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評論!關注!收藏!轉發!分享!
很高興在這麼美好的日子裏,與你相識,能與你一起分享趣事,是我的一大幸事!
東方智庫研究員 浦江
2020年從春天、夏天到初秋,中印邊境不僅局勢緊張,摩擦不斷;而且雙方軍事人員肢體衝突,並有傷亡,都是多年從未有過的。審視中印關係,既要立足於中印兩個大國的歷史、宗教、文明、文化、政治、外交、經濟、社會等綜合維度,也要拓展到整個南亞、印太地區乃至更大範圍的戰略圖謀與利益追求視角。在當前錯綜複雜的地緣和國際政治背景下,不能就事論事看中印關係,至關重要。
中印高層密集會晤,五點共識擲地有聲
9月7日,印軍首次鳴槍威脅中國軍人,導致中印邊境局勢和兩國關係更加緊張。為此,中國外交部和軍方都已發表聲明,嚴正説明原委,指責肇事方。印度方面則拒不承認,顛倒黑白。
短短一週內,中印兩國國防部長和外交部長密集會晤。9月4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與印度國防部長拉傑納特·辛格在莫斯科舉行會晤;9月10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同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在莫斯科會晤,面對面就中印兩國間有關問題交換意見。中方報道稱,兩國外長“坦誠和建設性地討論了中印邊境形勢發展及中印關係”,印方報道透露會見持續了兩個半小時。
(圖片説明:當地時間9月10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莫斯科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外長會期間會見印度外長蘇傑生。來源:外交部網)
雙方在會晤後達成的五點共識,包括兩國關係宏觀層面和原則性表態,要求雙方恪守現有邊境事務協議和規定,兩軍脱離現地接觸、避免採取任何可能使事態升級行動的承諾,今後雙方保持溝通繼續開展中印邊境事務磋商與協調工作機制磋商,維護和增強中印邊境地區和平安寧的願望表達等。應該説,中印兩國近期緊密的高層會晤是互為促動的,有具體成果的。印方前一時期的反華逆流也得到些許遏制,但仍有不少雜音。
印度國內輿論複雜,反華雜音此起彼伏
印度國內輿論形勢複雜,民族主義高漲,立場陣營多元,各種政治勢力魚龍混雜,各種雜音噪音此起彼伏。在中印之間製造矛盾、分裂、緊張乃至衝突的輿論勢力,不乏來自政治、軍事、經濟、社會各方面,存在於印度國內外。一旦中印邊境平靜,中印關係緩和,這些輿論勢力也就無利可圖,無法渾水摸魚。
中印外長在莫斯科達成五點共識後,印度國內、周邊國家和國際輿論的看法可謂渾濁一片,樂觀積極與悲觀質疑共存。不少對中印達成共識表示“失望”的輿論勢力,恨不得直接煽風點火,因為其背後的那個國家已準備好導彈、軍機“外賣直送”到印度家門口,只等印度對中國開戰,可以趁機賺得盆滿缽滿。
中印五點共識遭受四大質疑和指責
印太地區一個四不像的“反華包圍圈”正在歪歪扭扭地組建,印度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圍堵牆”;而印度與中國關係有和解的趨勢,中印邊境局勢有緩解的趨勢,這無疑也是在背後操縱反華包圍圈和反華圍堵牆的那個國家最不願見到的。
中印五點共識一經公佈,即遭受四方面的質疑和指責:
一是稱共識對實際緊張局勢於事無補。“似乎是朝緩和局勢方向邁出了一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戰略研究項目的維平?納朗分析稱,中印關係緩和的底線是“現地確實脱離了接觸,否則仍有可能發生衝突事故,迫使一方或雙方陷入他們不想要的衝突”。印度前駐華外交官白加尉在推特中稱,他對中印兩軍脱離接觸的前景“感到悲觀”,認為雙方聯合聲明沒有實質內容,只是過去雙方立場態度的重申。“中方似乎並不同意恢復之前的情況。(脱離接觸)沒有時間限制。如果這些承諾能得到履行,那簡直是個奇蹟”。
二是指責莫迪政府玩弄兩面派手法。一些輿論批評莫迪政府在對華關係特別是中印領土爭端中,對內安撫和對外談判呈現“兩面派”,該爭的沒有爭,不該讓的卻讓了,令印度軍方和民族主義強硬派“很失望,很窩囊”。印度一些輿論還指責外長蘇傑生剛剛在印美領導人峯會上向華盛頓“表忠心”,轉身又去莫斯科談,是個“兩面人”。
