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布丨民航局:“十三五”末我國機場或達241個 總容量達14億人次

中國發布丨民航局:“十三五”末我國機場或達241個 總容量達14億人次

10月22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中國民用航空局局長馮正霖介紹相關情況。中國網 楊楠 攝

中國網10月22日訊(記者 吳佳潼)國新辦今日舉行新聞發佈會,中國民用航空局局長馮正霖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民航機場呈現出“規模大、速度快、投資高、效益好、支撐實”的特點。

建設規模大。預計到“十三五”末,中國將完成新建、遷建運輸機場43個,機場數量將達到241個。新增41條跑道、588萬平方米的航站樓、2264個機位,機場總容量將達到14億人次。到2019年,全國千萬級的機場已經由“十二五”末的26個增加到39個,其中三千萬級機場已經達到11個,大幅度改善了樞紐機場設施不足、容量受限的問題。

推進速度快。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和上海浦東、重慶、武漢、鄭州等15個大中型機場擴建項目的竣工投產。烏魯木齊、深圳、西安、廣州等9個機場的改擴建工程開工建設,成都天府、青島新機場、貴陽機場改擴建等項目穩步推進,我國第一個以貨運功能為主的湖北鄂州機場正在開工建設。還完成了一批小型樞紐和非樞紐機場的新遷建改擴建項目。2017年新投產跑道14條,新增運輸機場11個,成為民航發展史上新增跑道數量最多、新通航運輸機場數量最多的一年。另外,廣州白雲機場已正式開工建設,機場從立項到開工建設,僅用4個月時間。

投資完成效率高。“十三五”期間預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達4600億元,比“十二五”增長26%。今年前三季度,通過項目的調度,加強建設督導,特別是克服疫情的影響,固定資產投資已經完成了74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0%左右。

建設成效好。眾多樞紐機場改擴建項目的順利投產,為“十三五”末基本扭轉民航基礎設施保障能力不足的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項目新開工和充足儲備,也為“十四五”的基礎設施建設打下了基礎。

機場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加快推進。特別是與高鐵的融合發展,以大型國際樞紐性機場的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為核心,加快我國綜合運輸體系建設。到2019年,國內39個千萬級機場中,已有25個機場開通了軌道交通共計37條。

支撐國家戰略實施。“十三五”以來,31個新建、8個遷建、34個改擴建的小型樞紐和非樞紐機場的項目建設投產,其中有50個位於我國西部地區、邊境地區和貧困地區。截至目前,航空服務100公里半徑覆蓋了大約92%的地級市、88%的人口和93%的GDP,比2015年分別增長了4.8、3.6和2.4個百分點,也為更好地服務於國家打贏脱貧攻堅戰、西部大開發、興邊富民等戰略發揮了民航的作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31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發布丨民航局:“十三五”末我國機場或達241個 總容量達14億人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