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居到園林,一帖看全南方建築四大流派

南方傳統建築有着悠久的歷史,在之前的推送中,為大家介紹過徽派、閩派等各地建築的特點,而不論是秀美雅緻的園林,富麗精巧民居,還是獨具特色的徽派庭院,都是值得學習的寶貴資源。輕巧的體型、通透的紋樣、靈活多變的組合,優雅輕盈的構造,也形成了南方民居鮮明的風格。本期推送就為大家彙總了南方各地的建築風格與流派。

閩派建築

閩派民居即流行於福建地區和浙江南部甌江流域的一種建築風格,在“土樓”之外,這一地區的建築帶有強烈的宋代遺風,建築形制古樸,結構簡潔,沒有金衢和徽州那樣的繁複雕刻,只在一些軒廊處集中一些裝飾,有些區域甚至崇尚用自然曲材。

閩浙建築出檐大,舉折平,椽距密,常為扁椽。廊步開闊,以穿鬥式和抬梁式相結合的結構為主,小式軒的做法接近蘇南,也有船篷軒、鶴頸軒等,但吊頂有時不用椽子,而直接施以棚板,為該區域軒廊做法中的一種特色做法。

當地傳統建築柱頂上的坐鬥常採用宋式的圓櫨鬥形式,但鬥欹較宋式斗栱的鬥欹高,可稱為“高腳鬥”。櫨鬥上纏有白色的藤條,用於防止櫨鬥開裂。浙南斗栱中常出現各種類型的昂,包括下昂、上昂、假昂等。多重下昂運用普遍,昂頭伸出很遠,多為纖細修長的象鼻昂;在外檐、內檐、藻井斗拱等處常使用斜撐式上昂;假昂作法也很常見。檐下常使用插栱,即插在柱中而不是置於柱頭的斗拱,層層出挑,且插栱多為偷心造。

當然,“土樓”是福建最著名的民居代表,土樓遍佈全省大部分地區,尤以福建西南部的漳州、龍巖地區為眾,其中又以永定縣和南靖、平和、華安等縣最為集中 ,是一種供聚族而居、且具有防禦性能的民居建築,宋元時期即已出現,明清趨於鼎盛,並延續至今。

徽派建築

徽派民居是中國古建築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流行於徽州及嚴州、金華、衢州等浙西地區,徽派建築結構嚴謹,佈局高低錯落, 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為典型,被譽為“古建三絕”,同時,這些建築在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上充分體現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又形成了磚雕、石雕、木雕“三雕”工藝。

徽派建築以黛瓦、粉壁、馬頭牆為表型特徵,以高宅、深井、大廳為居家特點,力求人工建築和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比如馬頭牆,是徽派民居建築的重要特色,在古代可以起到延緩火勢蔓延的作用。

另外,例如徽州代表符號之一的“天井”,其收集雨水的功能源於早期磚木建築防火之需要,又契和了風水學上“四水歸堂”的説法,讓四方之財源源不斷地流入家中。反映在“新中式人居”中,天井更是居者“晨沐朝霞、夜觀星斗”的景觀空間,是“天人合一”的東方哲學在建築空間完美的體現。

浙派建築

受到徽州文化、生活習俗等多方面的影響,浙派與徽派建築淵源深厚,在平面佈局和外觀風貌上具有極大地相似性。建築平面基本採用三間搭兩廂的三合院和被稱為“對合”的四合院模式,天井尺度小,“四水歸堂”,比較強調磚雕門樓的裝飾效果和彰顯地位的作用,木作構件大都不施油漆。

同時,浙派建築在斗拱和樑架等方面還有不同於徽派建築的複雜做法,尤其是保留了江浙地區斗拱挑檐和斗拱與劄牽相連的做法。

園林建築

江南園林和皇家園林是中國造園藝術的兩大代表,江南園林以疊山、理水、營建、栽植四大要素組成,充滿了江南水鄉古老文化的韻味。

園林佈局追求曲折之致的理論:園林式佈局講究結構,佈置曲折幽深,直露中要有迂迴,舒緩處要有起伏,和開門見山,氣象宏大、嚴謹對稱的皇家園林相比,傳統園林講求借景藏景。

雖然如此,園林建築就就聚落選址、佈局以及各類建築物的處理等要素而言,除崇尚自然外,也體現了講究風水;強化血緣,順應禮制,注重人倫的儒家思想的特點。

戳圖回顧:園林,讓世界瞭解中國人的世界觀

南方古建風格多樣,在相對獨立的地域中,依然呈現出不同的風格特點,全方位學習南方傳統建築的營造智慧和開發轉化,請關注哲匠之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5 字。

轉載請註明: 從民居到園林,一帖看全南方建築四大流派 - 楠木軒