三是煽動印度應“設法改變中國立場”。有印度主流媒體稱,中印雙方特別代表“自2005年來已對話22次,但迄今邊界問題幾乎沒有解決”,指稱中國一直在對印度施加壓力,不斷變換手法,試圖讓印度接受中方方案,出讓印度領土。有印度媒體評論稱,如果中方在談判中還是堅持固有領土主張和條件,那是故意拖延時間,防止印度與其它國家聯合對中國造成國際壓力。《印度斯坦時報》評論稱,“今年中國的好戰和蓄意挑釁並未預示和平”。一些印度輿論甚至警告印度談判官員必須寸土不讓,現有中印實控線對中國有利,印度最終要求的是印度自己早已劃定的邊界線。
四是鼓動印度應從其他對華關係中獲利。包括鼓動印度繼續封閉中國的互聯網應用軟件、取消中國企業進入印度市場的資質、鼓動更多美歐和日韓企業撤離中國,切斷與中國的供應鏈,減少對中國商品的進口。某些勢力鼓動印度當局和軍方從法國、美國和俄羅斯等進口先進的武器裝備,並宣稱印度有外援,有戰略縱深,有國際支持,打不過中國,也要把中國長期耗着。
中印兩國間最大的問題是互信
歷史的鏡子裏,既有往事更有教訓。中印兩大鄰國,本沒有交惡的理由。中國始終從維護和發展中印互利合作和穩定關係大局出發,對印方一再蓄意挑起邊境衝突表現出最大剋制和忍讓。2017年洞朗危機後,中印領導人多次會晤並達成共識;但之後中印邊境摩擦迭起,中印關係不斷波動和緊張,今年6月惡化到印軍與中國邊境軍人發生致命性的肢體衝突,9月7日印軍又首次鳴槍威脅中國軍人。邊境的現地形勢,一再消蝕人們對中印雙方共識能否兑現的信心。
(資料圖片:在中印邊境巡邏的中國邊防士兵。來源:新華社)
中印兩國間最大的問題是互信問題,而互信的根本問題出在印方,印方總以敵意的眼光看待中國,尤其對中國的快速發展抱有深深的嫉妒和焦慮。同時,印度又以莫名其妙的優越感看待中國,印度媒體長久以來對中國秉持不友好甚至敵意。
在當下印度民族情緒急劇膨脹的政治、外交、軍事和輿論生態環境下,因大力宣揚鼓動印度民族主義而贏得大選的莫迪,從印度的民族主義膨脹中直接獲益,也因此深深陷入印度民族主義膨脹的漩渦,反對黨和對立輿論時常以此對其發起攻擊,導致莫迪政府的對外政策尤其是對華政策受到各種掣肘。
看看莫迪手中攥着的王牌
印度總理莫迪不僅戰略圖謀深遠,也具備對時局強勁的調動和操控能力,他很清楚在不同場合如何表演和表態。在國際關係特別是中美關係急劇惡化,全球和印度疫情繼續肆虐的情況下,新德里認為對中國示強逞能有利可圖,印中關係因而更加詭秘。
(資料圖片:印度總理莫迪。來源:新華社)
印度真的會與中國交戰嗎?這樣的可能性不大。目前中印西部邊境區即將迎來寒冬,當地氣温將降至零下40攝氏度,如印度堅持和中國長期對峙,將被迫把更多部隊部署在嚴寒下的前線,其代價和阻力都是巨大的。
中印關係長期不睦,印度除了缺少互信外,手裏還捏着一張所謂的“王牌”。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最近發表的一份分析報告稱,“即使在一個大流行病的世界裏,印度也希望其影響力成為對中國強有力的制衡力量。粗略搜索一下最近的報紙、政策聲明,甚至學術期刊,就可以發現這種普遍的看法”。
印度制衡中國:美國的圖謀
《紐約時報》稱,印度將成為美國“針對中國的強大制衡力量”。但卡內基分析報告也指出,印度70年來一直作為制衡中國的力量,有必要評估一下各方從中的受益。肯尼斯·沃爾茨有一句名言:“最穩定的世界是一個兩極的世界”,就像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相互制衡的世界。美國一直都在設法找“志同道合的盟友來對抗中國的崛起”。因此,當談到戰略平衡時,尤其在亞洲,美國一定會想到印度。
卡內基報告認為,印度在人口上與中國同等重量級,印度在民主理念上與美國相似,“因此美國期望印度採取一系列行動鞏固其作為平衡力量的作用,包括擴大印美防務夥伴關係。美國同意向印度轉讓敏感軍事技術,美國同意印度參與包括5G網絡在內的行業合作,並舉行高級別防務會談和聯合演習。美國期待的美印關係不僅是戰略伙伴關係,而是可能明確的反華夥伴關係”。但“這些迴避了一個問題:印度是否真的願意充當制衡中國的力量?”
卡內基的報告認為,新德里似乎還不願意甚至沒有下決心成為美國對抗中國的地緣政治工具,因為這樣做不僅要付出巨大代價,而且極其冒險性。新德里正在從自身利益最大化出發觀望和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