力依舊不容小覷。

如果本國軍工業不強的話,那麼武器彈藥就要依賴進口了。而進口武器的代價極為高昂,即便是財力雄厚的國家也難以支撐長期而全面的武備更新,富國尚且如此,更別説弱國、窮國了。

尤其是現在這個時代,先進武器裝備基本只有少數國家能夠製造,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已經喪失了核心武器的研製能力。僅僅依賴進口武器的話,錢再多也是打不起高烈度長期戰爭的(特指正規軍之間的戰爭),因為武備在前期作戰急劇消耗後,很難得到及時補充,這就使得戰爭的進行難以為繼,從而不得不走向停戰。

停戰不一定意味着戰爭的徹底結束,但大規模戰火的重燃至少要等其中一方或雙方的新武備補充到位了。

一: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2020年9月下旬到10月中旬,南高加索地區的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圍繞納卡地區爆發了大規模武裝衝突,雙方各自都有上千人的死傷。對這兩個小國家來説,如此烈度的衝突實際上已經可以説是戰爭級別了。

從9月27日的大規模開戰到10月10日兩國同意暫時停戰,其實僅僅持續了不到2周的時間。

但在這麼短時間內,兩國的大量技術裝備都已經消耗掉了,而且彈藥消耗也很大。實際上雙方均不能維持開戰之初的那種狀態,所以暫時的停戰回血是必然的。

但對於打紅了眼的兩國軍人來説,立即脱離接觸是不可能的,雙方都沒有嚴格遵守停戰協定,而是繼續交火。雖然戰爭烈度和規模比之前有所下降,但依然消耗了不少武器彈藥,傷亡了更多軍人和平民。

本來都打不下去了才談的停戰,只因戰場態勢及互相仇視的因素不得不又打了一週,但高烈度戰爭吞噬資源的能力實在太可怕。因此,在俄羅斯的敦促下,兩國又不得不達成一致,宣佈在18日零時停火,以嚴格遵守10日的莫斯科聲明,並認同早日在基本原則框架下和平解決納卡問題。

其實停火是雙方現在真想實現的,至於和平解決納卡問題,那真的很難做到。所謂的基本原則就是雙方都認為納卡地區是自己的,這還怎麼談?

但大家都沒多少血條了,停戰和談判需要正當的理由,因此便祭出了和平主義的大旗。

在這杆大旗之下,並非是幡然悔悟,追求和平的亞阿兩國。而是新仇加舊恨,只因實力不允許打下去而不得不暫時言和的亞阿兩國。這次的停戰落實到戰場上也很難得到嚴格落實,即便落實到位了,待兩國條恢復後,下一次的大規模衝突恐怕還是難以避免。

亞阿兩國之間的矛盾是歷史遺留問題加現實利益問題,很難一兩句話講清楚,也很難根本解決。

而我們僅僅從戰爭進程來觀察的話,這次亞阿之戰再次證明了一個真理:

沒有國防工業自主化,其實是打不起仗的,而且越往後,越是打不起。剛開打,可能都是導彈、無人機上陣,打到最後恐怕都得拼刺刀,扔手榴彈了。

在這次亞阿戰爭中,阿塞拜疆無人機的運用是一個很大的亮點。有些朋友認為,無人機無非就是幾萬美元而已的消耗品,用幾萬美元的此類武器大量打擊亞美尼亞的坦克、裝甲車是極為划算的。

其實無人機可也不便宜啊!

阿塞拜疆使用的土耳其造TB-2無人機,其成本至少是500萬美元;而進口的以色列哈比無人機,每一架的價格至少是250萬到300萬美元左右。

所以説即便是看起來很划算的無人機,都是價值不菲的。而現在的軍隊又不可能只採購無人機,尤其對於有着納卡地區之爭的亞阿兩國來説,沒有一支強大的地面部隊是不可能的。想要強軍的話,那就得花錢。

二:國小力弱,受制於人

很多朋友簡單地認為阿塞拜疆背後是土耳其,亞美尼亞背後是俄羅斯,其實作為前蘇聯的兩個加盟共和國,俄羅斯無論是對於阿塞拜疆還是亞美尼亞來説,都有強大的影響力,甚至説兩國軍隊的主體裝備都是俄式的,這一點非常關鍵。

而且這些俄式武器還不僅僅是蘇聯解體時的歷史遺留,還有大量武器是兩國分別從俄羅斯進口的。更令人吃驚的是,阿塞拜疆從俄羅斯進口的武器數量要遠大於亞美尼亞。

我們知道,阿塞拜疆的經濟實力和軍費投入大致是亞美尼亞的三倍左右,因此阿軍有更雄厚的財力去實現現代化。

2013年時,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表示,阿方與俄羅斯之間的軍事技術合作規模為40億美元,而且以後還會有增長的趨勢;2018年,英國簡氏防務週刊認為,阿塞拜疆從俄羅斯進口的武器總值已經超過了50億美元。

