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恩將仇報的例子?

歷史上恩將仇報的例子簡直汗牛充棟,但很少人去反思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單純的僅僅是不懂感恩麼?顯然不完全符合邏輯。
農村常言“升米恩,鬥米仇”。為什麼給予得少,幫助得淺,卻容易得到感恩?而幫助得重,給予的多,反而適得其反?這皆因為另一句俗語“大恩如大仇”。
歷史上有哪些恩將仇報的例子?
唐肅宗至德年間,鄭惠王李元懿曾孫、岐州刺史李擇言之子李勉,曾經在開封當縣尉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曾經私下偷偷放走了一個囚於獄中的囚徒。
過了幾年之後,李勉官運不濟,客遊河北,卻在無意中偶然遇到了當年被自己放走的囚徒。這個囚徒已然是一個大絲綢商人,富甲一方。見到當年的救命恩人,自然是不由分説地將恩公李勉拉到家中盛情款待,恨不能把家中所有的好東西都拿與恩公分享。
歷史上有哪些恩將仇報的例子?
但是越是如此,這個囚徒就越覺得自己的這些東西都不足以報答恩公的活命恩情。於是私下裏和結髮妻子商量:“恩公曾經救過我的命,我該如何報答他?”
妻子説:“給他1000匹絹,是否能夠報答他的救命之恩?”囚徒説:“這肯定不行,當初不是他救的是我的命,而我現在哪來如此身家?這絕對不足以報答救命之恩。”
妻子又説:“那就兩千匹絹?”兩千匹絹的確不是小數了,足夠買下當地小半座城了。囚徒仍然搖頭:“還是不夠,多少錢怕都不夠,畢竟命能拿錢來衡量麼?”
歷史上有哪些恩將仇報的例子?
於是囚徒總覺得自己欠李勉的,無法償還。心病就此種下。於是妻子説:“既然這樣,不如將它殺掉吧!只有殺掉他,你的心結才能平,人死了,你就不復欠他了。”
囚犯思來想去,覺得此法可行。多虧他們夫妻説話時,家裏的僕人無意聽到了對話。驚嚇之餘悄悄向李勉密了告,李勉知道後,連夜出逃,最終才免於一死。
雖然這個故事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但是一個人的恩情大到無以償還的時候,恩公就危險了,對方為了了卻心結,又不是那種願意捨棄性命報答的自私自利之人,後果往往都是“恩將仇報”。歷史上屢見不鮮。
歷史上有哪些恩將仇報的例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56 字。

轉載請註明: 歷史上有哪些恩將仇報的例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