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與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你相遇
真幸運
今天小玖要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書,是一部以多重人格為主題的經典心理學作品——《二十四個比利》,其作者是美國作家丹尼爾·凱斯。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故事內容
1977年10月,俄亥俄州立大學警衞隊長約翰•克萊奧派出警衞隊守護醫學院,婦女們被告知尤其要注意安全。
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讓警察如此警惕呢?
原來,在最近的一星期,這裏已經發生了多起女性受害案件。
警方根據受害者的描述,確定了這是一個連環案件,而這樣影響惡劣的案件也迅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警方加緊調查,迅速地畫出了犯罪嫌疑人的大致畫像。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受害者們對於嫌疑人的描述有很大的差距。警方雖然對此感到疑惑不解,但是根據描述的共同特點,仍然鎖定了一名有犯罪前科的嫌疑人:比利。
在得知比利現住地點之後,警方來到比利的家門口,準備伺機逮捕他。
令人沒想到的是,整個抓捕過程很順利,比利甚至還有些不知所措。
在接下來的搜查與審問中,審訊人員發現,在他們面前的這個嫌疑人説話邏輯顛三倒四。
當警方在他的房間搜查出槍支彈藥,並向他詢問這些是否是他的東西時,比利否認了。
接着,警方發現比利的房間有一幅漂亮的人物油畫,畫的下方有着比利的落款。然而當警方人員詢問比利這是否是他的畫作時,他再次否認了。
警方開始感到疑惑。
比利堅稱這些案件不是自己做的,他的異常引起了負責為他辯護的律師的注意。
在律師的幫助下,比利接受了專業的測驗。
他們發現在比利體內總共有24個人格存在,這些人格不僅性別不同,而且智商、年齡、國籍、語言、性格等方面也都有很大的區別。
原來,在比利小時候,就多次被繼父毆打和威脅,更是在比利八歲那年繼父給他留下了一生無法忘懷的噩夢。
事後,繼父威脅他不準聲張,因此比利只好開始逃避現實,分裂出了自己的第一個人格。
隨着年齡的增長,比利不斷受到各種威脅,這使得他分裂出一個又一個的人格來保護自己。
比利十六歲時,不堪重負的他想用自殺來結束生命,這時他體內的另一人格強制他進入休眠,然後開始代替比利生活。
這些人格之間,有的知道別的人格的存在,有的對此一無所知,這使得比利的生活變得混亂。
當比利閉上眼睛時,會有守護者里根出來擊退施虐者,會有8歲的戴維承受痛苦,還有女同性戀阿達拉娜、流氓菲利普、職業騙子凱文、小丑利伊、工作狂馬克等人格。
他們像是一個隊伍,每個人承擔着不同的任務:一個人格來承受他的痛苦,一個人格來表現他的快樂,一個人格來保護他的身體,一個人格來享受來自他人的關愛……比利分裂出來的人格,都各具天賦。
在法庭上,比利雖然被判無罪,卻需要一直呆在精神病院裏接受治療。
一開始他呆的醫院由當時心理學界頂尖的醫生在主導,大家很快就相信比利確實是人格分裂,都盡心盡力想要幫助比利康復。
但是隨着比利可以假釋的期限臨近,外界的報刊輿論對比利的聲討越來越激烈,他們認為比利被允許自由出行活動嚴重影響了他人安危。
政府迫於輿論壓力,將比利送入了利瑪醫院。
比利在這家醫院受到了數不盡的謾罵和毒打,逐漸失去了求生的慾望。
比利在寫給作者的一封信中説:
“那裏還有一個圓形的光圈,就在我的眼前。我們中的幾個人就躺在光圈旁邊的棺材裏,但棺材沒有蓋上,因為他們還沒有死。他們在沉睡,似乎是在等待着什麼。光圈旁邊還有幾個空的棺材,因為有人尚未到來。戴維和幾個年齡小的孩子對生命還抱有一線希望,但年紀大的已經絕望了。”
幸運的是,在多名心理學家和醫生的努力下,法官最終同意將比利送回阿森斯心理康復中心接受正規的治療。
在那裏,比利積極的配合醫生,順利的完成了人格融合,離開了對他來説如監獄一般的醫院,獲得了真正的自由。
而他也憑藉自己超強的繪畫能力和學習能力找到了工作,過上了平靜正常的生活。
二、什麼是多重人格?