僅以2014年到2015年阿方武器進口來説,總值8.87億美元的進口武器中,俄式武器價值7.4億美元,佔比83%;以色列武器價值1.23億美元,佔比14%;其餘為阿方進口其他國家的武器。

阿塞拜疆與土耳其軍演中的一幕

所以我們在阿塞拜疆軍隊中能看到不少以色列造的無人機,但更多地卻看到了俄式的T90坦克、BMP3步戰車、龍捲風火箭炮等傳統陸戰裝備。至於土耳其武器,其實在阿軍作戰序列中所佔比例並不大。

反過來説,在亞美尼亞軍隊中,基本上也是俄式武器的天下。區別是亞美尼亞的經濟跟阿塞拜疆差距很大,其軍隊序列中依然保有很多老式的蘇俄武器,而在進口的新型俄式武器方面,亞美尼亞引進的數量要遠小於阿塞拜疆。

在亞阿兩國軍隊中,均以俄式武器為主為主的裝備體系,意味着什麼呢?

意味着當技術裝備和彈藥儲備隨着戰爭進程急劇消耗後,能夠左右戰爭走向的既不是亞美尼亞,也不是阿塞拜疆,而是俄羅斯。

俄羅斯拒絕向交戰雙方提供武器和彈藥補充的話,那麼雙方就很難將戰爭繼續下去。坦克、大炮成為了廢鐵,固然可以扛着步槍上前線,步槍子彈和手榴彈總不至於受到制約。但在現代戰爭條件下,沒有多少國家可以承受得起一線步兵交戰所造成的巨大人員損失。

前幾天便有一支阿塞拜疆部隊在行軍狀態遭到亞美尼亞軍隊伏擊的報道,幾分鐘之內阿軍便被打死60餘人,屍橫整個山路。阿軍戰鬥步兵至多不過一兩萬人,這樣的戰鬥能打得起多少次?

所以當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戰事開啓的時候,很多人就已經做出了判斷,這場戰事不會持續很長時間,而且大概率會打成糊塗仗,因為交戰雙方的半條命都捏在俄羅斯手中,後者並不希望南高加索的均勢被打破。

但對俄羅斯來説,近年來無論是阿塞拜疆還是亞美尼亞,試圖擺脱俄羅斯影響力的趨勢是存在的。俄方又想在雙方保持均勢的總體態勢下,二者最好能鬥得兩敗俱傷,不得不再次求助於自己。

因此在這次亞阿戰爭中,俄羅斯表面上是坐山觀貓鬥,當和事佬。實則是發揮了裁決者的角色,只要俄羅斯摁住雙方的武器倉庫,那麼兩國打到什麼程度,就都在控制中。

阿塞拜疆和土耳其聯合演習

在這次亞阿戰爭中,土耳其是很積極的一方,它既與阿塞拜疆有着特殊關係,也與亞美尼亞是死敵,因此從土耳其意圖來説,自然是希望一舉將亞美尼亞擊敗。但是請注意,阿塞拜疆軍隊武器裝備主體是俄械,土耳其沒有能力去將整個阿軍土械化,更負擔不起其長久戰爭的消耗。

所以仗打到一定程度後,儘管土耳其跳得很積極,但是阿塞拜疆卻進攻乏力,亞美尼亞就更是如此了。因此,兩個小國家照樣還是要到莫斯科談停戰。而10號的停戰沒有嚴格遵守,兩者又打了一週後,也仍然是在俄羅斯的敦促下發出了18號零時停戰的聲明。

有些朋友認為亞阿雙方沒有遵守10號停戰協定是打了俄羅斯耳光,其實在國際關係中,用簡單的打臉不打臉來分析太淺薄了。俄羅斯並不怕兩小國的國力、軍力被削弱,反過來説兩小國的損傷越大,戰後對自己的依賴程度就越高,但這個度需要把握下,打得太廢了都不一定交得起後續補血的軍火錢了(尤其是亞美尼亞)。

本來在10號能達成停戰聲明,説明俄羅斯認為這個度可以了,亞阿雙方高層也確實認為打不下去了才去談的。但軍隊打紅了眼,不好脱離接觸,雙方你來我往又打了一個星期。再打下去都是短兵相接為主了,還怎麼打?所以才有18號的再次停戰。

