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的普及帶來了哪些「紛爭」

首先説明這篇內容不是為了特斯拉辯駁。

電動汽車的普及對燃油汽車傳統行業會帶來相當大的衝擊,內燃機和變速器的時代即將結束了,如此龐大的供應鏈體系也將面臨洗牌。電動汽車之所以會被如此之多的人排斥,其中必然有很多是從事傳統燃油汽車製造的相關工作人員。

一台汽車會有上萬個零件組成,每一個零部件甚至每一顆螺絲釘,都需要一個企業、都需要很多員工來完成。燃油汽車時代的結束,預示着將有很多人面臨失業,包括從事燃油汽車修理工作的很多年輕人。看似這是一個單一行業,然而,一個行業的從業人員數量之大是令人咋舌的。

電動汽車的普及帶來了哪些「紛爭」

這樣的描述也許看起來像是危言聳聽,但是,參考歐美近兩年知名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裁員量,也就釋然了。那麼作為燃油動力汽車從業人員,當然會維護自己的利益,作為企業,自然也希望燃油汽車淘汰的時間可以進一步地延長。

電動汽車相比燃油汽車,它的轉型不僅代表了傳統供應鏈的變化,電車的核心總成的製備技術難度和人工的投入要遠低於燃油汽車。所以這一輪的油電轉型必然預示着汽車行業的精簡,作為從業人員,如果不想被淘汰的話,需要做的是儘快加強知識儲備。

但是從業人員的精簡也是必然,這就像從蒸汽機的普及實現了大機器生產,人工製造的效率遠低於機器,那麼最終大量的工人就要被機器替代。能繼續留在工業製造領域的,一定是有相當知識儲備或者專業技能的人。所以電動汽車與燃油汽車的轉型帶來的只是又一次的優勝劣汰,區別只是製造的商品從大量需求人工到少量需求人工。

電動汽車的普及帶來了哪些「紛爭」

然而,知識儲備和行業競爭不是本篇討論的重點,重點在於這一輪的轉型,帶來了多麼殘酷的行業競爭。

作為行業分析人員能清晰地感受到,在這十年內,燃油汽車企業羣面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從忽視到重視、從重視到畏懼、從畏懼到攻擊,角色的轉換是非常快的;目前的問題在於如何規範行業競爭,否則下一輪被推到風口浪尖上的企業,理論上應該會是自主品牌中的行業領軍企業。

電動汽車的普及帶來了哪些「紛爭」

在與同行交流的過程中,大家普遍形成了這個共識,動力電池從2021年開始加速磷酸鐵力電池的推廣之後,車輛的NEDC測試續航里程突飛猛進;預計2021年的下半年,終端車輛的續航里程可以突破700公里,平均的續航里程真實數據也會達到500公里左右。

至此,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已經滿足了絕大部分汽車用户通勤的需求,而用電通勤的成本低至每公里0.1元左右,相比性能相當的燃油動力,汽車用車成本可以平均下降十倍,至此,對於用户而言在沒有理由排斥新能源汽車,一旦有了絕對用車成本的優勢,任何理由都不能阻止消費者去嘗試;在實際駕駛的過程中,發現了曾經諸多的描述並不客觀之後,電動汽車真正的消費熱潮也就開始了。

電動汽車的普及帶來了哪些「紛爭」

預計燃油汽車和電動汽車產銷量天平傾斜的時間節點會在三年以內,所以留給燃油汽車從業人員,進行轉型知儲備的時間已經很短了,更多就不用再説了吧?

無論從常規不可再生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區別,以及碳排放問題對氣候影響,甚至汽車尾氣在人類居住區對空氣質量影響等諸多問題進行分析,淘汰燃油汽車都是歷史的必然。只是這個轉型也許來的太突然,然而,即使不是我們感到突然也會有下一代的人感到突然,技術的轉型總是需要有人去經歷的,現在已經達到了迫切需要轉型的節點。所以不論主觀上認同或者不認同,接受或者不接受這一次技術轉型,它都事實發生了,並且會繼續下去。

電動汽車的普及帶來了哪些「紛爭」

那麼行業競爭則要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對於行業競爭的手段,也要進行規範管理。同時,電驅系統作為今人看來的全新系統,實際上已經有超百年的歷史,在驅動核心總成的穩定性與耐久性兩方面,相比內燃機與變速器都要穩定可靠,長久的多。

但是汽車的新四化,其中包括智能網聯,智能系統考驗的是自動駕駛系統的魯棒性,網聯繫統考驗的是車輛信息的安全問題,現在的問題在於自動駕駛,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技術標準,汽車用户的網絡信息保護也缺乏「安全模式」。

電動汽車的普及帶來了哪些「紛爭」

為了避免特斯拉之類的品牌陸續出現相同的問題,下一步應該制定出關於安全自動駕駛的硬性技術標準,沒有達到測試標準的車輛不允許銷售,或者不允許作為智能汽車銷售,這樣既避免了惡性的行業競爭,又能推動企業對智能網聯汽車研發的熱情和投入的加強。

建議l2級以下的自動駕駛系統,全部定義為輔助駕駛系統,達到l4到5級的車輛可以定義為真正的自動或無人駕駛汽車。

電動汽車的普及帶來了哪些「紛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56 字。

轉載請註明: 電動汽車的普及帶來了哪些「紛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