1.定義:
多重人格,在學術上又稱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它是心理疾病的一種,表現為個體身份的瓦解,個體會出現兩個或更多的相互獨立的人格狀態,也就是分離性身份,同時伴隨着明顯的自我感及主體感的中斷。
2.病因:
(1)童年創傷
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多重人格)是創傷後應激障礙的一種複雜、慢性的形式,幾乎所有的該病患者都會有童年創傷的體驗。
它的表現包括被忽視、軀體被虐待、性虐待等等。患者通過保留自身好的客體,分離去除不相容的感受,造成意識狀態的改變,以此來抹去對某種事件或情景的記憶。
(2)成長過程中學習到的防禦能力
因為之前的創傷導致患者產生了人格分離的防禦方式,患者在反覆應用這種方式後,慢慢熟悉了用這種防禦能力解決衝突。
(3)不良環境
因為患者長期處於被虐待的環境中,或是在童年時期人格未成長健全的時候受到了帶有傷害性質的精神刺激,得不到應有的關心和愛護,導致患者的安全依戀被破壞。
與此同時他們也缺乏培養自我防禦行為,在其應對現實環境時存在一定的困難。長此以往,就形成了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
(4)分離性素質
有些患者因為某些遺傳因素,具有神經特質異常,比如無法在意識中將個人的記憶、知覺和身份統一,就容易導致多重人格障礙的發生。
3.特徵:
(1)患者個體內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特的人格,他們各有各的年齡,性別,自我形象和價值觀。
每一種人格都是完整的,有自己的記憶、行為、偏好,可以獨立地與他人相處。
每一個人格在不同特定的時間階段先後或交替出現,這些身份側面的表現常常截然不同,卻是代表了患者身份中不能整合的各個方面。
(2)患者突然失去了自己往事的記憶,對原來的身份無法識別,而以另一種身份進行日常活動。
(3)各個身份之間並不能意識到其他身份的存在,只是在另一身份活動時,該身份感到好像失去了一段時間的存在。
(4)從一種身份向另一種身份的轉換常常是突然的,通常只需要幾秒鐘,偶爾也會是逐漸轉變。
人格轉換可由聯想或特殊生活事件促發。
在這本書的扉頁,作者寫道:“獻給受虐的孩子們,尤其是那些尚未被發現的受害者。”這個世界不是隻有陽光和温暖,在不為人知的黑暗處,還有許多有着痛苦絕望的經歷的孩子,他們幼小的心靈承受着難以負荷的傷痛。
通過看《二十四個比利》這本書,我們能夠比較清楚的瞭解到這些人格分裂患者的生活。
他們本來抱着很大的希望看着前方,結果卻還是敗給了殘酷的現實。如果他們從小就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他們的生活也會和我們一樣多姿多彩。
作為一名典型的多重人格患者,比利本是一個受害者。
他在經歷了那麼多苦難,遭受了那麼多的不公之後,為了保護自己,不得不分裂出了多種人格,也時刻承受着睜開眼睛不知道自己在哪裏、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的恐懼。
然而,他同時又是一個施虐者。
在比利分裂出的人格中,大多數是為了自我保護,少數是積怨導致的破壞人格。這少數的幾個人格有過犯罪行為,也因此影響了比利的整個人生。
不僅如此,令人感到痛心的是,這個社會似乎對多重人格患者並不太友好,他們本該被社會大眾所關心、所理解。
可是,生活並不總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美好。
就像《二十四個比利》中寫到的,媒體的片面報道、無知羣眾的肆意攻擊、不相信多重人格且沒有多重人格治療經驗的醫生的斷章取義、政府的冷漠無情……
最終導致比利被關進監獄。
而本已經接受治療開始融合人格的比利在受到刺激後,人格又再次分裂,使得病情更加惡化。
所以,請多關注一下身邊的多重人格患者吧,請多多包容他們,請給予他們最基本的支持和關懷。
就像書中所言,如果無法張開雙臂擁抱他們,也應該嘗試着理解他們。
小玖也希望這些正在經歷着磨難的孩子們能夠早日痊癒,不再受人非議,幸福快樂的生活在陽光下。
小玖相信,雖然現實仍然存在着各種不公,但是好在我們還有愛和善良,是這樣美好的品德,讓人間充滿了希望。
參考文獻:
1.淺析多重人格障礙,李婷,《山東青年》2018年第09期
文/辭淺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