這次停戰要是還不能很好地遵守,上面提到的那種近距伏擊戰例還會更多,而在雙方都不能取得絕對性優勢,武器彈藥及兵員又遭到大量損傷的前提下,真正的停戰總歸會到來。

而不論什麼時候真正實現停戰,戰後兩國均會向俄羅斯大量購入裝備以補充消耗,兩國對於俄羅斯的重要性也必然會有一個重新的認識。

三:軍備自主,國之基石

很多朋友在亞阿兩國交戰時更多是從表面關係去解讀了,但沒有從軍備方面去看。要知道戰爭不是靠嘴去打的,最終還是要靠飛機、大炮、坦克,再不濟也是機槍、步槍和火箭筒,沒有這玩意,就很難打打下去。

其實不要説阿塞拜疆這樣的小國了,就是號稱地區強國的土耳其,它在軍備方面也沒有實現全部自主化。

土耳其軍隊裝備的核心武器和所謂國產武器的關鍵部件全部來自於歐美,只要這些武器和部件被人卡了脖子,那麼土耳其軍隊就得癱瘓一半。

比如最近很著名的土造TB-2無人機,該機的核心部件都是來自於歐美,最近加拿大宣佈斷供該機所用的光電/紅外轉塔後,土耳其就很慌。

這還僅僅是其中一個例子而已,在土耳其軍隊的武器中,想要找出一件完全是其自己研製,部件也能自己供應的案例還真比較困難。

這種情況下就使得土耳其本身也無法在脱離歐美體系的支撐下大規模參戰,今年年初土敍兩軍交戰,土方便沒有得到歐美的彈藥保障,因此沒打幾天也到莫斯科談停戰去了。而土耳其在軍援利比亞等軍事行動中,也相當受限,其中最大的障礙就是土國的軍工同樣受制於人。

土耳其無人機的損失也是代價極大的

這就使得土耳其註定只能成為一個地區性強國,而當其超越了自身實力定位,想要填補世界性大國在中東的影響力真空時,就容易消化不了而自爆。

其實一個很“殘酷”的事實已經越來越清晰了:類似於亞阿兩國及土耳其在軍備上的無奈,並非是少數,而是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面臨的問題。

比如號稱世界第N強的印度軍隊,該國軍工的“明星”產品有一大堆,但能用的有幾個?這還是在印度可以得到世界上很多技術和部件採購白名單前提下的結果。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印度依然造不出靠譜的武器裝備,其國防自主能力可見一斑,所以印度軍隊這樣百萬量級的大軍只能靠外購來維持部分現代化武器。

為什麼是部分呢?因為全部現代化裝備,根本買不起。

“拿來主義”不便宜

區區28架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就要砸掉20多億美元,5個團的S400導彈要拿出50多億美元,而36架陣風更要88億美元。

印軍每年的裝備採購費才多少?100多億美元,而且這100多億美元除了買先進武器外,還要滿足全軍大到飛機坦克,小到步槍零件的所有需求。

都換新的?換不起。印度外購武器本就比正常價格要高很多,130多萬軍隊的現代化所需的武器,根本是印度現有軍費承擔不起的。

所以印軍除了部分較核心的現代化武器外,絕大多數武器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水準。而且有限的錢有限買武器,彈藥方面的保有量就比較少了,如其陸軍的彈藥保有量僅夠支撐10天左右的激烈戰爭。

在印軍所需的163類彈藥中,國內能夠生產的只有90種。而且這90種彈藥中,還僅僅是解決了能不能產的問題,夠不夠量、夠不夠好依然是大問題。

因為劣質彈藥的問題,2014年到2020年,印軍中發生了403起關聯事故。事故共計造成27人死亡,另有159人嚴重受傷,同時還造成了960億盧比的經濟損失。同時因為進口彈藥數量有限,印軍極少進行大規模實彈射擊訓練,其實對軍隊的戰鬥力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試想如果印軍與軍備大國開戰,自己的武器彈藥很快消耗殆盡,而人家的照樣充足無虞,這仗還怎麼打下去?有人可能説其他軍事強國會白給。請注意,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利益交換的談判需要時間,而武器裝備的生產、調撥、運輸、移交、前運、分配,乃至於培訓,都是需要時間的。

現代戰爭條件下,誰會給你這麼充足的時間去回血?這就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軍備進口大國的現狀,而一些遠不如印度的弱小國家其軍備狀態又能好得了多少?

縱觀全球,現在有完整軍工體系的國家只有美國、俄羅斯、中國等少數國家,具體反映到世界武器貿易上來講,絕大部分國家也都是進口上述幾個國家的武器。當然了,在軍貿方面,我們距離美俄還有很大的差距。不過至少在自用方面,我們現在基本是不受限的。

所以從武器彈藥供應的角度上來説,實際上是能將世界各國的軍隊分為好幾個檔次的。這其中站在金字塔尖上的國家自然最為有利了,而站在塔基底部的國家,甚至説連戰爭進行到什麼程度的選擇都沒有,要處處受制於人。

所以大家在看待很多軍事問題的時候,不妨從軍備武器供應的角度去看看,説不定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